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紅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較強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小學數學能力的核心,是小學數學的基本能力,同時也是數學的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度绾翁岣咝W數學計算能力》也就是把計算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線。
【關鍵詞】培養(yǎng)興趣;基礎訓練;優(yōu)化設計;幫扶習慣
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小學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币髮W生的計算能力達到答案準確、計算迅速、方式靈活和運用合理的基本要求。《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對于這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過關程度,并逐步提高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教學要求。因此,講究計算教學,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對此,我作了以下的研究和探索。
1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將計算教學與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有機結合起來,這才符合小學生好動的天性,才能體現小學生旺盛的生命力,把興趣這位最討孩子喜歡的“老師”請到學習的第一現場,這樣就能夠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例如在課堂訓練時,組織60秒搶答游戲。教師準備若干組數學口答題,把全班學生分為幾組,每組選3名學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師提出問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以積分多為優(yōu)勝,或每答對一題獎勵一面小紅旗,多得為優(yōu)勝。
2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控
在小學階段,學生要應付各種各樣計算題的挑戰(zhàn),要準確性高,關鍵是在計算過程中運用了什么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特別是學生到了五,六年級,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應幫助學生學會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保證學生做題時能靈活運用。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是我個人實踐多年的做法,供同行們參考交流一下:
2.1口算是計算基礎訓練最好的方法:口算能力的高低,對學生基本的運算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口算能力的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從小學生不同的年齡差異來看,口算的基礎要求有所不同。訓練的方式呈現多樣化,有數的空間概念的練習,也有數位的比較,又有記憶訓練。這是一項數的抽象思維的升華訓練,我習慣把口算訓練這項工作安排在兩個時間段里進行。一是早讀課開始,第二是每節(jié)課的最后5分鐘。每次的題量在5到10道題之間,而且把這些題目統(tǒng)一編印,節(jié)省學生的抄題時間,每次訓練后挑選一名優(yōu)生和一名差生的試卷作對比性評講,學生自我訂正。
2.2專題性訓練,也就是針對性訓練。分數四則運算是高年級數的運算的主體形式,其中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如果不作為一個專項來展開,是最容易出現“教學事故”的,為了攻破這一難點,作了如下的幾項針對性訓練:(1)用兩個不同的質數作分母的分數加法,首先讓學生熟記20以內的8個質數:2、3、5、7、11、13、17、19,再強調如果兩個分數的分母都是質數時,就用這兩個質數的積做公分母進行通分,另外要特別提醒學生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的簡便運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否則會造成學生學習的障礙,我列舉了大量的實例并一一向學生展示,學生理解后再由學生出題目互相練習,這樣學生會更快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
2.3提高性訓練。首先重視式子題的訓練,它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方法。這方面的訓練,要從抓學生的讀題做起,要求學生讀題時正確規(guī)范,這樣有助于弄清運算順序,遇到有括號的式題,如? ? (+)×20,正確讀題是加上的和乘以20,不能把括號讀出來。在這樣的嚴格要求下,學生就能從讀題中悟出運算順序,再而進行認真的計算。我相信學生對算準答案是充滿信心和積極性的。
3幫輔學困生建立良好的計算習慣
一些學困生數學成績差,計算不過關是主因之一,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地說,這些學困生的計算習慣是教師必須為他們填補的一塊空白。因此,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第一責任人和示范者,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進行必要的估算思考,然后才細心計算,使他們養(yǎng)成計算完畢后自覺檢查和驗算(特別是解方程),而且規(guī)范學生做到有錯必改,同時教師板書時的字體也是學生學習的表率,總之,讓學生養(yǎng)成:看清楚,寫工整、算仔細、查認真,就是使計算立于不敗之地的四部曲。
培養(yǎng)學生的較強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這樣,教師必須做好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同時訓練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很難成效的??傊?,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應該貫徹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既要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