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錄文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類學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較大作用。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站在“以生為本”的角度,尊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營造有趣的數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2-0118-02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但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對趣味性較強的內容,會有較高的學習興趣。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需圍繞授課內容,設計相應的情景式教學計劃,使學生在情景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對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有較大作用。筆者便是由體驗式教學法入手,對其女剛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展開論述。
一、創(chuàng)建平臺,在體驗中學習
所謂的“體驗式教學”旨在將數學教學視為探索奧妙和尋求興趣的過程,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自己分析問題,這樣也會間接地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熱情。不僅如此,“體驗式教學”還能為學生創(chuàng)建數學的學習思維,逐步擴展思維,并充分利用思維,長此以往形成習慣,為學生提供未來學習發(fā)展的堅實基礎。因此,“體驗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能引導學生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可以理解和理順數學的精妙之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例如,當學習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可以通知學生收集與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征相匹配,并且體積較小的物體,將這些物體帶入教室,并使用尺子來測量這些立方體的各個邊的邊長,然后根據現場的情境提出問題。例如,長方體的每一側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每一邊的長度有什么特點?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特定差異。之后,通過測量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邊的長度,教師繼續(xù)指導他們完成立方體體積的計算,使學生可以加深對立方體公式的理解。
二、設置情境,讓趣味與知識共存
學生可以在這種不斷體驗式的學習情境中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體驗式教學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而且最主要的是讓可以學生靈活地將平時所學的知識全部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例如,在一年級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時,課上,教師可以利用“超市購物”的生活情景走進課堂。利用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同學在這種情況下發(fā)揮作用,自己買東西,自己計算。這樣可以將數學知識和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知識,不斷地應用知識,最后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在愉快的學習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
三、設計課堂實踐課題,使數學知識“活”起來
教師如果能在數學中把抽象的公式具體地表現出來,那么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積極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在生活中了解數學知識的魅力,還能學會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PPT把不同面額的人民幣展示給學生看,再讓學生用自己日常生活經驗來區(qū)分不同面額人民幣的特點,還讓學生用自己的手去量出來人民幣的長度和寬度,把人民幣的顏色、特點、圖案記錄下來,形成一種與硬幣不一樣的認識。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發(fā)現數學知識的重要性,而且學到了在日常生活中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
四、注重引導內容設置,使學生學會思考
體驗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在于學生的簡單記憶和模仿,而在于學生的深入探索。如果情境能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動機,那么活動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深刻體驗。而且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激發(fā)思維參與,也可以激發(fā)想象參與。學生在體驗學習中思維的參與是關鍵,而想象的參與則是學習的核心。例如,在學習小學六年級《位置與方向二》這一課時,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為什么要用‘列和‘行”“為什么要用數對的形式”“為什么橫軸上的數字代表列數,而縱軸上的數字代表排數”等,這一系列問題似乎有一些“規(guī)定性知識”,但作為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反思和體驗“規(guī)定性知識”背后的深刻含義,追本溯源。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倒敘”和“提問”的教學藝術、方法和手段,來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深刻反思。數學教學活動中和活動后,可以通過數學教學的反思,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經歷更加深刻,從而了解學習數學的本質。
綜上所述,教師在利用“體驗式教學”法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結合注重引導內容設置,使學生學會思考、設計課堂實踐課題,使數學知識“活”起來,創(chuàng)建平臺,在體驗中學習、設置情境,讓趣味與知識共存等措施,結合“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在情景體驗中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璐璐,李玉玲.中小學音樂教師TPACK能力培養(yǎng)課程的設計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02).
[2]鐘先華.提高小學中年級體驗式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04).
[3]胡麗麗,郭文平.探討體驗式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科學開展[J].中華少年,2019(24).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