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丁寬亮,已經拍攝了50萬幅滇川黔怒江等四種金絲猴的基本素材影像。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咖啡館,坐在我對面的丁寬亮說,他拍金絲猴算下來有二十年,一晃就這么過來了,酸甜苦辣只有他明白。
看上去,丁寬亮與他的年齡有點差距,長的有些著急的臉上滿是蒼桑,皺紋橫七豎八趴滿了臉頰。他說著話時,順手打開手機讓我看他拍的片子,色彩鮮艷下,活靈活現的一只小金絲猴,圓睜兩眼,面對世界,做出側耳傾聽的動作,或者說是向世界敬禮。他為這張照片取名為《你好,媽媽》。也就是這張照片,在2018年第20屆德國國際自然攝影獎中斬獲哺乳動物組亮點獎,這也是第一位在該組別獲此殊榮的中國攝影家。
那次去德國慕尼黑領獎,丁寬亮領著懂外語的外甥前往,省下了翻譯費用,而且此次所有差旅費費用都是他兒子承擔的。兒子從懂事開始,就是他堅定的支持者,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紅著眼圈感嘆道,在開始的許多年里,幾乎沒有人看好他自費去拍金絲猴的這個做法,包括他的妻子。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花錢的問題,可能還會搭上性命。他說,兒子常常調侃他說你不光是我的爸爸,也是金絲猴的“爸爸”。
丁寬亮從小便喜歡用照相機來記錄生活。有一次到青海拍攝,路過秦嶺寫有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的牌子時,他突然想,如果去拍動物,是不是更有意義。這一年,他結識了云南大理大學一個教師,開始轉為拍攝金絲猴。
第一次在秦嶺南麓山區(qū)看到遷徙中的金絲猴,讓他激動不已,可迅速按下快門鍵的指頭卻失去了指揮,幾次抖動不停。他洗出膠片一看,片子拍了不少,但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只拍了一條尾巴。從那時起,他立下決心,不把金絲猴拍好,誓不收兵。
后來他才知道,金絲猴不走回頭路,而且靠追逐去拍它們,根本趕不上它們的速度。只有在遷徙的路上守株待兔,耐心等待才能拍到理想的畫面。他就如戰(zhàn)爭年代的狙擊手一樣,全副武裝,只露出一雙眼睛等待著。
20年來,丁寬亮獨自背著30多斤重的行囊,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出發(fā),為了省錢,坐火車硬座,再倒長途班車到縣城。很多時候常常是坐農用車才能到大山底下,上山幾乎都是徒步。陜西秦嶺、云南白馬雪山、貴州梵凈山和怒江兩岸等金絲猴常出沒的地方,留下了他數不盡的腳印。
這些年,丁寬亮不斷更換攝影設備,光一個快一人高的三腳架,就有不下十斤重。他大概算了一下,僅設備就花去資金約一百萬元,加上每年上山,花費差不多達到了一百五六十萬。這些年除了做買賣的姐姐一直支持外,他不得已還賣了一套房子。
丁寬亮介紹:“金絲猴的聽覺和視覺敏銳度超過人類,而且‘遠離人類’存在于它們的記憶密碼中,只要發(fā)現一點人類的蹤跡就會迅速離開,這就大大增加了拍攝難度。這些年來,蹲守一兩月也毫無收獲的情況經常存在。”因此,設備尤其重要。
金絲猴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有一次,丁寬亮拍攝時發(fā)現一個剛出生3天的幼猴因為臍帶沒被咬斷而受到感染去世了,他用望遠鏡整整觀察了12天,母猴每天都抱著已經去世的幼猴,輕輕撫摩它,為它梳理毛發(fā),傷心流淚。
“金絲猴的主要食物以松蘿為主,這種植物只有在空氣的溫度、濕度和純凈度達到一定標準時才會生長出來,受環(huán)境的影響,目前在海拔3300米以下的山區(qū)已經見不到松蘿了,這就使金絲猴必須到海拔更高的地方生存。”丁寬亮說,除此之外,隨著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使金絲猴的活動范圍和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明顯減少,存在“近親結婚”現象,因此很多新生命出生后就帶有遺傳疾病。
下雨了,人就不能上山了。山里下雨多是連綿細雨,一下就是幾天十幾天。丁寬亮在山下村民家里等雨,是經常有的事情。但與危及生命的險惡相比,下雨已經不算什么。毒蛇襲擊、遭遇黑熊、山中迷路等等,他都遇到過。有一次,他埋伏等待金絲猴,突然望遠鏡里出現了一頭黑熊。開始熊朝他的方向走來,丁寬亮感覺此次可能要“交待”在山里了。雖然兜里帶了手機,但因為沒有信號,也沒有辦法通知家人。突然,熊朝著山坡上的一頭牛犢走去。他看著熊一巴掌就打倒了牛犢,一口口把它吃完,最后只剩下一副骨頭架子,一動也不敢動。
在丁寬亮拍猴的歲月里,除了家人的理解支持外,他的老師、老領導和朋友們,也都在關懷著他。一路走來,也讓他深深體味到了人生的溫暖和美好。每次進山前,他與家人必通一次電話,結束通話時,親人總不忘說句,一下山要先給我們來個電話。千叮嚀萬囑咐,就這樣伴隨他走過了二十年的拍猴路。
“我不是攝影家,但我相信影像的力量,我只能利用這個手段,來做保護自然和動物力所能及的事兒,如果能夠起到喚醒大家的作用,這就夠了。”丁寬亮認為,特殊的自然生存環(huán)境,給了這些珍稀瀕危動物得天獨厚的生命形態(tài),生動鮮活的野性生命詮釋著生命的堅強,呈現著無與倫比的生命景致。
在丁寬亮的鏡頭下,猴子的世界是溫暖的、和諧的,充滿了人文關懷。中國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家奚志農先生稱贊說:“丁寬亮用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記錄了中國最美麗的靈長類生靈川金絲猴、滇金絲猴與黔金絲猴。對于拍攝自然和野生動物的攝影師來說,攝影是手段,保護自然和野生動物是目的?!?/p>
看丁寬亮描繪拍攝過程的那份激動和興奮,我也被他所感染。我問,現在這些金絲猴生活的環(huán)境還好嗎?他說:“變化很大。過去的獵人早就放下了獵槍,很多都成了動物的保護者。還有關閉礦山、禁山、移民、退耕還林等措施,使動物活動區(qū)域越來越大?!钡捔烈膊粺o憂慮,他說這幾年看到山里雖然森林密布,但整體環(huán)境趨于干旱,溪水消失比較明顯,水域也在縮小。除了水,滇金絲猴還面臨著食物的問題。丁寬亮說,他必須加快拍攝金絲猴的腳步了,否則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看,剩下的機會將越來越少。與大熊貓相比,我們對滇金絲猴的研究水平整整落后一個多世紀。
丁寬亮的作品從2013年起多次在國內、國際攝影大賽中獲獎?!肚貛X金絲猴》《和諧》分別獲得第三屆、第四屆亞洲最佳自然攝影獎,《你好,媽媽》獲第20屆德國國際自然攝影比賽哺乳動物組亮點獎。2013年到2015年,丁寬亮三次應邀參加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他說,參展的最大目的就是喚醒人們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認識和感悟,其展出作品被荷蘭、德國、丹麥、法國、意大利等國藝術家收藏。
2018年,第四屆亞洲最佳自然攝影獎結果在日本東京揭曉,他的作品《和諧》獲得大賽適馬獎,這也是他在該組別中連續(xù)第二屆獲得該獎項。
去年11月5日到11日,以“生態(tài)中國、美麗家園”為主題中國珍稀野生動物攝影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舉辦,丁寬亮的作品亮相此次攝影展。
今年,在慶祝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建校65周年之際,丁寬亮向他的這所母校,捐贈了38幅自然生態(tài)攝影作品。學校專門為他辟出一間教室開設“尊崇自然 敬畏生命”主題攝影展,并將作為一項新的教研實踐及社會活動課堂長久設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