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
摘要:在城市化發(fā)展的過程中,園林綠化建設越來越重要,當然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如住宅樓、學校、市政單位等都有綠化工程的身影,而這也成為了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綠化的建設能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財力,雖然現階段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在國家節(jié)約資源的背景下,園林綠化植物養(yǎng)護技術還有待提高。
關鍵詞:園林工程;植物養(yǎng)護;技術措施
一、導言
隨著我國社會城市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對環(huán)境需求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園林工程應運而生。對于園林施工建設來說,有效的植物栽培是順利建設園林城市的第一步同時,還必須對植物進行養(yǎng)護,保證植物正常生長,營造具有我國特色的園林。
二、園林植物保護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園林植物缺乏相應的檢疫機構
目前我國對園林綠化苗木的檢疫要求還不是十分嚴格,沒有相對專業(yè)的檢疫機構。一些外地引進的苗木,沒有經過嚴格檢疫就進入市區(qū),施工單位即使辦理了檢疫證,很多也是弄虛作假,而建設單位也很少去核實真?zhèn)危N種原因導致了各種病蟲害的入侵,最終造成病蟲害大面積傳播,給全市園林綠化造成很大的生態(tài)及經濟上的損失。
(二)規(guī)劃樹種及配置不合理、栽植不科學
園林規(guī)劃設計中植物群落結構簡單,品種單一,沒有選用適應性強的鄉(xiāng)土樹種,是病蟲害猖獗的誘因。在綠化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單位在樹種的選擇上沒有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而且經常一味地追求景觀效果;沒有考慮適地適樹的原則,不是大量使用鄉(xiāng)土樹種,而是大量使用外來樹種,大量使用大規(guī)格苗木,這樣容易造成病蟲害的蔓延。
(三)工作人員缺乏植保理論知識,盲目防治
近幾年來,由于園林綠化任務較大,從業(yè)人員眾多且不專業(yè),各綠化施工單位對自己的工作人員也不進行植物保護專業(yè)理論知識培訓,有的項目經理甚至不懂得什么叫植物保護。發(fā)現病蟲害了,就草草去農藥商店買點農藥噴施防治,不區(qū)分選擇藥劑類型,有時候病害和蟲害都沒有搞清楚,就去選擇農藥。多數情況下防治策略及防治技術沒有融入實踐,也沒有指導實踐和約束實踐。而且,缺乏專業(yè)植物保護人才,應當加大對這類人才的引進。
三、園林工程中的植物養(yǎng)護技術措施
(一)選擇土壤
土壤是園林綠化植被賴以生存的物質,不同種類的園林綠化植被,對于土壤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進行園林綠化植物的種植前,一定要先分析和調查好當地的土壤性質。如土壤的酸堿程度和含水性等,在掌握這些基礎上,再采取措施來滿足園林綠化植被具體的土壤要求。土壤中缺少綠化植被生長的礦物質時,一定要選擇含有較高的礦物質的肥料,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園林綠化植被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下生長
(二)施肥
適量、及時、有效地施肥對于促進園林植物的生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點對那些樹勢衰弱樹木、地被、花灌木、觀賞性強樹種進行施肥,施肥要規(guī)范,肥要施在樹冠垂直投影下,以促進吸收根吸收。在園林上,關于施肥有“輕施春肥,巧施夏肥,重施秋肥”這一說法。雖說春季施肥量不能太大,但是如果一點兒不施也是不行的。在春季施肥主要是補充高氮型的速效肥,這樣可以促進植物的快速發(fā)芽,對于進入花期的植物,可以對其施用腐熟過的有機肥,或者餅肥。
(三)修剪
近年來,灌木類植物在我國園林工程中被廣泛應用,代替了以前傳統大面積的地被類植物。由于其大多用于觀賞,所以要求,其外形美觀有型,因而修剪工作至關重要。修剪以觀花類為主,根據不同的花型、觀賞目的,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首先,早春開花類灌木,如迎春、連翹、櫻花、丁香等是在枝條上長出花芽,應在5~6月開花后,修剪密枝、重疊交叉枝、病蟲害枝等,適當保留根部新萌發(fā)的幼嫩枝梢和壓縮開花后殘留的枝梢,確保來年開出更多的花。其次,觀賞枝干類灌木,例如金葉榆、紅瑞木等,幼嫩的枝于是顏色最鮮艷的部分,可根據觀賞效果的不同及季節(jié)、環(huán)境的要求等適當修剪,保證植物健康生長的同時,實現最佳的觀賞效果。
(四)園林綠化植物的水分養(yǎng)護
在園林綠化植物的水分養(yǎng)護過程中,除了要定期澆水外,還要根據氣候上的差異性補充土壤中的水分。灌溉過程中,一定要遵循適度的原則,要嚴格按照植物生長實際所需,選擇灌溉的方式和次數,才能夠確保園林綠化植被合理吸收水分。而在養(yǎng)護工程相對比較大的情況下,就可先灌溉一些新樹、小樹、灌木,而對于樹齡相對比較大、生命力頑強的園林綠化植物,可后灌溉。而從季節(jié)上分析,還要調整園林綠化植物的灌溉方式和時間。在夏季,午后陽光更充足,氣溫也較高,灌溉效果不佳,而在這種情況下,可選擇9~10點或者下午3~4點灌溉。除此之外,也要嚴格把控灌溉量,雨水較多的季節(jié),可適當減少次數,避免園林綠化植被,因過度灌溉而死亡,違背了園林綠化植物種植的原則,也會浪費人力,物力和資金。反之,在雨水少的季節(jié),就要適當增加灌溉的次數。
(五)土壤及防寒養(yǎng)護技術
園林植物對土壤條件要求較高,所以要想提高植物成活率,就應對園林綠化工程區(qū)域內的土壤實施養(yǎng)護技術。首先可對土壤條件進行監(jiān)測,并根據植物生長狀態(tài)適量加入營養(yǎng)成分,保證植物長勢良好。另外,還需在園林綠化工程中應用植被防寒技術,由于大部分地區(qū)季節(jié)劃分明顯,所以在寒冷天氣中若不對植物進行防寒養(yǎng)護,將發(fā)生植被凍傷現象,破壞整體園林建設效果。因此,相關人員應結合當地園林植被生長狀況以及氣候條件對植被實施防寒手段,具體包括灌凍水,在植被根部覆土,或者在植被枝干上噴白涂白等方法,以此有效降低植被出現凍傷的可能性,從而保證園林綠化工程植被能夠健康生長,實現園林綠化工程的最大化社會及經濟效益。
(六)杭旱灌溉技術
園林綠化工程中的綠植若無法為其提供良好的灌溉條件,將極易導致綠植生長環(huán)境發(fā)生旱澇之災。因此相關人員需充分應用抗早灌溉技術根據綠植不同季節(jié)所需水量進行科學灌溉。通常情況下,綠植在春秋季節(jié),由于自然降雨量減少,所以需適當增加灌溉水量,以免綠植缺失水分引發(fā)死亡。當綠植進入夏季時,光照較強常導致植物葉面蒸騰作用也較強,此時若不加大水量將造成葉面枯黃。故而相關人員需制定詳細的灌溉表格,保證灌溉工作執(zhí)行力度到位。另外,也可利用相應儀器為其起到輔助作用,如土壤水分溫度速測儀,它可準確分析土壤含水量,當夏季地表10cm土層含水量≥15%且冬季含水量≥8%時方可達到綠植最佳成活條件,這為冬季園林綠化工程抗旱灌溉技術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
四、結論
綜上所述,植物養(yǎng)護是園林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提高養(yǎng)護質量。同時,定期培訓技術人員,豐富其專業(yè)知識,提高其專業(yè)素養(yǎng),使植物達到最好的生長狀態(tài)和最佳的觀賞效果,提高園林工程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羅昊,楊勝,陳紅舟.園林工程施工及植物養(yǎng)護技術探究[J].現代園藝,2018(24):167.
[2]李園園.園林工程施工及植物養(yǎng)護技術探究[J].現代園藝,2019(14):190-191.
[3]韓麗麗.園林工程施工及植物養(yǎng)護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18(1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