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響
【摘要】 黑色基本上可以被定義為是沒有任何可見光能夠進入視覺范圍的,在印象派中一度被摒棄。隨著人們對色彩的觀念不斷推陳出新以及在色彩應用方式上的轉變,黑色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斷地變化和發(fā)展。在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中墨色營造了畫面的氛圍,加強了畫面的表現力。想要探究黑色本身內在的、永恒的美,可以通過從代表性畫家的作品的學習,讓大家對黑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意識到黑色在一幅作品中的表現力非常具有力量。
【關鍵詞】 黑色;色彩;繪畫
【中圖分類號】J21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3-0066-02
一、緒論
色彩原理告訴我們,黑色是完全吸收色光的結果,而彩色是某種發(fā)光顏色的反射。所以,只要有彩色,就一定有光感,因此,在色彩的運用上,有時會運用彩色顏料來表現暗部整體色調光感就會顯得很無力。尤其是暗部的畫面中,若不使用黑色,其暗部的暗度往往會顯得不足,畫面效果往往會不夠理想??赡茉S多人都有深刻的體會,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在一些暗部沒有暗下去,色塊區(qū)分不是很明顯的時候經常會導致亮部不夠亮,一味地加白反而會顯得亮部粉氣,畫面效果突顯不出來。通過深入了解發(fā)現,有很多畫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于色彩的大膽取舍,例如列賓、謝洛夫、德加、林風眠等等,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運用黑色的都在不斷發(fā)展并且都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
二、黑色的概述
(一)黑色的定義。黑色是神秘的,黑暗的,又充滿力量的,是繪畫中不可或缺的色彩之一。它與白色是極端對立的顏色,它們之間又有著令人難以言狀的共性,以對方的存在顯示自身的力量。將三原色以恰當的比例混合,使它們反射的色光最小化,同樣人眼感知到的也是黑色。所以黑色也可能是由于缺少光亮造成的,也可以是所有的光被吸收造成的。它象征著黑暗、力量、神秘、空間,這種種象征性當然也都是可以通過顏料在繪畫中表現出來,可見黑色的渲染能力是非常強的。
(二)黑色的種類。常用的油畫顏料中,黑色有不同的種類和屬性,有象牙黑、燈黑、馬斯黑、苝黑、藍黑等等。創(chuàng)作中,大家運用黑色的方式也是千變萬化。以某品牌的黑色為例,打開顏料管仔細觀察,會看到一種顏色會比另一種深;當將顏料擠出來時,又可能察覺不到實際的差別;當將畫板上的顏料刮成薄膜時,將會看到覺得更像黑色的底色。
不同材料制作出來的色相也都是不同的,如在刻畫頭發(fā)或者畫面中最重最暗的地方,不要一味地追求顏色深,足夠的黑,這樣反而會顯得畫的很死板,需要注意的就是應該用黑色去調不同的冷暖色去畫,找出黑的冷暖傾向,這樣才能生動自然,使畫面呈現出來的是和諧舒服。
(三)黑色的作用。黑色是一種具有多種文化意義的顏色。在人們的心理,黑色的給人們的負面聯(lián)想會是悲傷、邪惡和死亡,但是黑色地表現出的積極的一面是優(yōu)雅、自信、熱情、力量。
黑色幾乎是可以搭配所有的顏色。它使其他顏色看起來更明亮。即使是深色系的顏色也能和黑色很好的搭配。把它和白色搭配起來就會形成鮮明的對比。黑色和紅色的搭配同樣也很顯眼,當和橙色搭配的時候依然非常的迷人,不過可能會讓人一下子就聯(lián)想到了萬圣節(jié)以及萬圣節(jié)的節(jié)日氛圍。在其他的顏色中,像黃色在黑色背景中就會顯得很突出,但是淺藍色卻是傳遞出了一種保守的味道。同時,黑色與白色的搭配,是永遠都不會過時和落伍的,并且永遠都是走在時尚的前沿。雖然黑白兩色是極端對立的兩種顏色,但有時人們依然也能感覺到它們之間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共同之處。黑色是一個很有力量的色彩。它可以是非常莊嚴和優(yōu)雅的,而且可以讓其他顏色(亮色)突顯出來。當只使用黑色而不使用其他顏色的時,會有一種沉重的感覺。
三、黑色在繪畫中的魅力表現
(一)西方油畫中的黑色。雷阿諾曾經把黑色稱之為“顏料中的王后”。在很多畫家的作品中都能發(fā)現黑色的運用,有的甚至是以黑色為主。因為黑色代表著力量,非常的濃烈,是任何一種顏色都無法替代的。
倫勃朗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非常著名的光線大師。他會使用精準的三角光通過測量勾勒出人物的輪廓,將其余部分隱藏在黑暗中,給人一種穩(wěn)定和莊嚴的感覺。倫勃朗的繪畫總是以淺色調為主,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一貫采用以光線的處理手法,以黑褐色或淺橄欖褐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照射光似的線條,聚焦在畫面的主體部分。視覺效果就像這個角色站在一個黑色舞臺上,一道光線打在他的臉上。19世紀法國畫家和評論家弗洛蒙丁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的畫作就是用黑暗來繪就光明的。倫勃朗對光的運用令人印象深刻,他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使用明暗,在一幅復雜的畫面中,他靈活地處理明暗光線,利用光線加強畫面的主體,同時也讓暗部弱化和消除次要因素。他對明暗的神奇處理方式使他的繪畫風格具有強烈的戲劇性,這也是倫勃朗繪畫的一個重要特點。
倫勃朗的名作《戴金盔的男子》在當時很受歡迎,《戴金盔的男子》中人物是倫勃朗的哥哥,這幅畫展現了畫家新的探索成果:強烈的明暗對比,突出了畫面主體,創(chuàng)造出對人物心理刻畫的效果。這是一個生動的主題,特別是強烈的紋理的光暴露的部分,而其余的畫面部分是非常暗的。歐洲的美術史家稱之是“紫金色的黑暗”。畫面中的金頭盔的受光點在黑暗中閃耀著光芒,同時也是因為畫面中的大面積的黑色讓頭盔的金色閃閃發(fā)光,加強了金頭盔的質感。頭盔上的暗紅色羽毛裝飾,黯淡的紅色在這樣的黑暗氛圍中也在閃著光。人物的面部各種色相同樣也是隱藏在暗部的光陰中,烘托出的氣氛是凝重的。在品讀這幅畫的時候,大面積背景的黑色使用,能給人以未知的遼闊的空間。人物的右側臉頰融入黑色的背景中,更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會讓人們試圖去探測人物內心的世界,想要發(fā)現他內心不被人感知的那一面。在如此閃耀著熠熠光輝的金頭盔下半張模糊的臉,他內心的復雜。恐怕也只有黑色的魅力才能夠描繪出來。
西班牙人稱17世紀是他們藝術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最著名的藝術家是委拉斯貴支。在《宮娥》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運用了大面積的黑色,這幅作品也一直被人們因為其獨特的構圖和畫面場景而賞析和學習。他利用了平面鏡來表現的四個場景,同時在刻畫時也非常注重光線的走向。自然光從側面的窗戶折射進來,為了突出畫面的明暗對比,比如畫面的背景部分多幅藝術作品被虛化在了暗部,同時為了強調在暗部的明暗對比,于是在后面的油畫作品的邊框都使用了黑色。在畫面中心也就是這幅畫的主角公主的周圍,例如公主的左側就是畫家本人,以及公主的右側女修士,他們都身著黑色的衣服,但同樣在黑色衣服的背光處為了表現光照的明暗對比也是使用了大量的黑色。我們也能看出這是畫家的刻意安排,為的就是襯托出這幅畫的中心,同時也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宮女們的淺灰色服裝,在公主的兩側也豐富了畫面的層次感。
繼委拉斯貴支之后的西班牙的浪漫主義代表的偉大畫家戈雅同樣在繪畫作品中使用大量的黑色,尤其是表現在晚年,因為身體病痛的折磨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他晚年的“黑色繪畫”壁畫,以抑郁、壓抑的主題和大量黑色的使用為特征。
(二)中國油畫中的黑色。中國近代有很多畫家選擇出國留學,去學習西方繪畫,學習和借鑒西方藝術。并且將油畫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風格富有特色。吳冠中致力于將油畫民族化,致力探索將油畫描繪自然的直接生動與中國繪畫的細膩結合一起。他筆下的江南畫,寥寥數筆卻意蘊非凡。江南美景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吳冠中曾經被下放到河北省石家莊,那里只允許他在周日畫畫,在沒有任何畫具的情況下,他不得不拿起農民用來撿糞的柳條框子,在紙板黑板上畫畫。人們戲稱他為“糞筐”畫家?!断匆赂琛肪褪窃诋敃r所處的那樣的環(huán)境下所作。描繪的是河北青年婦女在河道中的洗衣服的場景。優(yōu)美而又樸實的背影,因為洗衣那水面被激起的浪紋,以及畫面遠處和中間層次的樺樹與白鵝。為了與后面的樺樹白鵝河水用一整塊黑色,冷暖色的對比,用刮刀表現出水紋,具有非常濃郁的地方色彩。
林風眠與徐悲鴻等人遠赴法國留學,先后在法國、德國學習西畫。早年創(chuàng)作以油畫為主,兼畫水墨山水、花鳥等。30年代后,致力于變革傳統(tǒng)繪畫的探索。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義以后的現代繪畫的營養(yǎng),是已經接近“東西方和諧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畫家。他的《摸索》就是創(chuàng)新的代表作品,結合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這幅作品具有打動人心的感染力。在表現形式上,線條粗獷豪放;主色調為黑色、灰色;畫面氛圍壓抑沉重。這幅畫描繪了世界上歷代文學家、思想家探索人生、探求光明的精神,作品發(fā)人深思。
四、結論
色彩是五彩斑斕的,每一種顏色都獨具特點和魅力。本文著重深入探究了黑色。藝術家康定斯基曾這樣描寫過黑色:“黑色在心靈深處叩響,像沒有任何可能的虛無,像太陽熄滅后的死寂的空虛,像沒有未來,沒有希望的永久的沉默?!碑斠环嬛羞\用了黑色它是具有力量的,強大的表現力,強大的感染力,強大的烘托氣氛的能力,都是黑色在油畫中的魅力。
通過對黑色的探索,結合分析賞析名品中黑色的使用特點和作用,本文更多的是想通過探究,加強創(chuàng)作的實踐體驗,在后續(xù)創(chuàng)作中更加大膽地使用黑色,并且在黑色的冷暖對比中有更多的嘗試。同時,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很多人都會遇到問題,遇到瓶頸,創(chuàng)作者都應該培養(yǎng)這樣的一種能力,不畏問題,勇于探究,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墨西哥)埃烏拉里奧·費雷爾.色彩的語言[M].歸溢等譯.北京:北京譯林出版社,2004.
[2]朱伯雄.西方美術史十講[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3]維多利亞·芬利.顏色的故事——調色板的自然史[M].姚蕓竹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9.
[4]貝蒂·艾德華.貝蒂的色彩[M].朱民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8.5.
[5]胡明哲.色彩表述[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6]甄巍.向莫奈學色彩[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