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池薇曼
在我生活的圈子里,我總是一個人。
小學時,從我家走到學校要四十分鐘,這段路程有大半只有我一個人走。無論上學還是放學,我基本都是形單影只。每逢周末,班上的同學結伴去玩,我也因為住得離他們太遠,永遠無法加入他們。
這一情況一直持續(xù)到我升上初中。班上有九成同學是住校生,我認識了A。初中畢業(yè)至今十余年,我們?nèi)杂新?lián)系。
A所在的小學沒有教英語,雖然初一的英語課本也是從字母表開始學,但由于班上大部分同學都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學英語,英語老師為加快教學進度,字母表部分簡單教一遍,就進入初級課程。A跟不上教學進度,又不好意思問老師,就找同寢室的我請教發(fā)音問題。我挺喜歡教人,一遍遍糾正她的發(fā)音,A也學得很認真。
A很愛笑,她總是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內(nèi)心的想法。她最擅長的,便是挖掘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她贊揚過我的英語發(fā)音好聽,會夸贊我花一個午休時間畫的黑板報,有很多在我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她都會給予我贊揚。被人夸贊對我而言,是一件很稀罕的事。由于我長期跟隨奶奶生活,奶奶對孫女非常嚴格,從來只有責罵,我不知不覺間也對自己很苛刻,任何事情都想做到最好。即便我再努力,但由于性格內(nèi)向,不能討老師歡心,大部分老師都不會表揚我。A卻不同,哪怕是我總習慣把課桌整理得一絲不茍這樣的小事,她都會夸贊我。我是在認識A以后,漸漸學會欣賞自己的。
上大學時,為了賺生活費,我開始寫小說。當時A已經(jīng)開始工作,她看見我在空間發(fā)的說說曬了樣刊照片,特意跑了很多書店去買了雜志,可惜雜志有好幾個版本,她買成另一版。她拍了照片給我看,說她找不到我的筆名。我既感動又好笑,告訴她買錯了,把正確的封面拍給她看。本以為此事到此為止,沒想到過了幾天,A告訴我,她在一家書店找到了那本雜志。她并不喜歡看小說,甚至語文根本不是她的強項,卻把我那篇文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還認真告訴我讀后的感受。
這幾年,隨著年歲漸長,我身邊很多長輩對我未婚都是持批判態(tài)度,更有長輩每年春節(jié)見到我都是同一句話:“這幾年你年輕漂亮是你挑別人,過幾年就是別人挑你。別挑了,快結婚,再過幾年,你生不出孩子就沒有人要你了?!逼鋵?,我并沒有看不起誰,我不結婚,僅僅是因為我沒有遇到想要與他共度余生的人。我只是想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因為年齡到了,就去完成結婚生子這一“人生任務”。
面對長輩們的言論,我最初挺焦慮,還跟A傾訴過這個煩惱。A早已結婚生子,可她依舊支持我的想法?;蛟S有點兒夸張,她的理解,對我而言真的算得上是一種救贖。
除了A,我身邊也有不少人,他們或許與我并不算熟絡,卻會試著去理解和接納我的想法。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假如所有人都能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想法,或許就不會有那么多人經(jīng)歷我所經(jīng)歷過的那些不愉快。
日語里有個詞——理解者,與中文字面上意思一樣,指的是理解自己的人。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人都渴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理解,我也不例外。因為遇見這些理解者們,我才能一直遵從自己的想法而生活。
感謝你們,我所遇到的理解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