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蕓蕓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5-106-02
摘? 要? 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背景之下,整個社會的工作和學習等方方面面,都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運動員這個特殊的群體而言也不例外。文章首先針對疫情期間運動員心理變化特征展開分析,而后進一步以此作為根基,從三個方面就如何切實加強疫情期間運動員的心理疏導工作加以討論。
關鍵詞? 運動員? 疫情? 心理
2019年12月,武漢市出現(xiàn)多起未知病毒肺炎病例,隨后被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人們常說的新冠肺炎。隨后疫情蔓延,雖然我國對于疫情的控制力度和效果都堪稱卓越,但是在媒體發(fā)達的信息環(huán)境之下,疫情信息從未曾遠離過社會的視線。對于當前時代而言,想要保持社會穩(wěn)定而在一定程度上隱瞞新聞的情況已經(jīng)完全不可能發(fā)生了,而隨之而來的信息透明化,又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總體來說,在復雜的網(wǎng)絡媒體環(huán)境之下,新聞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這種扭曲不僅僅源于當前不同的信息來源,諸如電視媒體和網(wǎng)絡媒體,會在具體的信息呈現(xiàn)方面存在差異,以及傳統(tǒng)媒體對待新聞的謹慎態(tài)度,和自媒體更為隨意卻真實的特征等,還包括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受眾群體對于新聞的認識和揀選,并且依據(jù)自身的喜好進行二次傳播等操作。如此諸多信息在社會上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其影響無法預計,因此給公眾帶來的心理影響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一、疫情期間運動員心理變化特征
疫情對于整個社會中每一個個體都有影響,即便是并未身處與武漢,也還是會接收到來自于各個方面的信息,從而為個體帶來不同程度不同側面的心理影響。單純從新聞上就可以看到,武漢封城期間有多起失蹤案件,不止存在于武漢,在其他省份也有發(fā)生,多為懷疑自身感染,怕給家庭帶來負擔而離家出走。一直到疫情結束后半年,還有關于某些人多次前往醫(yī)院進行檢測的報道,雖然每次檢測的結果都是陰性,但是仍然無法使其放下心來步入正常工作狀態(tài)。這些問題同樣會發(fā)生在運動員這個特殊的群體之中,對應的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實際工作中必須正視這些心理問題,采取主動面對的態(tài)度,展開有效的疏導,才能防患于未然。
對于我國而言,運動員多為青少年群體,日常以在校訓練為主要生活形態(tài),并且多住校,具有人員高度密集、食宿高度集中的特征。這樣的一個群體,日常需要面對學習和訓練的雙重任務,因此與社會的接觸相對而言比較有限,如果能夠落實封閉管理,疫情是可以得到有效管控的。但是有效的疫情管控并不代表可以讓這個群體免除社會上各類信息所帶來的心理影響。尤其是我國疫情爆發(fā)于春節(jié)前后,這個時間段很多工作學習都會停止,人員從學校單位轉入家庭。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運動員群體之中,縱觀我國整個運動員群體,有些還滯留在校,但是有一些已經(jīng)回歸家庭。這同樣也成為疫情期間運動員心理變化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下面分別就這兩類運動員群體的心里特征展開分析。
首先,對于尚未離開學校和團隊的運動員來說,他們遇到的問題相對而言比較單一,因此心理疏導工作的任務也相對而言比較輕松,與此相對,防疫工作則任務艱巨。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源于多個方面,首先,作為一個群體,在行為和認知方式上的從眾效應相對而言,會相對比較突出,尤其是對于運動員這樣的青少年群體而言更是如此。這種從眾特征,決定了他們在獲取信息的渠道方面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即便是年輕群體更多依賴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他們也會傾向于使用相似的網(wǎng)站和平臺來了解當前的社會動態(tài),并且在對待疫情的態(tài)度方面,也會受到群體內其他個體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運動員群體出現(xiàn)的問題也相對而言具有一些集中特征,因此教師在展開心理疏導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考察他們遇到的問題,以及不同階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征,展開有依據(jù)的集體性心理輔導,通常就可以獲取到良好效果。
其次,對于分散在社會環(huán)境中的個體而言,他們在疫情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和思想特征,相對而言比較雜亂,但是卻不具有前述情況那么大的影響力。因為沒有了從眾效應,因此呈現(xiàn)出來的問題五花八門不一而同,但是對應的,影響力也就相對弱了很多。即便是作為同學,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溝通,但是不在一個生活環(huán)境之下,單純通過網(wǎng)絡來進行聯(lián)系,也很難形成對于彼此思想的影響。對于這樣分散在社會家庭中的個體而言,他們接收到的關于疫情的信息,以及面對疫情秉承的態(tài)度,更多會與其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保持關聯(lián),包括諸如家庭、社區(qū)或者村落等。在此種情況下,個體的心理變化還會受到家庭的關注,因此作為教師,心理疏導方面的壓力就會有所減輕。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到,雖然從表面看,學校方面的心理工作壓力偏弱,但是因為教師和分散在社會中的運動員同樣需要依賴網(wǎng)絡和電話等遠程途徑才能獲取聯(lián)系,因此教師想要準確了解到運動員的心理需求,以及向運動員提供有效的心理輔導的難度,都會因此而增加,這就在心理輔導工作中,形成了一個必然的阻礙。
二、切實加強疫情期間運動員的心理疏導工作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面對疫情的時候,無論運動員是否在校,教師都應當勇敢承擔起心理輔導的責任,幫助這個特殊群體渡過難關。具體而言,可以考慮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
(一)對于在校群體而言,加強教師與運動員群體之間的溝通,是確保靶向心理輔導的關鍵所在。在校運動員群體本身呈現(xiàn)出來的思想和行為方面的從重特征,決定了在心理疏導方面也必然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對于這樣的群體,心理輔導工作應當以他們接收到信息的主要渠道為準,綜合考察學生的思想狀況,確定出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任務。防疫期間,在校運動員群體處于封閉的校園環(huán)境之中,學習和訓練生活相對而言比較單調,這些因素都決定了他們必然會通過網(wǎng)絡,以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去了解防疫工作的展開情況。因此與之相對,教師也應當融入這個群體之中,考察其常用的信息平臺,從而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疏導問題。除此以外,加強和運動員之間的溝通,同樣是有效心理疏導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入的溝通,才能發(fā)現(xiàn)運動員的思想變化,才能以一斑而窺全豹,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加以疏導。
(二)對于分散在家的運動員群體,保持必要聯(lián)系,強調家庭作用,是學校輔助性心理價值的突出呈現(xiàn)。我國疫情發(fā)生在春節(jié)期間,很多運動員在這個時間段并不在校,而是已經(jīng)返回到家庭環(huán)境之中。對于這樣分散的群體而言,想要再通過上述的那些方法,并無法準確把控每一個運動員個體的思想特征,加之教師從時間角度,也無法對每一個運動員個體展開心理輔導,因此整體心理輔導的效果必然不會太好。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一方面應當適當加強與不同個體之間的溝通,尤其是可以考慮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通過社區(qū)表達,諸如好友圈等方式,來獲取到個體的更多思想動態(tài),從而便于把握運動員心理變化。除此以外,在教師與運動員溝通的過程中,還應當強調其所在地周圍社區(qū)環(huán)境的價值,包括家庭成員以及社區(qū)等多方面因素。讓運動員在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求助于家庭和社區(qū)。在這種情況下,遠程的源于校園的心理輔導退居二線,只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支持存在。
(三)保持訓練節(jié)奏不間斷。對于運動員而言,學習和訓練是他們的日常任務,并不應當因為疫情的封鎖或者回家就有所間斷。這種對于訓練的規(guī)劃和堅持,無論是對于在校運動員還是對于離校在家的群體而言,都十分重要。對于在校群體而言,在加強防疫工作,封閉校園強化管控的基礎上,保持原有訓練強度;而對于在家群體而言,有些器械無法保證,則可以通過和學生溝通,因地制宜確定出可行的訓練方案。對于在家的運動員群體,鑒于疫情管控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絕對不可以放松,必須加強訓練,遠程對學生訓練規(guī)劃進行合理確定。這不僅僅是保證運動員綜合體能素質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樣也是將運動員注意力從疫情分散到運動狀態(tài)之中的有效途徑。
三、結論
在疫情管控這個特殊的時期里,對于運動員的心理變化,應當給予特別的關注。唯有如此,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加以疏導,保持運動員平穩(wěn)心態(tài),為其訓練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岳計輝,王宏,溫盛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應激與心理干預[J].新醫(yī)學雜志,2019(3).
[2]余江,楊成玉,馬瑤瑤,等.四川省武勝縣城居民對H7N9禽流感認知?心理及行為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18,33(6):493-497.
[3]劉丹.全媒體時代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健康傳播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2):81-82.
作者單位:
遼陽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