李振
【摘要】一位教育家說過一句話:生活向?qū)W校提出的任務如此復雜,以至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學素養(yǎng),那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就是說:在學生受教育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jié)合”的立體教育模式中,單方面地、過分地強調(diào)學校教師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科學的。但是,在我們重視研究家庭在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時,卻又往往把焦點放在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教育的影響上。而對家長的個性對教育學生的影響卻探討不夠。然而,不論是從心理學還是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研究和探討家長個性對教育學生的影響,都是必要的,它既有利于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的科學化,又有利于增強我們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關鍵詞】家長;教育;生活
1家長的個性與其對學生的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良好的個性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反,不良的個性則會帶來許多不良影響。在同一件事情面前,不同個性的家長,可能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概括起來有粗暴型、呵護型、理智型、放任型等等。
1.1粗暴型的家長,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方法過于簡單,動輒不罵就打,這既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同時也促使學生遇事隱瞞、躲避。如不積極做工作,就有可能使學生造
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1.2呵護型的家長,出發(fā)點都是一個“家”字,對學生的優(yōu)點,過分表揚。又是精神鼓勵,又是物質(zhì)刺激。當孩子有缺點時,也加以美化,認為孩子聰明,頭腦靈活,這種類型的家長,在其教育下易于使學生形成無憂患意識的心理,經(jīng)受不了生活的挫折。
1.3理智型的家長,能夠比較科學地一分為二地對待學生的優(yōu)缺點。在教育過程中,民主氣氛較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1.4放任型的家長,不關心學生的成長,把教育工作完全拋給學校和社會,認為只要自己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就算完成了任務,剩下的是學校的事,對學生的優(yōu)缺點,輕描淡寫,往往會使學生養(yǎng)成對任何事情都無所謂的性格。
2針對家長的個性,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
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要想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就必須了解與學生成長息息相關的諸多因素,而家長個性則是這諸多因素中至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因此,我們應針對這一情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行之有效的結(jié)果。
2.1針對粗暴型的家長,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我們應該有策略地向其家長多報喜少報憂,減少家長粗暴現(xiàn)象發(fā)生,促使家長與子女交流,消除教育過程中的障礙,充分發(fā)揮家長在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如:我們一個成績好的學生,進校時騎自行車,被值日生發(fā)現(xiàn)給我班扣了兩分,剛巧,那天下午,他父親來同我這個新班主任見面,寒暄之后我便說:“您以后多多提醒xx,進出學校不得騎車,你看,今天就扣分了?!边@位家長的臉馬上“晴轉(zhuǎn)多云”,我也沒太在意,誰知第二天,我發(fā)覺這個學生臉是腫的,一問同學才知道是xx同學父親打的,顯然,不了解家長個性,使我失去了一個學生的信任,“吃一塹,長一智”,以后我對這類家長總是先報喜,后報憂,并不適時機向他們宣傳教育原則,效果就好多了。
2.2針對呵護型的家長,我們應該強調(diào)“憂”,突出問題的不良“后果”,使其有所觸動,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家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交談時可以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的良好表現(xiàn)予以真摯的贊賞和表揚,然后再適時指出學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使對方在心理上能接納你的意見。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采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子女,啟發(fā)家長實事求是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千萬不要袒護自己的子女,因溺愛而隱瞞子女的過失。
2.3針對理智型的家長,則應該實事求是地向其介紹子女的全面情況,盡可能將學生的表現(xiàn)如實向家長反映,主動請他們提出教育的措施,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和采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并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學生家長一起,同心協(xié)力,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2.4針對放任型的家長,要強調(diào)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改革競爭愈來愈激烈,而能力則是競爭的資本。使家長明白自身的責任。如今社會上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家長,信奉“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便對學生降低要求。由于家長的保護,學生則是混日子,成績好壞無所謂,這就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況我們從目前的形勢出發(fā),讓家長感覺到潛在的危機,明白“有能力”才是永久的“飯碗”的道理。這樣,學生的狀況就會慢慢變好,進步快了,肯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一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
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所有家長和老師應該一起努力:
家長應該配合老師幫助孩子復習
每天檢查督促孩子是否完成作業(yè),要營造安靜宜學的家庭氛圍,協(xié)助老師開展工作,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理解孩子的焦慮并給予鼓勵,不能任著自己的個性聽之任之。
3結(jié)束語
總之,教師要想作好學生工作,就必須多了解家長個性及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水平,同時向他們傳播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實行雙方共同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愛娟. 淺談如何做好教育工作.教育學,2020-09.
[2]謝春霞. 三個“第一”做好家長的教育工作.中國文學,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