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兮
橄欖球原名為拉格比足球,因為其球形很像橄欖,在中國被稱為“橄欖球”。橄欖球起源于英國的拉格比公學。據(jù)傳在1823年,該學校舉行了一次足球比賽,當時賽況十分激烈,其中有一個名叫威廉的16歲小男孩因為比分落后,情急之下,他竟然抱起地上的球向?qū)Ψ降那蜷T跑去。雖然這個舉動違反了足球的規(guī)定,卻給人們一個新的啟示,這種抱球跑的現(xiàn)象,給比賽增加了激烈競爭的對抗氣氛,時間一長也就被人們所接受,成為一種合規(guī)的動作。就這樣,一項有利于身體全面發(fā)展,具有很高鍛煉價值的運動——橄欖球運動,逐漸從足球運動中派生出來。
1839年后,這項運動在英國劍橋等大學逐漸開展起來,并相繼成立了拉格比俱樂部。此后,英式橄欖球很快傳入了歐美國家。1890年,國際橄欖球組織建立,1906年,在法國首次舉行了國際橄欖球比賽。自此以后,橄欖球運動在不少國家都開展起來,并不斷發(fā)生變化,許多國家都創(chuàng)造出了適合自己國家的橄欖球運動?,F(xiàn)今世界上,有94個國家流行橄欖球運動。
如今,橄欖球運動在中國也逐漸開始流行,但由于賽事比較少,剛?cè)腴T的人會感覺到一頭霧水。其實橄欖球比賽的規(guī)則非常簡單,只要了解以下幾方面就能看懂。
裁判:每場比賽有3名裁判員,1名主裁判員負責執(zhí)行規(guī)則,掌握比賽和計時;2名邊線裁判員各管1條邊線,當球或持球人出界時舉旗向主裁判示意。
球場:比賽場地長146.3米,寬68.5米,兩球門線相距100.5米,端線距球門線22.8米,兩線之間為端區(qū)。球門兩根門柱相距5.64米;橫木離地面3.048米;球門柱高出0.3米以上。球為橢圓形,狀似橄欖,球長27.94~29.21厘米,縱周長76.2~78.7厘米,橫周長60.96~64.77厘米,球重382.72~425.24克。射門時,球只有通過兩個門柱之間,而且飛躍橫梁,進球才算有效。
時間規(guī)則:橄欖球比賽只有上下兩個半場,進行整場比賽需要80分鐘,半場之間休息10分鐘。每隊有15個參賽隊員,前鋒8個、后衛(wèi)7個。
得分規(guī)則:橄欖球得分的形式為:持球觸地得5分,稱作達陣。達陣后,得分隊還可以在通過達陣點與球門線垂直的假想線上定踢射門一次,射中得2分;因一方犯規(guī)而獲得的罰踢射門以及在比賽進行中的落踢射門,射中得3分。比賽結(jié)束時,得分多的隊獲勝。
開球:比賽開始或得分后,按規(guī)則踢出的第一個球。橄欖球開球規(guī)定為:每半場開始,由開球隊員在中線中點處作定踢;一方得分后,由另一方在中線中點處或在該點后方作落踢。開球方的隊員必須站在球的后方,對方隊員必須站在本方半場的10碼線(得分線)后,所踢出的球要越過對方的10碼線。
基本進攻:比賽開始時在中線踢定位球開球。開球隊的隊員應站在中線后面,防守隊的隊員應站在本方10碼線的后面;守方隊員必須在開球隊員將球踢過10碼線之后,方能搶球。每次得分后,由對方在中線重新開球,繼續(xù)比賽。規(guī)則規(guī)定,傳球時,不得向前傳,只能回傳或橫傳。攻方隊員超越持球隊員接球時判越位,由對方隊員在越位地點罰踢任意球。
常用的傳球方法是雙手低手傳球,持球隊員受到對方?jīng)_搶或攔抱不能前進時,球必須立即撒手,不得再向同隊隊員傳球。已被持球隊員撒手的球,雙方隊員都可爭搶,但比賽中不得沖撞或阻擋不持球隊員。對持球隊員可以采用抓、抱、摔等方法阻礙其前進,并可進行合法沖撞,但只許以肩撞肩,不得沖撞胸前或背后。踢人、打人和絆人為重要犯規(guī)。犯規(guī)后由對方隊員在犯規(guī)地點罰踢任意球。次要犯規(guī)則在犯規(guī)地點對陣爭球。
爭球:對陣爭球時,各方出3名前鋒隊員,并肩各站成一橫排,面對面躬身互相頂肩,中間形成一條通道,其他前鋒隊員分別站在后面,后排隊員用肩頂住前鋒隊員的臀部,組成相應陣形。然后,由犯規(guī)隊的對方隊員在對陣一側(cè)1碼外,用雙手低手將球拋入通道,不得有利于本隊。當球拋入通道時,前排的3對前鋒隊員互相抗擠,爭相踢球給本方前衛(wèi)或后衛(wèi)隊員,前衛(wèi)和后衛(wèi)隊員必須等候前鋒將球踢回后,方可移動。
越位:指隊員處在不可參與比賽而且容易犯規(guī)的位置上。橄欖球比賽判定越位的規(guī)則是:在比賽的一般狀態(tài)下,無球的進攻隊員處在帶球者或踢球者的前方即為越位。
出界:球出界時由對方隊員在球出界地點拋球入場。雙方前鋒隊員在距邊線一定距離之間,面對邊線各排成一縱隊,兩隊相距約0.6米。當拋球隊員拋球至頭部上方時,雙方隊員跳起爭球,爭球時既可將球接住,也可將球拍擊給本隊隊員。
為了保障球員的人身安全,同時體現(xiàn)比賽正規(guī)性,橄欖球運動的裝備是非常講究的。
1.頭盔:由外殼、護面框及顎帶等部分組成,以降低面部特別是鼻梁及口部受傷的可能性。
2.肩胸墊:避免肩膀由于沖撞而導致脫臼,以及保護胸部與肋骨。隊員必須要按照其角色職務,來選擇合適的肩胸墊。
3.護肘:在人工草皮的場地上,由于地面較為堅硬,球員必須配備護肘來避免手肘挫傷。
4.手套:有些球員習慣帶手套以便于接球,或者是在天氣寒冷時保暖用。外接手的手套通常在掌心處有一層粘性橡膠材料,而防守前鋒的手套在每個手指外都有一層厚厚的襯墊來保護手指。
5.腰胯墊:保護球員的腰、臀及鼠蹊部,抵御推拉、沖撞、攔截和空中摔倒等等。
6.腿墊:保護大腿的肌肉,避免被踩傷或其它的傷害。
7.護膝:多半是由厚而有彈性的海綿所制成。
8.鞋子:球員需要穿著不同的球鞋來適應場地變化。根據(jù)場地情況,球鞋底部可以裝上不同類型的硬塑鞋釘。
9.制服:由球衣和球褲組成,通常是尼龍和彈性物制成的,具有足夠的彈性。每位球員的上衣都必須繡上號碼,球衣的顏色不得與球的顏色(褐色或棕色)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