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華,李玉立,劉文杰,牛振東,江志杰
(北京市藥品檢驗所中藥成分分析與生物評價北京市重點(diǎn)實驗室,北京 102206)
阿法替尼是新一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可關(guān)閉癌細(xì)胞信號通路、抑制腫瘤生長,主要用于非小細(xì)胞肺癌(NSCLC)的治療。塞瑞替尼是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劑,用于一線治療ALK+轉(zhuǎn)移性NSCLC。2015 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1107[1]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biāo)準(zhǔn)規(guī)定,口服片劑、膠囊劑需氧菌總數(shù)不得超過103cfu/g,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不得超過102cfu/g,1 g 中不得檢出大腸埃希菌。本研究中按照2015 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1105 和通則1106[1]的要求,綜合考慮消除抑菌性及簡便易操作等因素,建立了適合阿法替尼片、塞瑞替尼膠囊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并對3 批產(chǎn)品進(jìn)行方法適用性試驗?,F(xiàn)報道如下。
LRH-250 型生化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XG1.DMXD-0.36 型電熱脈動真空滅菌器(山東新華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1300SERIESA2 型生物安全柜(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ML1602 型電子天平(梅特勒公司,精度為0.01 g);SHKE 6000-1CE型恒溫?fù)u床(Thermo Scientific 公司)。
阿法替尼片(S1,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 公 司,批 號 分 別 為 202525U,306342,305921B,編號分別為1,2,3,規(guī)格為每片50 mg);塞瑞替尼膠囊(S2,Novartis Pharma Stein AG 公司,批號分別為S0009D,S0011,S0010A,編號分別為1,2,3,規(guī)格為每粒150 mg)。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銅 綠 假 單 胞 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104],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大 腸 埃 希 菌 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白 色 念 珠 菌 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菌株傳代數(shù)為第3 代。
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TSB),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TSA),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yǎng)基(SDB),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SDA),均購自美國BD 公司;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麥康凱液體培養(yǎng)基,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均購自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shù)有限責(zé)任公司;吐溫80(國藥集團(tuán)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卵磷脂(Sigma 公司)。
2.1.1 菌液制備按2015 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1105[1]微生物計數(shù)法制備菌液。
2.1.2 供試液制備
取供試品S1 和S2 各10 g,分別置100 mL 錐形瓶中,加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至刻度,充分振搖,制成1 ∶10 的供試液S1A 和S2A。取1 ∶10 的供試液1 mL,置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9 mL中,即得1 ∶100 的供試液S1A 和S2A。
取供試品S1 和S2 各10 g,分別置100 mL 錐形瓶中,加入含有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至刻度,充分振搖,制成1 ∶10 的供試液S1B 和S2B。取1 ∶10 的供試液1 mL,置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9 mL 中,即得1 ∶100 的供試液S1B 和S2B。
培養(yǎng)基均在驗證合格的滅菌程序下滅菌,按2015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1105[1]微生物計數(shù)法中培養(yǎng)基的適用性檢查方法進(jìn)行,結(jié)果均符合要求。
2.3.1 常規(guī)稀釋劑1 ∶10 供試液和1 ∶100 供試液
菌液對照組:取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9.9 mL,加入制備好的試驗菌液0.1 mL(細(xì)菌、酵母菌500~1 000 cfu,霉菌300~600 cfu),混勻,使每1 mL稀釋液中含菌量為30~100 cfu。分別取上述菌懸液1 mL注入平皿中,測定每1 mL 的活菌數(shù)。
供試品對照組:取1∶10 供試液S1A 和S2A 各9.9mL,分別加入稀釋劑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供試品的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取1 ∶100供試液S1A 和S2A 各9.9 mL,分別加入稀釋劑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其需氧菌總數(shù)。
試驗組:取1 ∶10 的供試液S1A 和S2A 9.9 mL 各5 份,分別加入制備好的試驗菌液0.1 mL,混勻,取1 mL注入平皿中,測定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取1 ∶100 供試液S1A 和S2A 9.9 mL 各5 份,分別加入制備好的試驗菌液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需氧菌總數(shù)。
檢測方法:需氧菌總數(shù)測定用TSA,置33 ℃培養(yǎng)5 d,逐日觀察結(jié)果;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測定用SDA,置23 ℃培養(yǎng)7 d,逐日觀察結(jié)果。
結(jié)果分析:結(jié)果見表1??梢?,S1A 的微生物計數(shù)采用1 ∶10 和1 ∶100 供試液用平皿法檢查,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為0,表明S1A 的1 ∶10和1 ∶100 供試液對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性,該方法不適合S1 的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S1A 的1 ∶10 供試液白色念珠菌(SDA)和黑曲霉(SDA)的回收比值在0.5~2.0 范圍內(nèi),該方法適合S1 的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計數(shù)。S2A 的微生物計數(shù)采用1 ∶10 和1 ∶100 供試液用平皿法檢查,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為0,白色念珠菌的回收比值為0 和0.14,表明S2A 的1 ∶10 和1 ∶100 供試液對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性,該方法不適合S2 的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計數(shù)。
表1 S1A 和S2A 微生物計數(shù)抑菌性篩查試驗結(jié)果
2.3.2 稀釋劑添加3%吐溫80 和0.3%卵磷脂用于驗證2.3.1 項下回收比值小于0.5 的供試液。菌液對照組:同2.3.1 項下菌液對照組。
供試品對照組:取1 ∶10 供試液S2B 9.9 mL,加入稀釋劑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供試品的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取1 ∶100 供試液S1B 和S2B 9.9 mL,分別加入稀釋劑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供試品的需氧菌總數(shù)。
試驗組:取1 ∶10 供試液S2B 9.9 mL,加入制備好的白色念珠菌試驗菌液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取1 ∶100 供試液S1B和S2B 9.9 mL 各5 份,分別加入制備好的試驗菌液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需氧菌總數(shù)。
檢測方法:需氧菌總數(shù)測定用TSA,置33 ℃培養(yǎng)5 d,逐日觀察結(jié)果;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測定用SDA,置23 ℃培養(yǎng)7 d,逐日觀察結(jié)果。
結(jié)果分析:結(jié)果見表2。可見,S1B 的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采用1 ∶100 供試液用平皿法檢查,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 范圍內(nèi),表明S1B 的1 ∶100 供試液對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已消除,該方法適合S1 的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S2B 的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采用1 ∶100 供試液用平皿法檢查,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小于0.5,表明S2B 的1 ∶100 供試液對枯草芽孢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性,該方法不適合S2 的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S2B 的霉菌和酵母菌數(shù)總數(shù)計數(shù)采用1 ∶10 供試液用平皿法檢查,白色念珠菌的回收比值小于0.5,表明S2B 的1 ∶10 供試液對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性,該方法不適合S2 的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計數(shù)。
2.3.3 稀釋劑和培養(yǎng)基均添加3%吐溫80 和0.3%卵磷脂
用于驗證2.3.2 項下回收比值小于0.5 的供試液。
菌液對照組:同2.3.1 項下菌液對照組。
供試品對照組:取1 ∶10 供試液S2B 9.9 mL,加入稀釋劑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供試品的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取1 ∶100 供試液S2B 9.9 mL,加入稀釋劑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供試品的需氧菌總數(shù)。
試驗組:取1 ∶10 供試液S2B 9.9 mL,加入制備好的白色念珠菌試驗菌液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取1 ∶100 供試液S2B 9.9 mL 各5 份,分別加入制備好的試驗菌液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中,測定需氧菌總數(shù)。
檢測方法:需氧菌總數(shù)測定用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TSA,置33 ℃培養(yǎng)5 d,逐日觀察結(jié)果;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測定用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SDA,置23 ℃培養(yǎng)7 d,逐日觀察結(jié)果。
測定結(jié)果:結(jié)果見表3??梢?,S2B 的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采用1 ∶100 供試液用平皿法檢查,培養(yǎng)基用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TSA,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 范圍內(nèi),表明S2B的1 ∶100 供試液對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已消除,該方法適合S2 的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S2B的霉菌和酵母菌數(shù)總數(shù)計數(shù)采用1 ∶10 供試液用平皿法檢查,培養(yǎng)基用含3% 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SDA,白色念珠菌的回收比值在0.5~2.0 范圍內(nèi),表明S2B 的1 ∶10 供試液對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性已消除,該方法適合S2 的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計數(shù)。
菌液組:取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9.9 mL,加入制備好的試驗菌液0.1 mL(細(xì)菌、酵母菌500~1 000 cfu,霉菌300~600 cfu),混勻,使每1 mL 稀釋液中含菌30~100 cfu。分別取1 mL 注入平皿,測定每1 mL 的活菌數(shù)。
供試品對照組:取S1B 和S2B 的1 ∶100 供試液9.9 mL,分別加入稀釋劑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測定供試品的需氧菌總數(shù);取S1B 和S2B 的1 ∶10供試液9.9 mL,加入稀釋劑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測定其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
試驗組:分別取S1B 和S2B 的1 ∶100 供試液9.9 mL各5 份,加制備好的試驗菌液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測定需氧菌總數(shù)。分別取S1B 和S2B 的1 ∶10供試液9.9 mL 各2 份,加制備好的真菌菌液0.1 mL,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測定霉菌和酵母菌數(shù)。
稀釋劑對照組:分別取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9.9 mL 5 份,加入制備好的試驗菌液0.1 mL(300~1 000 cfu),混勻,取1 mL 注入平皿,測定每1 mL 的活菌數(shù)。
添加中和劑的培養(yǎng)基對照組:分別取菌液組制備好的菌液1mL 注入平皿,測定需氧菌總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
檢測方法:上述已注入供試液的平皿,S1 需氧菌總數(shù)測定傾注TSA,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測定傾注SDA。S2及添加中和劑的培養(yǎng)基對照組,需氧菌總數(shù)測定傾注含3%吐溫80 和0.3%卵磷脂的TSA,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測定傾注含3%吐溫80 和0.3%卵磷脂的SDA。需氧菌總數(shù)測定置33 ℃培養(yǎng)5 d,逐日觀察結(jié)果;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測定置23 ℃培養(yǎng)7 d,逐日觀察結(jié)果。
結(jié)果分析:結(jié)果見表4??梢姡♂寗φ战M回收比值均在0.5~2.0 范圍內(nèi),表明含3%吐溫80 和0.3%卵磷脂的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對微生物無毒性[3-4]。S1 和S2 枯草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 范圍內(nèi),提示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在本研究中的有效性[3-4],該方法進(jìn)行S1 和S2 的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計數(shù)方法準(zhǔn)確、可行。
表4 S1 和S2 微生物計數(shù)方法適用性試驗結(jié)果(n=3)
供試品對照組:取S1B 和S2B 的1 ∶10 供試液10 mL,分別加入TSB 100 mL 中,33 ℃培養(yǎng)24 h。
陰性對照組:取稀釋液10 mL,置TSB 100 mL 中,33 ℃培養(yǎng)24 h。
陽性對照組:取S1B 和S2B 的1 ∶10 供試液10 mL,分別加入TSB 100 mL 中,再加入不大于100 cfu 的大腸埃希菌,33 ℃培養(yǎng)24 h。
檢測方法:分別取上述預(yù)培養(yǎng)物1 mL,加入麥康凱液體培養(yǎng)基100 mL 中,42 ℃培養(yǎng)24 h 后,再分別劃線于麥康凱瓊脂平板上,33 ℃培養(yǎng)24 h,觀察結(jié)果。
結(jié)果分析:結(jié)果見表5??梢?,S1 和S2 陽性對照菌生長良好,表明S1 和S2 在該條件下對大腸埃希菌無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忽略不計。表明采用該方法進(jìn)行S1 和S2 的大腸埃希菌檢查方法可行。
表5 控制菌檢查方法適用性試驗結(jié)果
吐溫80 和卵磷脂是《中國藥典》《歐洲藥典》收載的常用中和劑,可添加至稀釋劑或培養(yǎng)基中[1-2]。試驗證明,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對微生物無毒性。吐溫80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卵磷脂為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均可降低季銨類化合物、酚、醛、對羥基苯甲酸類、二重雙肌類、碘酒、洗必泰類、石炭酸類藥物的活性[3]。卵磷脂是細(xì)胞膜上最主要的脂質(zhì),其脂肪酸種類會影響細(xì)胞的流動性及通透性;通過影響細(xì)胞膜上許多酵素的功能來調(diào)控細(xì)胞生長;可改變細(xì)胞膜功能,是細(xì)胞膜修復(fù)的營養(yǎng)劑。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對部分有抑菌作用化學(xué)藥可作為中和劑,可降低抑菌作用[3-6]。
阿法替尼片:取供試品10 g,加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至100 mL,充分振搖,制成1 ∶10 的供試液,取1 ∶10 供試液1 mL,置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9 mL 中,即為1 ∶100 的供試液。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取1 ∶100 供試液1 mL 注入平皿,按2015 年版《中國藥典》通則1105 方法檢查;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計數(shù),取1 ∶10 供試液1 mL 注入平皿,按2015 年版《中國藥典》通則1105 方法檢查。大腸埃希菌檢查,取1 ∶10 供試液10 mL,置TSA 100 mL 中,按2015 年版《中國藥典》通則1106 方法檢查。
塞瑞替尼膠囊:取供試品10 g,加入含3%吐溫80和0.3% 卵磷脂的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至100 mL,充分振搖,制成1 ∶10 的供試液,取1 ∶10 供試液1 mL,置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9 mL 中,即得1 ∶100 的供試液。需氧菌總數(shù)計數(shù)取1 ∶100 供試液1 mL 注入平皿,培養(yǎng)基為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TSA,按2015 年版《中國藥典》通則1105 方法檢查;霉菌和酵母菌總數(shù)計數(shù),取1 ∶10 供試液1 mL 注皿,培養(yǎng)基為含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的SDA,按2015 年版《中國藥典》通則1105 方法檢查;大腸埃希菌檢查,取1 ∶10供試液10 mL,置TSB 100 mL 中,按2015 年版《中國藥典》通則1106 方法檢查。
替尼類抗癌藥物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對細(xì)菌。抑菌性篩查試驗結(jié)果也表明,S1 和S2 對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很強(qiáng)的抑菌作用。建議可直接采用含3%吐溫80 和0.3%卵磷脂的稀釋液,如1 ∶10 供試液的回收率低于《中國藥典》要求,直接采用1 ∶100 供試液進(jìn)行試驗,抑菌性更強(qiáng)的可選擇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3%吐溫80 和0.3% 卵磷脂。本研究中的2 種替尼類抗癌藥物,通過稀釋法和中和法,均消除了其抑菌作用,符合《中國藥典》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可用于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控制,并為口服替尼類抗癌藥物的微生物限度的檢查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