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江
摘要: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情緒與心理極易產(chǎn)生波動,而后進生在心理層面更容易出現(xiàn)此類問題,繼而對其學習與生活形成一定影響。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好學科優(yōu)勢,對后進生展開心理教育,幫助后進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觀念,助力其健康成長。基于此,文章將探討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對中學后進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相關策略,希望能為教育同行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中學 后進生 心理教育
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于“健康”做出了明確定義,認為健康并不只是沒有疾病,它包含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社會適應性等多方面內(nèi)容。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后進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認識到后進生的心理問題會對其未來生活、學習、成長造成深遠的影響。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的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與教育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利用學科優(yōu)勢與契機,密切關注后進生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克服叛逆心理,正確認知自我,消除厭學心態(tài),實現(xiàn)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道德與法治課滲透對中學后進生的心理教育的重要意義
所謂后進生,指的是某一方面或是所有方面的素質(zhì)發(fā)展相對滯后的學生,屬于學生群體的相對概念。后進生的心理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一學生群體往往會表現(xiàn)出厭學、暴力的傾向,有著大量破壞紀律、抽煙喝酒等行為。之所以后進生會出現(xiàn)這些不良行為,原因非常復雜,涉及家庭、社會學校等因素,當然最關鍵在于其心理層面可能出現(xiàn)了問題。后進生轉(zhuǎn)化工作要從“心”開始,重視這一群體的心理教育。
后進生并非“不可塑”,教師需要采取正確的教學觀念與方式方法,成功培養(yǎng)后進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進步發(fā)展。中學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當中,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涉及成長、友誼、生命、青春、集體與法律等方面,并且在思想理念層面互有滲透,能對學生的自我意識進行正確引導,蘊含著眾多心理層面的知識。所以,教師可充分利用道德與法治的心理教育素材與契機,對后進生進行心理教育,助力其良好轉(zhuǎn)化。
二、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對中學后進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策略分析
1.引導后進生控制情緒,調(diào)節(jié)自我心理
后進生在對問題的認識與處理方面,往往顯得過于自我,對他人與集體的利益考慮不周。但是,他們也會對自己的失誤感到非常內(nèi)疚與懊惱,往往會因為很小的事情而情緒失控。中學生普遍存在較強的勝負欲,但是后進生因為各方面原因而始終處在后進狀態(tài),這種心理落差在長時間發(fā)展后會引發(fā)較為嚴重的思想問題。雖然他們很想進步,但是卻缺少嚴格要求自己的信心。此時,如果教師正確引導,后進生能夠慢慢回到正軌;但如果教師放棄或引導不正確,很容易磨滅其上進心。所以,對于后進生,一定不能將其“看扁”,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與潛能,引導他們朝著正確方向前進。
比如,道德與法治課上會講到《學會控制情緒》,教師便可設計幾個簡單的問題,向較為自我的后進生提問,在其回答正確后進行表揚鼓勵。在課后,教師也可找其談心,使其意識到太過自我會失去很多朋友,難以在社會立足,唯有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還應與后進生針對教材中如何控制情緒的方法展開探討,為其提供更適合自身的情緒控制方法。如此一來,在教師的引導與監(jiān)督下,后進生的情緒會有顯著變化,即便有情緒失控的情況,也會在事后積極道歉,對班集體的融入感明顯增強。
2.幫助后進生認識自我,克服自卑心理
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自卑心理,尤其是后進生總會認為自己缺點多而受到教師、同學的歧視,覺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樹立正面形象,所以無論生活還是學習中,都表現(xiàn)得情緒低沉、心灰意冷。針對這部分后進生,教師一定要懷抱極大熱情,給予其更多的關懷與激勵,幫助其消除悲觀、自卑心理,在生活與學習中重新振奮精神,找準方向,不斷進步。
比如,班級中有部分因為學習成績較差、性格內(nèi)向且比較自卑的后進生,在課堂中遵守紀律,但又甚少主動回答問題,學習積極性非常低。對于這類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的《認識自己》教學活動中,教師可設計出“我想表揚你”的課堂活動,讓后進生能夠?qū)ψ约旱拈W光點有正確認識。在全班學生的積極尋找下,所有同學的點滴進步與閃光表現(xiàn),都能得到表揚,在這一活動中也能不斷提高后進生的自信心,幫助其克服自卑心理。
3.教會后進生良好溝通,克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屬于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在中學后進生群體中表現(xiàn)非常明顯。在他們的視角中,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同學,都對自己有偏見,所以不管是誰的批評與意見都聽不進去,即便是知道自己做錯了,也絕不承認。也有部分后進生思想“一根筋”,明知自己沒道理也要與他人狡辯,越教育則越變本加厲。這種逆反心理實際上在中學生身上普遍存在,只是表現(xiàn)程度有所不同。
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愛在家人間》教學內(nèi)容便涉及逆反心理方面,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設計不能只是機械化地講授教材,而應在授課前收集更多素材去證明逆反心理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利影響。同時,教師可對克服逆反心理的做法進行講解。如此一來,后進生便會認真聽講與積極思考。當然,針對逆反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后進生,教師在課后還可與其面對面談心,鞏固教學效果。
4.激發(fā)后進生學習興趣,幫助其克服厭學心理
中學后進生普遍存在厭學心理問題,而且部分后進生覺得反正自己學習成績無法提高,所以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tài)放任自流,最終結(jié)果就是逃學、退學等。從心理學角度以及綜合教育工作經(jīng)驗去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采取更主動且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方法,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嘗試更多元的教學方法。通過豐富教學內(nèi)容與強化教學趣味,讓后進生也能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從而從內(nèi)心消除對學習的抗拒,不斷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享受學習》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在“學會學習”的板塊中通過播放歌曲《時間都去哪了》調(diào)動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各學習小組積極探討“探究與分享”中關于“時間去哪兒了”的問題,回顧自己將過去一周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下,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明顯增強,更愿意參與討論。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中學后進生的產(chǎn)生與形成原因復雜,所以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一定要得到重點關注。為了做好對中學后進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筆者認為可充分利用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契機,結(jié)合具體教學內(nèi)容促進后進生的心理健康轉(zhuǎn)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強化學生自我認知,更好地控制其情緒,從而逐步提高后進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享受快樂的校園時光。
參考文獻
[1]韓夏琴.心理教育在農(nóng)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運用[ 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32):54.
[2]楊愛萍.心理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18-19.
[3]謝妮娜.學困生成因與教育轉(zhuǎn)化[ J].文教資料,2018(01):230-231.
[4]陳彩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滲透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08):61-62.
[5]王彩玲.淺談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探索[ J].內(nèi)蒙古教育,2016(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