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軍
透過城市高聳的玻璃樓,眺望西邊,一抹向西垂下的紅霞,發(fā)來了信號:走,去撒個歡兒吧。成都人的出行計劃,像是追逐時令的鳥,而西邊則集納著盆地的精華,撇開川西的大片絕美景色不談,2小時路程之內,就有數(shù)不清的樂趣。從成都向西出發(fā),經過崇州、邛崍 ,就是蒲江 。傳說中的網紅村落——明月村,就坐落在這里。
5年前的明月村,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和無數(shù)個普通農村一樣靜悄悄。幸好,“藝術”和“熱情”發(fā)現(xiàn)了這里,明月窯和藍染的傳承與發(fā)展,新派民宿和川西小院并存,綠道間,茶樹綿延……5年的時間,明月村似乎未曾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卻成為了成都人周末向往的生活之所在。
邛崍的邛窯,是四川延續(xù)時間最長、作品最豐富、造型紋飾最精美的陶瓷窯之一,而臨近的明月村,自然也傳承著這一獨特的工藝。都在追求匠人精神的今天,邛窯傳統(tǒng)工藝燒制的陶瓷,更是帶著幾分歷史的積淀。若不是08年的那場地震,明月窯如今,或許仍舊在延續(xù)那傳承百年的爐火,也正因為它是為數(shù)不多“活著的邛窯”,也更顯珍貴。經過一整年的精細修復,老窯雖然“退休”了,卻成為了明月村的寶貝。在老窯旁邊新搭建了給游客體驗的區(qū)域,以及陶瓷器具陳列的展廳,讓游客們得以窺見明月窯曾經窯火升騰的舊日時光。
“蜀山小筑”的木柵欄小門,把這個手工藝坊和外面的熙熙攘攘隔離開來。入院,幾塊石板把人們引向幾間老屋,屋內陳列著設計簡潔,工藝精湛的陶瓷器具。旁邊的玻璃房頂之下,則是以“活著的博物館”為主題的蜀山窯陶瓷藝術博物館。對于游客來說,除了新奇,這里最重要的是可以體驗到將陶胚變成陶器奇妙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幾個簡單的手勢,就能推出一盞茶碗,再稍加用力,又變成了陶盅,這里柔和一下線條,那里圓潤一下邊角,通過陽光的照射帶走多余的水分,那些等待著送入窯中的陶器,顯得質樸又精巧。只待一爐橙紅灼燒,就能煥發(fā)獨一無二的色澤。
電影《人鬼情未了》中兩人制陶的片段被奉為經典,也從此讓更多的人愛上了陶藝。在“明月窯”旁的體驗區(qū)里,做一個陶罐送給愛人是個非常棒的體驗。
蜀山小筑”坐落在一片隱秘的樹林后。院子里的蜀山窯陶瓷藝術博物館,拉坯機在呼呼地飛轉。來到這里的游客,都已沉浸在陶泥的世界里。
“青黛”染坊外掛滿了一片藍色的染布,雖沒有讓人一眼驚艷的外表,但卻擁有一種經過時間沉淀后的質樸美和天然的草木清香。
在“青黛”染坊學習草木染工藝,親手染一匹布,為衣服烙印上屬于自己的色彩,當穿上它的那一刻,美麗與驕傲便會由心而發(fā)。
《詩經》里一句“終朝采藍,不盈一襜”,讓有著近3000年歷史的藍染,聽起來那么深遠,可當手指觸碰到那些在風中搖曳的絹絲布料,鼻腔中充斥著草木染料的味道時,又變得那么親近。明月村的藍染盛名在外,是一種會讓人上癮的“游戲”。把通過針線扎緊的純白布料浸入色澤濃稠的藍色染缸里,讓染料入侵未被包扎的布料空間,藍色以由深至淺的方式在布料上產生著近似水墨的暈染?!八{染”最讓人上癮的地方,就在于展開布料前,你永遠猜不到自己“畫”了些什么。
明月村的“藍染”工作室很多,“遠遠的陽光房”和“青黛”都頗有人氣?!斑h遠的陽光房”已是明月村的“明星”,但在改造前,只是個普通的川西農舍:“四排三間兩頭轉”的型制,泥磚墻體,青瓦屋面,被竹林、松樹、茶園和菜地環(huán)繞。改造后的房屋,矗立在村落的建筑群里,映襯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別致。一切本是初見,卻又如此熟悉,那些可以驚動你靈魂的東西,就這樣熱情地撲了過來,悄悄地潛入,歸于你的心田。
來到“青黛”,遠遠地就看見了染坊外掛滿了一片藍色的染布,那與藍天和大海一樣的顏色,微風吹過,藍色搖曳,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別有一番風味?!扒圜臁痹O計工作室的外墻由竹子編制,打破了傳統(tǒng)磚砌外墻的方式。竹子本身就帶有獨特的質感,自然樸實,用于外墻沒有死板壓抑感,反而更有家的溫馨和古樸。
設計師的改造方案尤其重視“陽光與房子”的關系。通過玻璃窗、屋頂大片的亮瓦和老虎窗使“遠遠的陽光房”更容易收納陽光。
初聽明月村,也許在腦袋里萌發(fā)的就只是一個村子的概念,甚至你會懷疑是否值得在此地花費大量的時間?只有當你在明月村有一場小小的“邂逅”,才能讓你的內心找尋到答案。
不管是什么季節(jié),“有朵云”一定少不了鮮花,即使是當?shù)氐孽r花都已凋零,主人也會從外地采購回鮮花。所以,它既是一家鄉(xiāng)村咖啡館,也是一家鮮花永不會凋零的“花店”。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日頭減弱時分,是一天中最讓人享受的時刻,明月村也迎來了日間最溫柔的時分。別以為“村民”們的日子就是一盞蓋碗茶,那些新派和洋盤的玩意兒,在這兒一樣也不差。
“邂逅”是一座矗立在綠色草坪上的夢幻小屋。陽光照射在上面就像附上了一層金紗,宛如一座白色透明的水晶教堂,通透而夢幻,浪漫而優(yōu)雅。在這座被綠植環(huán)繞的通透空間里,與朋友閑暇時喝喝茶,談談天,隨手一個自拍都是美美噠。堪稱網紅打卡的此地,由于人流量過大,也讓“邂逅”變得不那么容易“邂逅”。也正因如此,在“邂逅”的整個下午,可以什么也不做,就那樣倚在大片的落地窗邊,看著草坪上樂得打滾兒的小孩兒和小狗,心里自然生出一些彩色的氣泡。相比之下,“有朵云”就內斂很多,向下走幾步,才能找到這棟屋子。這里的店員專業(yè)又貼心,手工冰淇淋和鮮榨果汁非常地道,咖啡更得到了客人的好評,上好的牛排紅酒給鄉(xiāng)村帶來新的生活。店主人還親手繪制了文藝范十足的外墻,店內豐富的藏書和安靜的環(huán)境,不由得讓人想放下手機,回歸寧靜生活的本質。
跨入“櫻園”,咖啡柔和的香氣縈繞在鼻尖。從茶室全景玻璃窗向外可以看見偌大的屋頂花園,花草長勢茂盛,日光穿走其間,這時候就會覺得一卷書、一杯咖啡或淡茶就能坐上一天。
一排排白墻黛瓦的中式庭院散落在茶田間,騎單車路過的少年和姑娘,歡歌笑語,頭戴花環(huán),不時要停下來駐足、觀望,打探“曉得”庭院里的故事和“秘密”。
明月村里的夜晚只有一種聲音——安靜。白日里熱鬧的村落,在此刻歸于平靜。夏末田野里時有蛙鳴,更襯得村內的寧靜。不被打擾的夜晚,是假期最珍貴的時光。
“曉得”是明月村里的“深宅大院”,園林隱蔽的設計,把它的入口擋在了樹蔭之后,路邊的一塊遮擋木墻,僅留出幾個小窗。沿著小橋流水進入其中,靜謐安逸,腳步變得靜悄悄。緊鄰茶園的房間內,點綴著明月村的驚喜:藍染的工藝品、精巧的陶瓷器具、無處不在的竹藝,都讓人在精致中讀出質樸。與“曉得”相比,“櫻園”的美在“天上”,一旦登上屋頂,發(fā)覺其中妙不可言。此時,枝頭的花幾已落盡,茶園也摘過一茬又一茬,余下的深綠和櫻園的白墻,成了一幅極簡勾勒的工筆畫。2018年,櫻園從三圣鄉(xiāng)搬來明月村。一步步退到日子深處的櫻園,卻在明月村,開出了四季的顏色。春天,那些盡心培育的花兒們撐開了裙擺;夏天,藤蔓給屋頂?shù)幕▓@鋪上綠意;秋天,櫻園釀了酒,那沉酵的香氣,該醉人了吧;至于冬天,縮進溫暖的被窩,一口飲盡所剩無幾的自家酒,再切上點香腸臘肉,無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