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燕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愛的教育基于對學生的肯定,所以不要忽視孩子每一個進步的瞬間,不要吝嗇對孩子的一句表揚。三年級的小豆豆們調(diào)皮又機靈,在與他們的相處中,可能因為你的不仔細留心,而多一顆受傷的心,少了一顆耀眼的明星。
在接手新班級之前,我就了解到班級中有個性格頑皮而又膽大的男孩,持續(xù)性上課開小差,間歇性脾氣“失控”,上課總是在不停地做小動作,作業(yè)拖沓且書寫潦草,與人相處更像一個“山霸王”,一言不合就要開始動手。
作為新接手班主任,躊躇滿志的我本打算用一顆包容的心去感化他,從而把他輕松收入囊中,實踐證明,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不是所有的熊孩子”都能輕易被感化,從而“痛改前非”,語重心長的說教與春風細雨般的語調(diào)反而使得他越發(fā)地肆無忌憚,接連幾天發(fā)生的事,更是讓我產(chǎn)生一種如臨大敵的挫敗感。
他時而高舉桌椅在教室來回走動,時而隨意在黑板上胡亂圖畫,時而猛關前門進行反鎖,甚至上課期間偷溜出去跟老師“躲貓貓”,這樣不知敬畏老師,種種的行為也使得同學們都不敢惹他,更讓我開始對我的懷柔策略有所懷疑,是我錯了嗎?因此,我決定作出一些改變。
我開始收起的笑臉并對他設置一些硬性規(guī)定,當然實施過程中少不了批評,每次被批評他總是低下頭,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讓人心生憐惜,然而經(jīng)常批評似乎也并不怎么奏效,課堂課后依舊如往常一樣,唯一改變的是他更加敏感,更加懼怕我,數(shù)學成績也一直處于中下水平。
直到有一天,他想要去幫一個矮個子同學擦黑板卻被那個同學用不友善的語氣拒絕了:“你又擦不好,別來搗亂了”。原來在大家的眼里,他早已是麻煩的制造者,每個人都想敬而遠之,那一次,是我第一次見他在那樣的情境下沒有發(fā)飆”,而是默默地低頭走回了座位,失落的背影顯得有些單薄,我竟有些心疼。
于是我決定表揚他,當著全班同學面,我說道:“老師今天要表揚一位同學,剛才我們班45位同學,目睹G同學因身高問題擦不到黑板邊角而無動于衷,只有一個人主動提出要幫忙,相信大家也知道是誰,我希望大家能夠向H同學學習……”,H同學似乎沒有想到我會表揚他,驚詫地望著我,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還帶著些許羞澀,與平日里的囂張跋扈判若兩人。
后來經(jīng)調(diào)查,我才意識到,我平時了解到的H同學基本都是他人口中的H,即從其他同學對他的控述、埋怨中得以了解,在我剛接班時他就先入為主的被下定義為“調(diào)皮鬼”,不管做什么都被認為不行、不能、不好,那么可想而知,其他大部分同學也大都因從眾心理或同伴影響而對H同學產(chǎn)生偏見,對他做的事情不能給予理解與支持,年紀尚小、不善控制的H同學只能通過所謂的“暴力行為”進行發(fā)泄與回擊,而此種行為更是令同學們對他的印象越來越差,導致了惡性循環(huán)。
自那以后,我開始時不時地在班級里表揚他:今天H同學書包整理得很好,桌椅排得很好,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了……即使他有時候做的并不完全符合標準,不過每每夸完他,他總能讓我看到進步,這是最讓我感到欣慰的,同學們也感覺他明顯變了,他逐漸減少了發(fā)脾氣、摔東西的頻率,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改掉了以前的壞毛病,變得更自信了,有禮貌了。而伴隨著這些改變的是,其他同學也愿意跟他一起玩了,現(xiàn)在他還主動承擔起班級光盤記錄員的責任,公平公正,給大家樹立了好的光盤榜樣,并在本次太陽花評比中獲得較高的票數(shù),成為十月太陽花光盤之星,雖然H同學離大家口中的“優(yōu)秀”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對他有足夠的信心,這就是我們班的活寶,一個憨憨的、淘氣的孩子。
一個孩子是一本書,而要讀懂這本書,則需要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對于不善表達的孩子,有時只需要我們多一句表揚,多一點了解,多一分鼓勵,孩子可能就會因此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任何時候都不要從他人的口中去了解你的學生,要學會自己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體會。
在期待和賞識中長大的孩子,他會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我想起電影里的一句臺詞“一個不被善待的人更容易識別善良,也更珍惜善良”。我把他改為:一個經(jīng)常被忽視的人,更容易識別關愛,也更珍惜關愛,所以不要吝嗇對班級中“麻煩孩子”的夸贊,也許用在這里更加合適。因為老師的表揚和激勵對于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束光,孩子會把這束光編成光環(huán),不斷的讓它變亮,變耀眼……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無論是怎樣的人,只要心間起了愛意,就會變得很溫柔,躡手躡腳,小心翼翼地靠近美好。孩子都是變化的個體,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愛在發(fā)現(xiàn),愛得細微,才能更接近童心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