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泡菜是韓國飲食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對韓國人來說,如果一餐沒有泡菜,就會感到全身不自在,如同身體少了某個部分。韓國人和泡菜,幾乎是不可切斷的連結,重要性不亞于空氣、水、陽光的生命三大要素。如果想要了解韓國,泡菜絕對是最好的入門。
韓式泡菜和中國頗有淵源,可追溯自2500年前,中國曾在朝鮮半島駐軍,將領官兵平日在料理食物時,會制作家鄉(xiāng)的酸菜,由于口感佳,頗受當?shù)鼐用竦南矏郏谑?,泡菜也慢慢成為韓國家庭的重要食物。中國《詩經(jīng)》里有“菹”字,指的便是北方的腌制酸菜。此外,中國《三國志》的《魏志東夷傳》,里頭曾提及,位于中國東北的高麗,居民善于釀造能發(fā)酵的食品,像是醬油、醬汁、酒,這已成為重要的本地習俗。
泡菜的韓語發(fā)音接近“kinchi”,代表的是“沉菜”,意思是以鹽腌過的蔬菜。泡菜能在韓國風行千年以上,和當?shù)貧夂钣嘘P,因為冬季時間長,往往延續(xù)到四個月之久,所以韓國人習慣用腌制發(fā)酵的方法保存蔬菜,增加食用效期,以求度過寒冬。在古代,韓國物質缺乏,人民不容易吃到肉類,而便宜的蘿卜、大白菜、黃瓜、茄子、竹筍等農(nóng)作物,就成為主要糧食,也是制作泡菜的食材。隨著時間的演進,韓國人逐漸發(fā)展出獨到的手藝,能制作出勁道十足的泡菜,不但是韓國家庭桌上必備的配料,也成為全世界食客所熱衷的美食。
關于泡菜的制作技術,韓國人一開始是以鹽來腌制,并佐以醋、鹽、酒糟,而朝鮮半島三面臨海,當?shù)鼐用裣氲搅艘院ur做為調味,象是蝦、魚、蟹,發(fā)酵后的黑色醬汁,稱之為醢,也可稱之魚露,往后成為腌制泡菜的主要配料。不過,這類的海鮮醬汁,容易產(chǎn)生腥味,連帶也影響了泡菜的口感,韓國人一直在尋求去除腥味的方案,只可惜未成功。
探險家哥倫布在1492年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當?shù)厥a(chǎn)辣椒,哥倫布將辣椒帶到了歐洲,再透過航海列強的傳播,辣椒也逐漸傳到了其他地方。朝鮮半島出現(xiàn)辣椒的蹤影,是因為日本的豐臣秀吉攻打朝鮮,將辣椒粉做為攻擊敵人眼睛的天然武器。到了18世紀,朝鮮半島的民間社會,有人以辣椒腌漬泡菜,能有效的去除腥味,此方法傳入了皇室,頗受好評,辣椒便成為韓國社會常用的泡菜配料。到了李氏朝鮮王朝時代,則是加入了生姜、辣椒、川椒、蒜頭,讓泡菜風味更加多元。
現(xiàn)代的韓式泡菜,外觀上幾乎黏了紅色,這是因為有辣椒做為腌制配料的關系,可說是世紀以來的經(jīng)驗累積。這也容易讓大家產(chǎn)生制式的想法,特別是韓國以外的人,認為韓式泡菜就只是黏了辣椒的白菜,不過,韓式泡菜有不同的種類,以及眾多的口味變化。事實上,韓國人常吃的泡菜,約有兩百種,大致上可分類成蘿卜泡菜、黃瓜泡菜、白菜泡菜、海藻泡菜、其他蔬菜泡菜。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韓國家庭制作的泡菜,也因種物的收成日而有所不同,春天是白菜泡菜、蘿卜泡菜,夏天是黃瓜泡菜,秋天則是泡蘿卜塊、辣白菜,前三季所制的泡菜,就是為了度冬而準備?,F(xiàn)在的食品科技發(fā)達,無論在任何季節(jié),都能吃到各類的泡菜,不過,韓國人還是偏好自行腌制泡菜,除了確保食品安全,也多了自己動手的樂趣,更可以促進家人間的情感。一般來說,如果家庭要制作足以過冬的泡菜,大概需要用掉100顆以上的白菜。這也意味著,韓國興盛的泡菜制作風氣,可以提供龐大的市場,一些特定的作物,都有大量的需求空間,對于韓國農(nóng)民以及生產(chǎn)泡菜外銷的企業(yè)來說,都可算是經(jīng)營上的利多。
韓國料理除了口感,也非常注意配色的安排,即綠、白、紅、黑、黃。這五色代表的是陰陽五行的思想,可以象征空間方向和季節(jié)變化,綠代表東、白代表西、紅代表南、黑代表北、黃代表中。這種概念可在韓式泡菜看到,蔥為綠色、白菜和白蘿卜為白色、辣椒和紅蘿卜為紅色、醢為黑色、蒜和生姜為黃色。運用不同顏色的食材和配料,除了增加泡菜的色澤、口感,也為韓式泡菜注入更為深刻的智慧底蘊。
泡菜是韓國人的國民食物,可以佐飯和下酒,也能當成營養(yǎng)補給品,象是做泡菜的白菜、蘿卜、黃瓜、海藻,飽含纖維素,還具有鐵、銅、磷、鈣等礦物質,經(jīng)過發(fā)酵的泡菜,具有乳酸菌,而配料里的貝醬、蝦醬,能補充動物性蛋白質。泡菜的好處,在于促進消化、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多吃泡菜,往往能預防血管疾病,可說是物美價廉又營養(yǎng)的食物。
有趣的是,鄰近的日本,所在緯度更高,當?shù)鼐用裢瑯右矔谱髋莶耍驗轱嬍沉晳T的差異,并沒有像韓國那樣全力提升泡菜制作技巧,經(jīng)過時代的推演累積,泡菜就成為韓國獨到的風氣,也讓韓國成功的將泡菜文化申請為文化遺產(chǎn)。
無庸置疑,韓式泡菜最早的淵源,和中國有密切關系,不過,泡菜也沒有成為中國的飲食文化標志。這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韓國人常使用海鮮制成的醢做為泡菜醬料,但中國人比較少使用,如此一來,韓式泡菜的風味,就會衍生更多的變化,讓其成為全球各國泡菜的翹楚。另外,中國幅員廣大,較溫暖的地區(qū),并不需要腌制蔬菜以度冬,相較之下,對于泡菜的專注較低,如此也突顯了泡菜對于韓國的不可替代性。
如果到韓國游玩,在任何的大街小巷,處處都可見到泡菜罐的蹤影。要是去當?shù)厝说募依镒?,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就是他們通常會有兩個以上的冰箱,一個是存放日常的生鮮食物,另一個專門儲存泡菜。這也說明了,韓國人和泡菜的密切關系,無論是家徒四壁,或是富可敵國,任何韓國人的三餐,必會有泡菜。像是韓國運動選手到世界各地比賽,他們的行李,必定會有數(shù)箱的泡菜。不可否認的,韓國和泡菜,完全可以劃上同義詞。
制作泡菜可說是韓國婦女的技能,無論是誰,幾乎都能做出美味的泡菜。這可說是韓國女性自豪的所在,能夠透過泡菜,擔當連結家庭情感的橋梁。韓國男人娶外國女性的比例很低,關鍵因素就是在他們眼里,別國的女孩,不容易做出道地的泡菜,而這是他們每天生活最重要的依賴,不光是吃泡菜,而是能和心愛的女性,一起在廚房準備泡菜,盡情分享吃泡菜的心得,這可是別的國家女性,所無法達成的境界。
韓國人對于泡菜的熱愛,可以說是全球獨有的,每個月都有相關的展覽會、研討會,像是在2005年11月,社會福利機構在首爾舉辦了“充滿愛的泡菜”活動,有6 000名參與者,他們將4萬顆白菜做成泡菜,分送給低收入者。活動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希望藉由泡菜,促使社會大眾激發(fā)起關懷的力量,讓弱勢族群感受到被重視的暖意,如同吃泡菜所帶來的溫熱感。
此外,光州市每年都會舉辦“光州泡菜大慶節(jié)”,進行各種和泡菜相關的活動,象是泡菜品嘗會、泡菜料理比賽,來自國內和國外的游客蜂擁而至。在大慶節(jié)里,可以見識到韓國人對泡菜的巧思發(fā)揮,像是將泡菜當成內餡,夾入匹薩、三明治、漢堡、水餃、燒賣、壽司等。此外,泡菜也做成各種形狀的裝飾,像是花卉、植物、魚類、雞鴨等動物。腌浸泡菜的配料,包括了海參、蝦、螃蟹、章魚等海洋生物,以及樹葉、人參、水果,種類有數(shù)百種之多,參加者必定會逛到饑腸轆轆,只怕胃容量太小,無法嘗遍泡菜美味。
如果深愛韓式泡菜,來到首爾,不妨將泡菜博物館列入觀光路線,這可說是體驗道地泡菜文化的地點,在1986年設立,原本是在江南區(qū)三成洞的Co-Ex大樓,由于展覽空間有限,2015年便遷到仁寺洞Maru大樓的四至六層。新修建的泡菜博物館,吸引了不少外國觀光客,國際媒體紛紛報導,美國有線電視臺新聞網(wǎng)(CNN)也將其列為全球值得參觀的飲食博物館。博物館提供了中、英、日等語言的語音導覽機,對臺灣游客來言,是貼心的服務。若是想快速的瀏覽韓式泡菜的豐富樣貌,此處是很適合的選擇。
在Maru大樓的第四層,是泡菜博物館的入口,這里有數(shù)位觸控游戲和實時攝影互動設施,游客可以了解泡菜的制作過程,此外,也可以從高分辨率的顯微鏡,了解泡菜發(fā)酵的乳酸菌,對人體帶來那些好處。第五層是泡菜展示間,儲藏了上百種來自韓國本地和世界各國的泡菜,游客可以觀賞泡菜發(fā)酵的高速攝影畫面。第六層是實務工作間,游客可以當場跟著老師學習制作泡菜,并將成品帶回去品嘗。另外,博物館也有預約的烹飪課程,讓游客學習相關的泡菜餐點,像是泡菜比薩、泡菜燒賣、泡菜火鍋等,這也是吸引歐美觀光客的一大亮點,他們不曾想過,只是一小片的酸黃瓜、腌洋蔥、腌藕片,在韓國民族的巧思發(fā)揮之下,可以帶來這么多的變化,心靈的滿足感,絕對超過所花的門票價錢。
經(jīng)過千年歲月的浸漬,泡菜早已成為韓國民族的精神象征,因為泡菜充滿辣味,正如同韓國民族的嗆辣性格。他們行事豪爽,厭煩拐彎抹角,總是大剌剌的表達自身的感受。如果他們遭到侵犯,絕對不會委屈求全,而是拚命的對抗。翻開韓國以往的近代史,人民大無畏的激烈抗爭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或者是現(xiàn)代,屢屢可見爆烈見血的社會運動,不少總統(tǒng)往往因為無法承受人民的怒火而羞愧下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元首樸槿惠,便是最近的案例。這些自發(fā)性的抗爭,都可以看出韓國民族的泡菜精神,那就是麻辣帶勁而狂烈,令他人無法忽視。
許多國家都有代表性的食物,探討其內在,它往往飽含了歷史元素和文化汁露,韓式泡菜便是絕佳的案例。下次品嘗時,不妨打開視野,想象自己正在餐桌前,和那些韓國民族的先賢一同享用美味,相信會帶來更多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