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宇 嚴杰星 肖舟
摘要:800米蛙泳是軍事體育訓練與考核課目之一,為了提高800米蛙泳的運動水平,本文通過文獻綜述及問卷調(diào)查研究等方法手段,開展對平蛙與波蛙整體技術特點的研究,弄清兩種風格的蛙泳技術的區(qū)別,探索800米蛙泳的技術取向,為促進800米蛙泳運動成績提升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平蛙;波蛙;技術取向
游泳運動是軍事實用技能,也是競技體育的重要運動項目。在部隊和院校的軍事體育訓練中,游泳是一項基本的技能訓練內(nèi)容[1]。蛙泳是一種模仿青蛙游泳動作的一種游泳姿勢,蛙泳歷史悠久,從古到今,先后出現(xiàn)了古典式、高航式、活塞式、提肩式、平式、波浪式等不同技術模式[2]。雖然蛙泳游速較慢,但是游進過程水花小、聲音小,軍隊在執(zhí)行水下偵查、水下偷襲、水中爆破、武裝泅渡等軍事任務時,不易被敵軍察覺,另外相比其他泳姿,蛙泳容易被學習和掌握,因此,蛙泳成為部隊涉水訓練課目的基礎。
一、平蛙與波蛙的技術特點
平蛙是1970前后開始流行在泳壇的技術。平蛙的技術待點:身體位置接近水平位,臀部始終接近水面,主要通過抬頭來完成換氣,換氣過程中肩部不露出水面,保持較好的流線型。
波蛙是1990前后開始流行在泳壇的技術。波蛙的技術特點:波蛙技術較復雜,除了手、腿之外,還要有提肩、拱背、挺腰和髖部的上下波動動作,身體起伏大,劃手的時候,肩部會露出水面,臀部位置較低,身體姿勢是向前傾斜的。蹬腿時,低頭仲肩,前沖和提臂,以波浪式節(jié)奏前進,提臂,與上體俯沖同步進行,抬高身體在水中的位置,形成高體位的姿勢,形成流線型,減少阻力,提高游速[3]。
二、問卷調(diào)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文通過對國防科技大學游泳教研室各教員、優(yōu)秀隊干部和部分學員骨干共50人進行問卷調(diào)查,了解800米蛙泳成績的提高和技術取向的見解及指導思想。結果顯示74%的人認為800米蛙泳應該采用平蛙與波蛙結合的方式來完成成績最好;24%的人認為采用平蛙的方式來完成成績最好;而只有2%的人認為應該只采用波蛙的方式。(見右圖)
800米蛙泳為長距離游泳,以有氧氧化為主要供能方式,主張采用平蛙的人認為:第一、由于平蛙身體無須做多余的上下起伏動作,動作幅度較小,所以可減少迎面阻力,游起來省力;第二、平蛙收腿更加充分,蹬水路線更長,能充分發(fā)揮髖關節(jié)和大腿肌肉力量,蹬夾腿可以產(chǎn)生更大的推進力;第三、平蛙主要是手腿配合,動作簡單,更容易掌握動作要領,且動員的肌肉較少,不會耗費過多的體力;第四、平蛙主要通過抬頭來完成換氣,換氣過程中肩部不露出水面,游進過程水花小、聲音小,軍隊在執(zhí)行水下偵查、水下偷襲、水中爆破、武裝泅渡等軍事任務時,更不易被敵軍察覺。因此,他們認為采用平蛙的方式來完成800米蛙泳更加適合。
主張采用波蛙的人認為:第一、波蛙收大腿幅度較小,收腿時阻力不會突然增加,前進速度較均勻;第二、波蛙提肩帶來的慣性可以加速手臂前伸獲得更大的推進力;第三、現(xiàn)代蛙泳的技術風格整體發(fā)展趨向以波蛙為主流,近年來,在100米、200米蛙泳比賽中的國內(nèi)外優(yōu)秀運動員多采用波蛙技術,采用波蛙技術游速更快。
主張采用平蛙與波蛙結合的方式來完成800米蛙泳的人認為:第一、平蛙相對來說更加省力,可以長時間堅持,但是游速較慢,而波蛙游速更快,但波蛙更加耗費體力,無法長時間堅持。因此,他們認為在800米蛙泳過程中可以先采用平蛙進行勻速游進,在最后沖刺階段再采用波蛙,可以充分發(fā)揮運動水平,提升運動成績。第二、關于平蛙和波蛙在800米蛙泳過程中所占比例,大家普遍認為平蛙的比例應大于波蛙,具體比例的劃分要考慮軍校學員或部隊官兵身體素質(zhì)存在個體差異。第三、在執(zhí)行軍事任務過程中,平蛙因水花較小,利于軍隊在水下潛行,不易被察覺;而波蛙速度快,適合快速搶灘登陸,兩種蛙泳技術各有利弊,可根據(jù)戰(zhàn)略需要選擇合適的技術。
三、結論與建議
1.800米蛙泳為長距離游泳,以有氧氧化為主要供能方式,平蛙更加省力,可以長時間堅持,建議800米蛙泳途中游選用平蛙技術;波蛙雖耗費體力,但波蛙游速更快,建議在最后沖刺階段采用波蛙,可有效提升運動成績。
2.平蛙主要是手腿配合,動作簡單,學員更容易掌握動作要領;波蛙技術較復雜,除了手、腿之外,還要有提肩、拱背、挺腰和髖部的上下波動動作。建議先學習平蛙技術,熟練掌握之后,再去學習波蛙技術。
3.平蛙水花小,利于水下潛行;而波蛙速度快,適合快速搶灘登陸。在執(zhí)行軍事任務過程中,建議根據(jù)戰(zhàn)略需要選擇合適的技術,貫徹落實《大綱》與習近平強軍思想,提高思想站位,強化行動自覺;要嚴格按綱施訓,從嚴治訓,科學組訓,全面提升官兵身體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趙銘.力量訓練在游泳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公安海警學院學報,2019,18 (02):56.
[2] 仰紅慧 . 男子波浪式蛙泳技術的水下運動學分析 [J]. 體育科研,2005,26 (04):71.
[3]游泳教材小組.游泳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