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曉玲 魏洪悅 張慧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381)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護理質量的優(yōu)化, 靜脈輸液治療逐漸發(fā)展成綜合多種知識與技能的臨床護理手段[1]。 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已成為臨床常用的護理技術,其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可減少穿刺次數,降低患兒痛苦[2],在治療疾病和促進疾病恢復方面可提高患兒依從性[3],在兒科已逐步取代普通的“鋼針”作為輸液工具。 但由于兒科患者年齡小,配合度差,血管條件不好等原因,常給兒科護士在靜脈穿刺方面造成困難, 如何提高患兒留置針穿刺成功率已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016 年輸液護理操作(INS)新標準提出了“對兒童等特殊人群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可以配合和適齡的護理”[4]。 能級對應是指依據工作者個人能力大小來安排其工作崗位及職務[5],本研究采用能級對應模式進行小兒的靜脈留置針穿刺,取得了較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至2017 年8 月我院兒科采用外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的患兒為研究對象,共1 306 例。其中住院時間為2017 年3 月至5 月的628 例患兒為對照組,住院時間為2017 年6 月至8 月的678 例患兒為觀察組。兩組患兒均為首次采用留置針、并由同組護士進行輸液治療。 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1.2.1 輸液治療護士資質 根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2016 版INS《輸液治療實踐標準》[4],為患兒進行靜脈治療護士必須為注冊護士,且臨床工作滿1 年以上。
1.2.2 對照組 即患兒入院后由具有臨床資質的護士根據醫(yī)囑為患兒進行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
1.2.3 觀察組 應用能級對應護理模式。患兒入院后,首先對患兒血管進行評估,根據血管評級標準,確定血管分級, 根據血管級別安排相應層級護士進行輸液治療: 評估為0 級或1 級的血管由Ⅰ級穿刺護士進行操作, 評估為2 級的血管由Ⅱ級穿刺護士進行操作,評估為3 級的血管由Ⅲ級穿刺護士進行操作。
1.2.3.1 靜脈輸液護士層級標準 根據余忠祥等[6]的關于靜脈穿刺層級管理的研究將具有靜脈治療資質的護士分為Ⅰ級穿刺護士、Ⅱ級穿刺護士、Ⅲ級穿刺護士。 Ⅰ級穿刺護士為穿刺0 級和Ⅰ級血管,一次穿刺成功率≥90.00%的護士;Ⅱ級穿刺護士為穿刺Ⅱ級血管,一次穿刺成功率≥90.00%的護士;Ⅲ級穿刺護士為穿刺Ⅲ級血管一次穿刺成功率≥90.00%的護士。
1.2.3.2 血管評估量表 采用曾昌英等[7]編制的小兒淺靜脈評級表,該表從血管的部位、目測直徑、深淺度、充盈度、血管長短曲直等6 個維度進行測評,根據難度由低到高,給以“1 分”、“2 分”、“3 分”3 級評分,再根據總分將血管分為0~3 級,分值為9 分及以下血管為“0 級”,“10~12 分為“1 級“,13~15分為2 級,16 分及以上為3 級。 該量表通過內部一致性信度測評,Cronbach’s α 系數為0.99,通過兒科護理專家對評級表內容的鑒定,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 見表2。
表2 小兒淺靜脈評級標準
1.3 觀察指標
1.3.1 首次穿刺成功率 為患兒進行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 第一次即穿刺成功的患兒例數占采用留置針輸液治療患兒總例數的百分比。
1.3.2 靜脈輸液重復穿刺度 靜脈穿刺未達到首次成功,額外穿刺次數占穿刺總次數的百分比。
1.3.3 患兒家屬滿意度 天津市護理質控中心下發(fā)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中 “您覺得護士的操作技術熟練嗎? ”一項,由患兒家屬根據其期望與感知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8.0 軟件分析數據。 對定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做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組間的比較采用成組t 檢驗。 對定性數據, 以頻數及百分比做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組間比較釆用χ2檢驗,以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較[n(%)]
2.2 兩組患兒靜脈輸液重復穿刺率比較 觀察組靜脈輸液重復穿刺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靜脈輸液重復穿刺率比較[n(%)]
2.3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出院時對患兒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問卷, 問卷中 “護士的操作技術熟練”一項顯示,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士操作技術熟練方面滿意度比較[n(%)]
3.1 運用能級對應模式進行小兒靜脈輸液治療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01)。 考慮低年資護士經驗及專業(yè)知識欠缺, 為患兒進行靜脈輸液時往往不能一次穿刺成功, 本研究在為患兒進行輸液治療時,先評估血管情況,再請相對應級別的護士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提高了首次穿刺成功率。
3.2 運用能級對應模式進行小兒靜脈輸液治療可降低重復穿刺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靜脈輸液重復穿刺率較對照組低11.8%。 目前,外周靜脈留置針已成為患兒進行輸液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 廣泛應用于臨床。 但由于患兒年齡小, 依從性及配合度差,反復多次的留置針穿刺不但會增加患兒痛苦,還會降低患兒治療的依從性。 根據能級對應原理,將護士分層級管理與靜脈穿刺護士分級相結合, 合理安排排班,使不同層級護士在臨床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3.3 運用能級對應模式進行小兒靜脈輸液治療可提高患兒家屬對護士操作技術熟練方面的滿意度 兒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低一直是兒科護理管理者努力解決的難題。 現階段獨生子女較多,家屬對護理服務的要求較高, 精湛的護理技術是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有文獻表明,提高兒科護士的專業(yè)技能可有效提高患兒家屬的護理服務滿意度[8-9]。 本研究顯示,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士操作技術熟練方面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08)??梢姡捎媚軜O對應模式可提高患兒及家屬的信任度, 使護患關系更加和諧。
靜脈輸液治療是兒科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能級對應模式不僅能提高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還能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