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芳
摘要:物理實驗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組成部分,新課改明確提出了實驗在物理的重要地位。新課改下我們需要重新轉變思維,換眼看世界,重新領會物理實驗的核心作用,并課堂中加以運用,發(fā)揮物理實驗教學在教育和培養(yǎng)人的情感態(tài)度和思維的作用。新課改以來,我積極的學習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生積極交流對話,和同事積極研究討論。在研究過程中,我根據(jù)研究目的設計了學生調查問卷,并多次積極觀摩其他老師的實驗教學,實驗課后對學生針對性的解惑和自我反思,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和數(shù)據(jù)。在多年實驗教學中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成效顯著,以下是我的一些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
一、變演示物理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驅動實驗教學
物理課本中楞次定律的教學中,我們將它巧妙的設計成一個探究實驗“感應電流的方向由誰決定”,問題提出后,學生反響強烈,課堂中聲浪一波高出一波。不少同學認為與“與原磁場的方向”、“磁場變大或者變小”、“面積變大變小”、“磁鐵的形狀”等因素有關,并展開激烈的討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于是最終決定設計實驗方案驗證猜想。我們通過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第一組同學控制其他變量相同,對比N級拔出和S級拔出線圈的不同過程中感應電流的方向;第二組控制其他變量相同,驗證N級拔出和N級插入線圈不同過程中感應電流的方向;第三組,改變線圈的面積進行實驗;第四組,控制其他變量相同,研究不同形狀的磁鐵對實驗的影響。分組實驗中,學生互相合作,實驗后四個組讓組長展示楞次定律實驗成果。很多學生反映楞次定律兩年之后還記憶猶新,物理實驗挺有趣味性的,也形成了正確的科學觀和科學素養(yǎng)。
二、開放實驗室,以實驗考核為目標驅動學生課余開展實驗
高中的每個學期期末,利用晚自習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個人實驗考核??己朔譃橐韵聨撞剑旱谝徊綄W生準備階段,網(wǎng)上下載考核資料和視頻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學習討論,同時開放實驗樓物理實驗室,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第二步,老師準備階段,統(tǒng)一協(xié)調各位老師的工作并制定考核標準;第三步,學生實驗考核階段,每位老師負責6到7個學生的考核;第四步,實驗考核總結階段,統(tǒng)計實驗考核結果,對優(yōu)秀學生班上和學校廣播表揚,在宣傳欄貼上學生實驗考核優(yōu)秀照片,實驗考核暴露出的問題再加以強調和實驗教學上的改進,并個別實驗暴露問題進行重難點突破。有了實驗考核,很多學生也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動力。同學們在老師的資料指導下很好的完成了自主實驗操作,學生的實驗操作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三、將物理原理拓展為物理小游戲,方便學生理解
我們可以將部分物理規(guī)律制成“小游戲增加物理的娛樂性,同時也可以達到深入的了解物理原理的目的。這樣同時也可以將物理理論和原理升華,讓物理原理不在高高在上,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比如說,在學習完勻速圓周運動時,我們可以利用原理設計出一個“杯口移球”的小游戲。游戲規(guī)則如下:參與者用杯子將球從一個桌面移到另一個桌面,移動過程中杯口需一直朝下,杯口必須豎直向下或者傾斜向下,此過程中球不能落地。每人擁有五次機會,成功者獲得“倒杯移球大師”。本實驗的原理是球受到重力和杯的彈力作用下做勻速圓周運動,于是小球不會掉下來。通過這次實驗,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圓周運動的熱情。又比如,在機械能守恒中,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有懸念的實驗,“大鐵球會撞壞鼻子么?”我們可以在鐵架臺上掛一個大鐵球,給學生以震撼。人的鼻子處于和小球等高的地方,讓大鐵球掉下來,觀察老師我的鼻子會被撞變形么?一個震撼性的實驗小游戲恰到好處的解決了學生的疑問。
四、利用物理實驗將物理現(xiàn)象形象生動呈現(xiàn)給學生
比如在牛頓第三定律中,“任何狀況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學生不易理解。我們可以用DIS實驗技術,用兩個力學傳感器同一直線上,用變力拉伸,在加速、勻速、減速情況下通過觀察力的傳感器的數(shù)值,學生通過電腦直觀觀察到這兩個數(shù)值是相等的。于是學生很容易就形成結論:任何情況下,無論是恒力還是變力、加速或是減速過程中,相互作用力總是等大反向的。又比如學習楞次定律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真實深刻的理解阻礙的物理意義,可以使設計一個實驗“兩塊磁鐵同時落地么”。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用到兩根除材料不同其他完全相同的空心鋁管和玻璃管,讓兩塊相同的磁鐵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讓同學猜測兩塊磁鐵同時落地?很多同學認為是同時落地的,于是我們開始實驗,讓學生聽到哪個球先落地的聲音。實驗現(xiàn)象證明兩塊磁鐵不是同時落地,玻璃管中的磁鐵先落地,同學們很震撼也提出了疑問“伽利略不是做過比薩斜塔實驗,兩個小球同時落地?”后面老師引導學生思考:磁鐵下掉的過程是一個電磁感應的過程,有感應電流產生么?感應電流有什么效果?通過實驗很多同學恍然大悟,清晰的看到了“阻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利用其他器材設計創(chuàng)新實驗,以達到一實驗多變、舉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說氣墊導軌和光電門的組合可以減少空氣阻力,減少實驗誤差。在實驗課中我們可以拓展,巧設問題:“如果把氣墊導軌用在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還用不用平衡摩擦力?實驗誤差會減小么?”以此類推,采用發(fā)散性思維繼續(xù)拓展“動能定理實驗中可以用氣墊導軌改進么?”“機械能守恒也可以這樣改進么?”當學到力的傳感器,我們也可以將其用到以上實驗中更準確的測量合力。通過橫向與縱向的聯(lián)系和拓展,學生對物理實驗原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結語
在實驗教學中,我們遇到物理概念的難點可以巧用物理實驗來突破,通過實驗形象生動的展示給學生。當然也可以開展趣味實驗和物理小游戲給學生不間斷鼓氣,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
參考文獻:
[1]駱錦義.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性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200.
[2]張列梅. 高中物理實驗有效性教學的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3]許靚婷.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4]顧培琳. DIS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優(yōu)化應用及有效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5]方道余.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實驗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0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