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芳
如今的語文課堂已經(jīng)不是過去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了,現(xiàn)在更多的是強調(diào)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這就需要學生有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有話可說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說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把學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獨尊”,整天繃著一張臉,不愿與他們交流,他們又怎么會愿意聽教師講課呢?所以,想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就應該從改善師生關系做起,要有一顆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心。
什么樣的師生關系才是良好的呢?作為教師,我們希望學生聽話懂事,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有上進心,能知錯就改;學生則希望老師不偏心,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上課風趣幽默……在教學《當仁,不讓于師》時,我曾就“你所期待的師生關系”這個話題和學生進行了討論。“尊重”和“平等”是學生多次提到的詞。因此,想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不妨從這三個方面做起:
一是尊重學生。作為從事教育行業(yè)的教師,我們深知學生作為成長中的個體,在班級里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我們要尊重他們,讓他們擁有話語權,在班級體中有存在感,遇到問題能及時向老師尋求幫助。師生之間彼此尊重、相互友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學生如果尊重和信賴教師,更容易受到教師的積極影響。實踐證明,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
二是民主平等。在社會上,人們呼吁尊師重教;在教學中,我們倡導民主平等。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明白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地位和知識水平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但是在科學和真理面前,師生之間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直面學生,堅持民主和平等,有助于教師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
三是教學相長。“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在知識信息化的今天,“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也能收獲新知識;學生在師生互動中獲得新知識,也能啟迪教師。所以,教學相長是良好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師生雙方是相互促進、彼此推動的關系。在交流與互動中,學生有了自信心,就能更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多用激勵式的評語,讓學生想說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睂τ谠谡n上敢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贊美他們;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我們也要適時地鼓勵他們,對他們說一句“下次還請你回答,老師相信你能行”。當學生舉棋不定、不敢發(fā)言時,我們要鼓勵他們“凡事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從而提升他們的自信。
另外,我們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進而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1.教師“現(xiàn)身說法”,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教師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適時地分享自己以前的學習經(jīng)驗或者學習感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的互動中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讓他們有傾訴的欲望。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多開展相關的學習心得交流會,讓學生明白老師對他們的期待,讓他們在繁忙的學習中能及時地表達自己,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2.引導學生自評,讓他們肯定自己。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性格千差萬別,有外向陽光的,也有內(nèi)向穩(wěn)重的,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健全他們的人格。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評:“在這節(jié)課上,大家覺得自己在參與交流、主動探索等方面做得如何?有哪些還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點評,能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參與課堂活動的樂趣。
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會說
知識面太狹窄往往使得學生羞于開口,在語文課堂上,我們不僅要讓他們敢說、想說,還要讓他們會說。
首先是備精課,教師要做到有的放失。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苯虒W活動也是如此。教師要備好教材,熟悉教學內(nèi)容,吃透文本,再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認知水平、班級的層次結構、群體的認知程度,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在教學中兼顧每一名學生,是每個教師都要做到的。我們必須站在他們的角度對所教內(nèi)容進行預設和思考,為教學活動作好鋪墊。
二是巧設問題,分層教學。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育學生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好的作用。”如何在課堂上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他們的思維呢?筆者認為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提問的目的是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真正變成師生情感碰撞的平臺。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的一樣:“真正的學校乃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币虼?,在設置問題時,教師必須把握一個度,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緊扣現(xiàn)實生活來設置問題,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話說。
例如,我在講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時,設置了一個問題:“怎樣看待金錢?”由此,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展開討論,讓他們談談對金錢的看法。有的學生說:“金錢能買來食物,卻買不來食欲;金錢能買來藥品,卻買不來健康;錢能買來熟人,卻買不來朋友;金錢能用來奉承,卻帶不來信賴……”有的學生說:“合理、正確地使用錢,把它花在該花的地方,那么,我們就是金錢的主人;但如果不規(guī)劃,不合理地使用錢,那么我們就是金錢的奴隸?!痹谟懻撆c交流中,他們懂得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對待金錢應該“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三是打破常規(guī),適當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fā),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正如于丹教授談她的隨性教學,她帶學生去咖啡館,漫談人生,這不正是將課堂融入了生活嗎?這樣的課堂雖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卻又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課堂。中學的課堂雖然不能如此“高雅”,但我們也可以適當?shù)刈兺ā?/p>
語文教學不是空中樓閣,文本是架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時空的橋梁,通過閱讀文本,學生可以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學素材中。例如,在介紹李白的詩歌時,我采用任務驅(qū)動的方式:假如李白生活的年代也有朋友圈,請同學們結合李白賜金放還前后的經(jīng)歷為李白更新朋友圈。
學生覺得這個任務十分有趣,便結合自己的理解為李白編寫了朋友圈里的內(nèi)容,有的學生還去點贊,去評論……這種方式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讓語文課堂生動起來,讓他們敢說、想說、會說。
(作者單位:安徽省樅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