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足球運動比賽中,常規(guī)90min內,運動員運動距離約9000m,沖刺距離可達3000m之多,加速沖刺距離一般在15m左右,再加上攻防轉換的頻率較快,對于足球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及能力要求較高。足球作為一項有氧及無氧混合供能運動,因此科學剖析生化角度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專項能力提升的訓練方法,以提升青少年足球綜合能力,適應比賽中的攻防轉換速度等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足球運動;青少年;生化特點;專項能力訓練
一、引言
競技運動中,運動員比賽時體能狀態(tài)及日常6的體能訓練至關重要,其在所有的競技運動中,作用都大于技戰(zhàn)術的安排、運動員心理及智力水平等影響因素,尤其在足球運動中[1]。因此作為我國足球運動發(fā)展的未來動力,從青少年足球運動生化特點及提高運動員專項能力訓練質量兩方面進行分析,重點對有氧代謝的間歇訓練、增強閾上強度訓練、高原訓練法進行闡述,期望能夠為提高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專項能力訓練質量的提高提供理論支撐。
二、青少年足球運動的生化特點
有氧耐力素質在青少年足球專項能力訓練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足球訓練或者比賽過程中,有氧狀態(tài)下,運動員體內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發(fā)生生化反應,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過程為釋放能量合成ATP的過程,構成機體內部參與運動的骨骼肌等系統(tǒng)組織的能量供應來源。例如糖原或者葡糖糖在機體內部氧化生成CO2和H2O,這個過程稱為糖的有氧氧化過程。在機體系統(tǒng)中,糖原或者葡糖糖氧化分解過程主要發(fā)生于胞液和線粒體內,其次也包含丙酮酸的生成過程,丙酮酸進入線粒體內被氧化等過程。一份子葡糖糖分解可獲取36分子ATP,在有氧階段ATP的生成主要包含氧化磷酸化和底物磷酸化兩部分。其中,氧化磷酸化是機體內合成ATP的主要方式,占據(jù)ATP合成過程中總量的90%以上[2]。
三、提升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有氧專項能力的訓練措施
(一)有氧代謝的間歇訓練
在基于青少年足球專項能力訓練上,利用有氧代謝的間歇訓練法,運動強度下的攝入氧氣的量應達到80%~85%,在攝入氧氣的持續(xù)時間控制上需要盡量延長,確保氧氣攝入的充足性、均勻性。有氧代謝下的間歇訓練時間應與足球訓練或者比賽的時間一樣長。在運動訓練和休息兩種狀態(tài)之間間歇循環(huán),對于提升有氧代謝的間歇訓練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表明,2分鐘和4分鐘為間隔,交替性進行運動與休息對于青少年有氧代謝下專項能力的訓練提升作用較為明顯。因此,在間歇訓練階段,應盡可能選擇有球訓練,并依據(jù)足球運動規(guī)律和運動特點制定詳盡的訓練計劃[3]。
(二)增強閾上強度訓練
前述所示,足球運動供能主要以磷酸原中糖酵解的方式,將糖原等進行分解,形成ATP,作為一種混合式的供能反應過程,為足球運動員專項訓練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在訓練或者比賽中,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基本功正處于快速提升階段,當進行快速沖刺或者帶球過人時,需要具備良好的儲能狀態(tài)。但是,由于青少年日常訓練中的儲能量相對較少,10s后體內的唐酵解的過程就會被激活,從而導致肌糖原迅速被降解,進而分解成比賽或者訓練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從中分析得出,如何增強閾上強度訓練,實現(xiàn)高效的糖原降解系統(tǒng),是青少年運動訓練中儲能和專項能力增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作為青少年足球運動員來說,由于自身得身體發(fā)育較快,機體內產生的能量不僅要供給身體的自我發(fā)育,同時要為足球運動中訓練和比賽進行儲能準備,因此為提升專項訓練能力,要改善無氧運動代謝能力,從生化的角度提升和保證運動員糖酵解供能水平,要結合訓練任務和青少年生長發(fā)育周期,科學合理地制定訓練比賽任務[4]。
(三)提高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水平,增強快速運動能力和爆發(fā)力
短距離沖刺,長距離折返跑及跳躍風運動形式相互結合是足球運動的比賽特征,因此在青少年運動員專項訓練水平提升中,快速運動能力和強有力的爆發(fā)力是不可或缺的。從生化角度分析,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所體現(xiàn)出的供能能力決定了短時間內機體動能產生效率。因此在發(fā)展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水平及結構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的是無氧低乳酸聯(lián)系法,訓練方法主要包含:可設定10s的運動時間,用以最大力或者最大的速度進行練習。每次訓練后的間歇時間應大于30s。將最大力和最大速度訓練成套分析,并形成分組訓練,每一組訓練完成后都要休息,一般休息時間控制在4~5min。
在專項能力訓練法中,必須要采取重復訓練法,例如短距離(20-60m)的行進跑訓練,30m—69m的行進中跑。10m最短距離的沖刺跑等[5]。
此外,相關研究表明,在海拔2000m —2800m是足球運動專項訓練的最佳選擇。因此,高原訓練也值得考慮。
四、結語
綜上,足球運動具有持續(xù)性和間歇性的特征,且耗費時長,比賽過程中往往伴有激烈的身體沖突,急轉、急停、彈跳及不規(guī)則的變向等都反映出運動員自身體能儲備及專項訓練水平和能力。因此,青少年階段就應積極培養(yǎng)專項訓練能力,將體能、耐力、自身技術與技戰(zhàn)術相互融合,并貫穿于足球訓練及比賽的全過程中,以適應高強度比賽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水祎舟.足球運動專項體能訓練設計理論與實證[D].北京體育大學,2016.
[2]黃文駿.熱身中不同牽拉手段對沙灘足球運動員短距離沖刺能力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5.
[3]王啟榮,方子龍,鄭義,陳效科,李俊濤,周鈺杰,高紅,許葆華,付勁德.補充八子補腎膠囊對男子足球運動員賽前準備期和比賽期血液生化指標和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2,31 (12):1054-1058.
[4]楊炯.職業(yè)男子足球運動員高原訓練期間血液生化恢復值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8.
[5]王洪禮.足球運動的生化特點及運動員的專項能力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2002 (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