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鋼
【摘? ? 要】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學好語文是十分必要的。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學生有效的學習,為此語文教師應該及時注意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130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文課堂是傳播中華文化最有效的途徑。但是當前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語文課堂枯燥、教學方式陳舊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本文主要針對語文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思考探討,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希望能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部分教師不關注學生的想法和實際的學習情況,只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將既定的知識講完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剩下的就是學生自己學了。語文學科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拓寬知識面,在基礎語文教學階段更是要打好堅實的基礎。但是,部分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陳舊,未設計適合學生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教學方案,這樣的課堂枯燥無味,學生對語文課堂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其次,部分教師在課堂結束后不注重教學反饋,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教學反思,因而就不會發(fā)現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更談不上改進教學方式,這樣學生參與不進來,教學質量往往沒有辦法得到提升。
(二)師生缺乏互動
在大部分學生看來教師是嚴肅的形象,他們害怕與教師交流,比如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總是那么幾個性格活潑的學生,課后走進辦公室尋求教師解答問題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師生缺乏互動的原因主要有幾點:其一,教學過程缺少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無法參與進來;其二,教學條件有限,互動的方式受限;其三,部分教師在課堂中的態(tài)度過于強硬;其四,部分學生性格比較內向。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與時俱進,跟緊時代步伐,積極轉變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的觀念,改進教學過程中不合理的部分,努力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首先,語文教師要扎實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拓寬知識面,樹立學無止境的思想。其次,語文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積極備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拓寬知識,課堂上要隨機應變,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調整教學計劃。最后,語文教師要適當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中僅僅依靠教師自己的語言講述很難讓學生產生與文章的共情,因而對課文的理解也停留在表象,不能深刻地掌握,而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文章要傳遞的情感與內容,從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課堂結束后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評估,看哪些部分完成較好,哪些部分沒有達到好的效果,針對課堂出現的一些問題要如何避免等進行總結。
(二)關注學生主體地位,啟發(fā)思考
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角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課堂的核心,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敢于發(fā)言,愿意參與課堂,而不是坐在座位上走神。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注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只有擁有了能力、掌握了方法,遇到各種學習上的問題才能積極應對。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生能夠參與的課堂教學活動,讓他們積極參與思考。比如在學習《窮人》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桑娜和漁夫兩個角色,通過對話學生感受到兩人的善良和淳樸,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哪些句子的描寫側面烘托了桑娜和漁夫的善良。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作業(yè),讓學生對桑娜收養(yǎng)西蒙以后的生活展開想象,寫一篇小短文。在思考的基礎讓學生進行練筆寫作,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學生經過思考提出的問題,并針對他們的問題進行解答。通過對學生的答疑,教師可以豐富教學經驗,此后遇到這類問題可以提前向學生講解。
(三)加強語文學科中的情感體驗
教學任務目標一般有知識、能力與情感目標。在一般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忽視學生情感目標的實現,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加以重視。小學階段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夠豐富,正確的情感體驗會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以后的學習生活和與同伴間的交流產生積極的影響。如在學習《伯牙絕弦》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請幾位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兩位角色,把鐘子期、伯牙這兩位主角和好成為知音后的交往過程展現給大家,可以通過話劇表演的形式將課文生動地演繹出來,這樣學生會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由此激發(fā)興趣。接著,教師可以就《伯牙絕弦》這篇文章布置一個思考題目,讓學生進行自由發(fā)揮,想一想伯牙在遇到鐘子期之前沒有受到過贊美嗎?為什么只把鐘子期視為知音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明白友誼的珍貴,從而更加珍惜身邊的朋友,也可以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更有活力,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再比如在學習一年級《我的家》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都有自己的家,你們家里有哪些成員呢?接著教師可以請學生講述自己的家。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表示贊揚,對一些回答得不太流利的學生給予鼓勵,并且耐心啟發(fā)。在學生學習課文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秀片段,學會仿寫同類型的文章,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學好專業(yè)基礎知識,尤其要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一個教師都表達不清楚文章傳遞的是什么,那么學生更不會懂得。同時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聲情并茂,賦予語言美感,豐富自己情感,并將這種情感傳達給學生,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高尚的品格,讓學生在教學互動中塑造正確的三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總之,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教育工作者應當加以重視。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教師付出辛苦的努力,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同時要注意接收學生的反饋,不斷總結經驗,這樣才能使教學質量不斷突破。同時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的關系發(fā)展,要與學生和平相處,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相信未來語文教學會越來越符合教育發(fā)展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