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丁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體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高校文化建設(shè)過程中,各種體育活動項目也成為了活躍校園氛圍的重要組織形式。目前,在許多高校中都建立了校田徑隊,每年一次的市大學生田徑運動會也使各大高校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本文是對在高校中非體育特長生田徑零基礎(chǔ)課余訓練進行的相關(guān)研究。主要包括非體育特長生的選材與有效管理、訓練時間安排、訓練負荷與方法、訓練周期等方面進行闡述和總結(jié)。
關(guān)鍵詞:高校 ?田徑 ?非體育特長生 ?運動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b)-0018-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port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arious sports activities have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form to activate the campus atmosphere. At present, school track and field teams have been set up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nnual college students' track and field games also mak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loser.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research on the zero basic after-school training of track and field for the non-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mainly includes the selection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training time arrangement, training load and method, training cycle and so 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ck and field; Non-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Sports training
眾所周知,在各個市大學生田徑運動會中,會將每個項目分為甲組和乙組,以便區(qū)分體育特長生和非體育特長生的比賽。前者在體育專業(yè)技術(shù)、訓練時間、成績等方面都相對高于后者,后者實則就是通過高考進入大學,在體育方面屬于零基礎(chǔ)的大學生。后者在學校以上課學習為主,所以在課余田徑訓練中既不能像專業(yè)隊一樣訓練時間固定、運動員管理規(guī)范化,也不能同體育特長生一樣具有較高的訓練強度。建設(shè)非體育特長生田徑校隊,使普通學生參加訓練以及比賽的積極性得到刺激,也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體育意識和健身習慣,對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建設(shè)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1]。從其特點入手,對其選材、管理、訓練時間、訓練負荷、訓練方法做出以下研究和總結(jié)。
1 ?準確選材,有效管理
高校非體育特長生校隊是以競技體育為核心的一類運動體系,重在突破自己、為校爭光[2]。在高校田徑校隊選拔工作中,如沒有體育特長生作為校田徑隊訓練核心成員體制,那只能在非體育特長生中進行選材,具體做法如下。
1.1 身體素質(zhì)優(yōu)先原則
每學期開學前,進行的大學生體質(zhì)測試中,按照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的測試指標對50m、立定跳遠、800m(女)、1000m(男)、肺活量等進行順序優(yōu)先選擇,測試成績靠前者進行單獨溝通,以交流的方式進行選拔,看學生是否有意向進行專業(yè)的田徑專業(yè)類訓練。
1.2 興趣優(yōu)先原則
充分利用體育課堂中發(fā)現(xiàn)有培養(yǎng)潛力的學生?,F(xiàn)今,田徑項目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還是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就為我們通過體育教學課選拔人才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每學期第一節(jié)體育課,在和班級學生進行相互熟知的過程中,可對校田徑隊進行相應(yīng)的宣傳,通過對田徑隊的相關(guān)介紹,校隊的規(guī)模、比賽形式、田徑跑跳投類項目簡單描述,看是否有對田徑感興趣的學生,身體素質(zhì)可通過訓練慢慢提高,最前提的條件是要有對田徑訓練的興趣以及吃苦耐勞的毅力。
1.3 運動會選拔原則
利用校級田徑運動會,在各田徑項目比賽中進入決賽的學生中進行信息記錄,單獨進行溝通,以交流的方式進行選拔,看學生是否有意向進行專業(yè)的田徑專業(yè)類訓練。
1.4 主動申請原則
在平時訓練過程中,會有一些同學為了提高身體素質(zhì),以及對田徑訓練的額外興趣,主動找到教練員進行溝通,想自發(fā)加入田徑校隊,對于此類學生,應(yīng)該多積極鼓勵,可以進入校隊參加試訓過程。運動員在訓練動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并體現(xiàn)鍛煉價值、運動愛好、為了就業(yè)[3]。在訓練中可以間接地觀察出其隊員是否具備吃苦耐勞的毅力,如有堅持不下去的隊員,自然就會放棄來訓練。長期跟隊訓練且具有良好意志品質(zhì)的隊員,則可留隊,成為校田徑隊的一員。
在有相應(yīng)田徑校隊隊員進行相關(guān)專業(yè)訓練的同時,有效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學有效的訓練要靠科學的管理來保障,建立相應(yīng)的規(guī)章制度,有利于隊員參訓的行為,建設(shè)優(yōu)良的校隊作風,具體做法如下。
(1)在訓練中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體育道德作風教育,這樣便于培養(yǎng)運動員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2)處理好文化課學習,運動訓練的時間比例關(guān)系,訓練時盡量不占用文化課學習時間,在萬不得已占用文化課學習時間的情況下,要及時安排補課。
(3)嚴格訓練時間制度,要求運動員在參訓時,不遲到,不早退。因特殊原因情況不能訓練的隊員,應(yīng)在訓練前向教練員說明情況,服從教練員的安排。
(4)要賞罰分明,對運動成績進步較快的運動員及時進行表揚或者獎勵,對成績下滑較快或者犯錯誤的運動員要及時批評指正,幫其進步。
(5)加強對訓練課的管理力度,確保每次訓練課的有效性、安全性。
2 ?合理安排訓練時間
作為普通高校大學生,在各自專業(yè)課學習任務(wù)較多,還要進行校田徑隊的訓練任務(wù)的情況下,只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相關(guān)訓練。這客觀地要求隊員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具有良好的訓練質(zhì)量。具體做法如下。
(1)在訓練中,牢牢抓住專項和專門能力,穩(wěn)步提高訓練強度。
(2)在抓專項的同時,堅持抓好運動身體訓練,確保能力的提高,減少傷病的發(fā)生。
(3)在體育課堂中,教師應(yīng)該有意識地對校田徑隊運動員在本人相關(guān)專項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課堂中校隊隊員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發(fā)揮骨干作用,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增加了訓練的時間。
(4)可有計劃地安排早操。早操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有氧慢跑、柔韌協(xié)調(diào)練習和專項技術(shù)模仿。這樣做不但可以使運動員前一天的訓練疲勞得以消除,而且還有利于掌握專項技術(shù)。
3 ?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及訓練負荷
教練在實際訓練過程中,應(yīng)當充分尊重不同學生個體差異性,發(fā)揮隊員的主觀能動性,針對依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學生在田徑訓練中的強度與訓練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學校田徑活動的有效開展。現(xiàn)階段對于剛接觸到田徑專業(yè)訓練的運動員,通常都是重視動作技能訓練,其次是肌肉力量的訓練。在解決動作技能問題后,再進行專項動作訓練,訓練中要注重多關(guān)節(jié)、多平面、多維度的身體姿態(tài)的參與,慢慢地再進行身體素質(zhì)力量方面的訓練。在力量訓練中,先進行一般力量訓練,再進行專項力量訓練。在訓練力量訓練中也要注意肌肉耐力和肌肉爆發(fā)力的練習。在訓練力量耐力前要訓練絕對力量,在訓練爆發(fā)力前要先進行相對力量的訓練。訓練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的放松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放松訓練,可以使隊員們的肌肉得到更好的休息,從而使隊員在第二天的訓練中有更好的運動表現(xiàn)。筆者在對非體育特長生田徑訓練中,總結(jié)出訓練前期階段的周期訓練模塊,1周5次訓練課,2次為力量訓練,1次為專項技術(shù)訓練,2次有氧訓練。其中力量訓練和有氧訓練交叉進行。教練在開展田徑教學活動時也可以參照這一訓練模式,并不斷探索新的靠科學訓練模式。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田徑能力的提升。
4 ?結(jié)語
高校大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關(guān)鍵階段,通過適量的田徑訓練,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對于非田徑體育特長生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教練一定要為其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并結(jié)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確定合理的訓練強度及訓練量,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在每年一次的高校田徑運動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參考文獻
[1] 李寶成.高校普通學生體育訓練隊多元化建設(shè)與體育文化氛圍互動組建[J].科技展望,2015,25(2):282.
[2] 張德利,尹維增,李誠剛,等.高校業(yè)余體育訓練隊在構(gòu)建校園文化中的價值[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1):55-58.
[3] 李銳,劉洪波.基于普通大學生的高校田徑隊建設(shè)研究——以成都理工大學田徑隊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6,6(7):22-23.
[4] 雷豐華.高校高水平訓練隊制約因素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32(8):83-86.
[5] 馬艷云,常青.高校田徑體育特長生運動訓練自我效能感的測量與培養(yǎng)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4):22-23.
[6] 肖洪凡,奇大力.北京市普通高校非高水平田徑隊建設(sh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9(7):191-192.
[7] 陸霞.田徑教學訓練中體能訓練的技巧探究——評《田徑運動體能訓練》[J].中國教育學刊,2019(12):136.
[8] 楊文學,邵艷,謝慧松.不同體育項目對非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體質(zhì)狀況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