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高上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側掃聲吶與多波束測深的原理與技術特點,以湘江航道實際應用的案例,分析兩種設備在內河航道養(yǎng)護中的作業(yè)方式的優(yōu)缺點及適用范圍。
關鍵詞 側掃聲吶;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水下測量;航道掃床
引言
航道測量是航道養(yǎng)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維護和運行數(shù)字化、智慧化航道系統(tǒng)的重要基礎工作。航道掃床是清障、查找沉船、沉標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航道掃床屬于靠經驗盲掃,運用側掃聲吶,可快速獲取河床聲吶圖像數(shù)據,從而直觀了解到航道狀況,但由于側掃聲吶不能直接獲取航道水深數(shù)據,所以側掃已無法完全滿足我單位在航道測繪上的需求。我局配置了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多波束不僅可以準確獲取目標物空間數(shù)據,而且可實現(xiàn)水下三維成圖,具有測量范圍廣、速度快、精度高的特點。側掃聲吶和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在湘江航道養(yǎng)護中的配合應用為長沙航道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注入強勁動力。
1側掃聲吶
1.1 基本原理
側掃聲吶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左右兩側的換能器陣,向兩側發(fā)射聲脈沖,聲波以球面波方式向外傳播,碰到水底或水中物體會形成反射波或者反向散射波(回波),回波會按原傳播路線返回,近距離的回波先到達換能器,遠距離的回波后到到達換能器,通過接收水下物體的回波來發(fā)現(xiàn)目標。
不同硬度、粗細和高度的河床底質,回波強度是不同的,河床粗糙、堅硬、凸起的區(qū)域,回波較強;河床平滑、軟底,凹陷的區(qū)域,回波較弱;在聲波被遮擋的區(qū)域不產生回波,形成“陰影區(qū)”;距離聲吶越遠的區(qū)域回波越弱。利用聲吶處理單元和工作站對這一系列脈沖進行數(shù)字化處理,并顯示在顯示器上,每一點顯示的位置與回波接收到時刻對應,每一點的亮度和回波的強度有關。
將每一發(fā)射周期的接收數(shù)據一線接一線地縱向排列,在顯示器上顯示就構成了二維河床地貌聲圖。聲圖平面和海底平面成逐點映射關系,聲圖的亮度包涵了河床的特征。
1.2 主要性能指標
我局目前使用的中海達iSide4900側掃聲吶,其主要性能指標為400kHz和900kHz雙頻同時工作、最大量程150m、水平波束角0.2°垂直波束角50°、脈寬1~4ms、沿航跡分辨率0.003h(h代表量程),垂直航跡分辨率1.25cm等,這些指標不是獨立的,它們存在聯(lián)系:工作頻率決定了量程大小,頻率越大,量程越小,反之。在同一工作頻率下,設置量程越大,其測量覆蓋的范圍越大,掃測效率越高。脈寬直接影響垂直航跡分辨率,脈寬越小,垂直航跡分辨率越高,反之。水平波束開角和航速直接影響沿航跡分辨率,垂直波束開角影響側掃聲吶的覆蓋寬度,開角越大,覆蓋范圍就越大。
1.3 側掃聲吶系統(tǒng)組成
一套完整的側掃聲吶系統(tǒng)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
(1)拖魚:聲學收發(fā)系統(tǒng);側掃聲吶魚是一個流線型穩(wěn)定拖曳體,拖魚由左右換能器線列陣、電子艙、尾翼、拖曳鉤及殼體組成;
(2)拖纜、數(shù)據線纜及絞盤:用來拖曳拖魚以及聲吶信號傳輸;
(3)甲板單元:用來控制拖魚發(fā)射接收聲波信號;
(4)定位設備:用于輸出定位信息;
(5)工作站:運行相關軟件來控制整套系統(tǒng),可顯示、記錄,存儲和處理鑲嵌側掃數(shù)據。
1.4 側掃聲吶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①垂直航跡分辨較高,可獲得河床高精度的二維聲吶圖像;②可利用河床回波強度的信息,對河床底質進行定性分析;③相比于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側掃價格便宜,設備安裝連接簡單;④側掃無需固定安裝,搬運方便,可攜帶至側掃地點,用于應急掃床;
缺點:側掃聲吶不能精準地測量水深,不能獲取直觀的三維地形圖,在測繪方向的應用受到限制[1]。
2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
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是高性能計算機數(shù)據處理技術、水聲學聲吶探測技術、組合慣導技術和高精度數(shù)字化輔助傳感器技術的高度集成。多波束測深儀打破了單波束測深儀“以點成線”的工作方式,實現(xiàn)了“以線成面”的全覆蓋、立體化成圖,智能化、高效率點云數(shù)據處理的工作模式。其工作原理是多波束甲板單元控制發(fā)射換能器基陣產生一定覆蓋角度的扇形聲波,利用接收換能器陣列對觸碰到海底的回波進行窄波束接收,通過發(fā)射、接收扇區(qū)的“十字交叉”形成了海底地形的“波束腳印”,運用組合慣導和表面聲速傳感器對各個“波束腳印”的空間位置進行歸算處理,從而可精確、快速地測出沿航線一定寬度內水下目標的大小、形狀以及河床起伏變化情況。
我局使用的中海達iBeam 8120固定式安裝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其性能指標為頻率200kHz,條帶覆蓋角度30~140°,波束角1.5°× 1.5°,波束數(shù)目512個,測深范圍0.5~300m,水深分辨率1cm,最大Ping率60Hz,實時橫/縱搖精度0.01°。
2.1 多波束換能器及IMU安裝
本文介紹的多波束測深儀換能器和慣性測量單元(IMU)采用固定安裝方式。換能器采用豎井月池安裝,換能器和升級支架固定后,采用自動升降裝置實現(xiàn)升降,為防止紊流層的干擾,測量前會將換能器下降至龍骨下20cm處再進行跑線,其余時間可以將換能器收回月池,保護換能器。IMU固定安裝在豎井附近,開機后實時提供高精度姿態(tài)、定位、航向數(shù)據。固定式安裝的好處是,只需要第一次安裝或者移動拆卸設備后進行設備偏距的量取和校準,簡化測量流程,提高測量效率。
2.2 組合慣導GNSS天線安裝
GNSS天線安裝在船頂,固定式安裝且不存在遮擋,基線距離為2m,慣導的實時艏向精度可達0.03°。
2.3 甲板單元、UPS及電腦主機連接
多波束甲板單元、慣導甲板單元、UPS、電腦主機及顯示器安裝在測量室內工作臺,方便測量人員進行操作。
2.4 偏移量量取
多波束測量系統(tǒng)屬于高精度測量設備,設備固定后需要量取IMU和換能器,IMU和GNSS天線之間的偏距。
2.5 多波束校準
為保證校準效果,校準線測量時一定要保證條帶之間重疊率到達50%以上。校準的先后順序為Roll(橫搖)、Pitch(縱搖)、Yaw(艏搖)。
橫搖校準(Roll):選擇平坦區(qū)域、一條往返測線、垂直于航向選擇區(qū)域;
縱搖校準(Pitch):選擇高低起伏變化區(qū)域、一條往返測線,平行于測線選擇區(qū)域;
艏搖校準(Yaw):選擇高低起伏變化區(qū)域,兩條平行測線,平行于測線中間區(qū)域。
使用HiMax MBE多波束軟件校準數(shù)據,按照橫搖、縱搖、艏搖的順序進行校準后,根據剖面圖,可以看到校準效果條帶間數(shù)據重合程度高以后方可開展測量。
2.6 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優(yōu)缺點
優(yōu)點:①測深精度高,波束角小會在河床形成的波束腳印就極小,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采集水深數(shù)據的同時也會記錄船體姿態(tài)數(shù)據及表面聲速,考慮到溫鹽深的變化需做聲速剖面測量,使各種因素對多波束水深數(shù)據的影響降低了最低;②地物識別能力強,多波束采用全覆蓋的測量方式,每Ping可形成幾百個水深點,高頻率形成的點云數(shù)據可以真實的反映整體河床三維地形;③采集軟件具有實時生成三維地形圖功能,可以直觀地看到水下的地形起伏以及護岸工程的效果,便于指揮決策和重點監(jiān)測;④多波束后處理軟件可對點云數(shù)據進行多種成圖處理,可生成等深線圖、三維立體圖、斷面剖面圖等,同時可對同一測區(qū)不同測次進行比較以及土方計算等;⑤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可拓展側掃圖像、水柱數(shù)據顯示以及河床底質后向散射等功能,具有更多的應用方向和更廣闊的應用前景。缺點:①系統(tǒng)采集的數(shù)據量極大,由于聲吶技術、水體水質等原因,往往會產生噪點,需要對點云數(shù)據進行自動濾波處理和人為干涉處理,后處理工作量較大;②系統(tǒng)的條帶覆蓋寬度與水深成正比關系,由于測量船吃水深度大,極淺水區(qū)域和岸邊區(qū)域,多波束作業(yè)效率低,甚至考慮到多波束換能器安全性因素無法施測;③采用固定式安裝,雖然省略了安裝校準時間但由于測量船機動性差,其跨度覆蓋區(qū)域往往受限,測繪應急能力被削弱[2]。
3側掃聲吶與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的在內河航道實際適用范圍
3.1 在湘江航道中,結合側掃聲吶的優(yōu)缺點建議可應用于
(1)河床沖刷研究,圖1為湘江航道河床的沙波,由于水流沖刷形成。
(2)航道障礙物掃測,圖2為湘江中長沙某自來水取水管道。
(3)內河救助搜尋,圖3為湘江某航段的沉船。
3.2 結合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優(yōu)缺點可應用于
(1)躉船移位選址。項目案例:湘江某航段5公里長、0.3公里寬的水域測量,面積1.5平方公里。建立格網模型,生成TIF影像圖,也可生成等深線圖。
(2)航道應急搶通項目工程量計算及驗收。航道應急搶通前對所在航道進行多波束掃測,完成后再次對相同區(qū)域進行測量,因為多波束可輸出三維地形圖,可直觀地分析搶通航段的變化,也可以計算航道整治工程前后的土方量。
(3)可以應用到航道河床演變對比、水下的地形起伏、護岸工程及長河段測量等需要數(shù)據精度較高的測量項目[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側掃聲吶設備量程較大,能快速完成湘江航道河床礙航物的定位、救助搜尋、水下建筑物位置分布的調查等各項工作。側掃聲吶的應用揭開了內河航道水下地貌的神秘面紗,首開湖南航道水下測量的先河。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可應用于內河航道淺灘航槽沖淤變化的分析、航道河床演變對比、護岸工程、航道應急搶通項目工程量計算及長河段測量等需要高精度數(shù)據的測量項目。兩種測量設備各有優(yōu)勢,在具體工作中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配合使用,可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別偉平,郭志勇,于永寬.多波束與側掃聲吶在水下障礙物探測中的綜合應用[J].港工技術,2019,56(S1):157-159.
[2] 陳正榮,王正虎.多波束和側掃聲吶系統(tǒng)在海底目標探測中的應用[J].海洋測繪,2013,33(4):51-54.
[3] 沈蔚,程國標,龔良平,等.C3D測深側掃聲吶探測系統(tǒng)綜述[J].海洋測繪,2013,33(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