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慧
【摘要】學習漢語拼音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必經(jīng)之路,是識字學詞、學習普通話說好普通話的重要且有效工具。統(tǒng)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編排定位了漢語拼音的學習目標,體現(xiàn)了漢語拼音的工具價值。本論文通過把握教材的編排特點,助推漢語拼音學習的基礎;搭建情境支架,助推漢語拼音學習的關鍵展開論述,以達到“學會漢語拼音”的要求。筆者巧用插圖支架、搭建故事支架、鏈接生活支架、創(chuàng)編游戲支架,讓學生趣學、樂學、易學、活學漢語拼音,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效率。
【關鍵詞】漢語拼音;情境支架;統(tǒng)編語文
漢語拼音是一種表示讀音的符號,是認識漢字的重要手段,借助漢語拼音,能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詞語。掌握了漢語拼音知識,能快速識字,加快識字步伐,增加識字量,是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獨立,提高識字質量的有效手段。小學階段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一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口語表達欲望,對語言的積累有著濃烈的需求,對說話有著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年級學生的專注力較低、不穩(wěn)定、不集中,有“無意識記憶”的記憶特點,形象記憶占主要地位,很少能將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教材。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時,辨形帶聲調的韻母、掌握拼讀方法、分辨形近聲母、理解“j q x y w”與“ü”的拼寫規(guī)則、記憶整體認讀音節(jié)等方面都不易掌握。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時,也受地方方言發(fā)音的影響。在學習漢語拼音發(fā)音,使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時,會摻和著地方方言的音,如江淮地區(qū) n和 l不分;鹽城地區(qū)的方言前后鼻音不分;南方地區(qū)的方言平翹舌不分等。筆者認為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借助統(tǒng)編教材特點,搭建情境支架,使學生有趣、有效地學習漢語拼音。
一、把握教材編排特點,是助推拼音學習的基礎
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教科書將漢語拼音的基礎知識點做了系統(tǒng)的整合,以拼音學習的規(guī)律為主要線索安排學習內(nèi)容,教材還將漢語拼音與識字學詞重新協(xié)調組合編排,雙線學習,在認識典型象形字的基礎上,由淺入深地學習漢語拼音,以求在短時間內(nèi)集中解決漢語拼音學習問題。以一年級上冊為例,在人教版語文中,編排先學漢語拼音,而統(tǒng)編版語文則是編排先識字,再學漢語拼音。后者考慮到剛入學學生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將識字課放在第一單元,集中編排簡單常見的象形漢字,迎合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更多漢字的欲望,再過渡學習漢字的手段——漢語拼音的的學習。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最大變化是圖文并茂,插圖由“分”走向“融”。翻開教材,首先闖入學生眼簾的一幅幅圖畫有著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內(nèi)容貼近生活。在情境圖中隱藏著漢語拼音字母的音和形,幫助學生理解音節(jié)意義,如漢語拼音第5課《g k h》,課本中呈現(xiàn)的是一幅公園場景圖,空中的鴿子銜這一個“g”形花圈,“鴿子”提示了“g”的音,“g形花圈”提示了“g”的形,小女孩的動作“喝”提示了音節(jié)“hē”的意義。
二、搭建情境支架,是助推拼音學習的關鍵
第一,巧用插圖支架,助推趣學拼音。一年級的學生視覺較短,想讓學生能順利看圖說話,還需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分步讀圖,有序讀圖,圖中的內(nèi)容由點帶面,由片段到完整。教學時先出圖,引導學生結合圖中事物,找到本課所學的拼音字母,認清字母形態(tài),教師再聯(lián)系圖中事物,指導學生拼讀音節(jié)。比如漢語拼音《z c s》一課配有森林學校的插圖,教師可以從漢語拼音的形態(tài)開始,用“找一找”的方法讓學生在插圖中觀察和尋找與本課所學字母有關的事物,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圖中有黑板上的字母“z”、紫色衣服的“紫”提示了“z”的讀音、刺猬的“刺”提示了“c”的音和形、蠶蟲吐絲“絲”提示“s”的讀音,“絲”的樣子提示s的形;然后用“讀一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將拼音字母與事物聯(lián)系起來,學習拼讀音節(jié)詞語,紫色衣服熊老師的“紫色”提示音節(jié)詞語“zǐ sè”、三只認真聽課的“刺猬”提示音節(jié)詞語“cì wèi” ,一只春蠶在桑葉上“吐絲”提示音節(jié)詞語“tǔ sī”。按圖索意,糾正發(fā)音,利用吐杏記住漢語拼音的音和形。
第二,搭建故事支架,助推樂學拼音。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穿插故事情景,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比如漢語拼音《z c s》一課,結合上面說提到的插圖教學,配合森林學校的情境,先找到與漢語拼音相關的事物,再通過朗讀記憶發(fā)音,最后用“說一說”的方法,通過看插圖,將整幅圖編成一個故事,“身穿紫色衣服的狗熊老師,在黑板前寫下字母‘z,3只小刺猬坐著聽講,認真地練寫著字母‘z c s,春蠶在桑葉上愉快地吐絲”。學生在看圖說話中實踐運用漢語拼音知識,鞏固提高漢語拼音能力,在編故事中找到學漢語拼音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三,鏈接生活支架,助推易學拼音。教師在教學漢語拼音時,可鏈接生活支架,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助力易學拼音。比如字母“f”的教學,教師拿出一支拐棍,讓學生觀察它的形狀,提示“f”的形;教學字母“ b”時,可以拿出一臺正在播放音樂的收音機,“播”提示了“ b”的音, 收音機的樣子提示了“ b”的形等,還可以結合生活口語,編順口溜“一根拐棍fff”。除了結合生活用品教學漢語拼音外,還可以借助學生已有的口語經(jīng)驗和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接通所學的漢語拼音,家?;ブ?,將漢語拼音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用漢語拼音拼出物品名稱,將已有的經(jīng)驗與學習對象建立聯(lián)系, 體驗從語言中來回到語言實踐中去的學習過程。
第四,創(chuàng)編游戲支架,助推活學拼音。教師在教學漢語拼音時,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編游戲支架,創(chuàng)設游戲化情境,活力課堂,助力活學拼音,使教學活起來。比如,在教學分辨字母“b d q p”時,可以“動手操作記拼音”,做“手指操”擺字母造型,還可以制作簡單的教具學具,用小棒、繩子等工具擺字母,輔助學習漢語拼音,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低齡階段的學生競爭意識很強,最喜歡比賽,教師可以設計“拼音游園會區(qū)”,借助拼音報到、拼音兒歌、拼音闖關、拼讀競賽等內(nèi)容與學生一起比賽直讀一個字、一句話、一段話……并且在熟讀的基礎上計時比賽。
漢語拼音作為學生“學字識詞”和“學說普通話”的重要用具,低年段的漢語拼音教學成效尤為重要?!跋胍斐龃蠛#扔行『哟ㄩ_始。”教師必須關注學生漢語拼音學習的起點,把握教材編排特點,搭建情境支架,巧妙整合利用插圖、故事、生活、游戲等情境資源,分段學習漢語拼音知識,夯實語言基礎,重視字母的識讀和書寫,引導學生在拼讀實踐中趣學、樂學、易學、活學漢語拼音,感受學習漢語拼音的方法,習得拼讀能力,在識字和閱讀中實踐拼讀。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學生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溫儒敏,陳先云.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一年級上冊)[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