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曾記得,15年前參加兒子高三家長會,班主任一番話令我記憶猶新:“如果孩子考上重點大學或者出國,十有八九就在外地工作了,你這孩子相當于是幫國家養(yǎng),幫國家培養(yǎng)人才。如果孩子考個一般大學,在身邊工作,逢年過節(jié)尤其是你老了病了,他(她)召之即來,你這孩子相當于是幫自己養(yǎng),養(yǎng)老送終,沒后顧之憂了。因此,家長要辯證地看待高考,不能給孩子壓力?!?/p>
經(jīng)老師這么一點撥,我才發(fā)現(xiàn),確實,讀書越成器的孩子離家越遠,孝敬父母常常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現(xiàn)身說法吧,我是兄妹三人中讀書最成器的,大學畢業(yè)后在昆明工作,沒考上大學的哥哥弟弟在父母身邊的邊陲縣城工作。
父親去世早。母親一直與哥哥生活。
哥哥是有名的孝子,為照顧母親,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犧牲,首當其沖的是婚姻。哥哥先后三次婚姻都以失敗告終,無法調(diào)和的是婆媳矛盾,歸根結(jié)蒂是母親。母親個性太強,強到了惟我獨尊剛愎自用的地步,是那種“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走投無路”的女強人。
舉例說明吧。
例一,母親年輕時是邊陲地區(qū)汽車總站的總調(diào)度,外號“阿慶嫂”,手有一雙,嘴有一張,能說會道,要多能干就有多能干。那時沒有電腦,安排上百輛汽車的貨運和幾十輛客車的客運,全憑母親隨機應變的腦袋瓜子和打得噼里啪啦利索的算盤珠子。
一天,一位駕駛員沒按時來送大家去農(nóng)場學大寨,大家等得怨聲載道。一小時后,姍姍來遲的駕駛員揉著腮幫來了,邊揉邊說“牙疼,昨晚牙疼,沒睡飽,遲到了?!?/p>
母親質(zhì)問“又不要你用牙開車,用手開車!再說了,最高指示教導我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牙疼,怕什么?”
駕駛員沒好氣地嗆母親“是啊,是用手開車,你也有手,你來開唄。”說著就把套在食指上的車鑰匙晃蕩到母親眼前。
母親一把奪過車鑰匙,拉開車門,大喝一聲“走———同志們,我保證把大家安全送到農(nóng)場?!?/p>
周圍的人面面相覷,片刻,一哄而上。
因為有個老職工揭了母親的老底,告訴大家,母親曾經(jīng)是云南省第一批公共汽車的女駕駛員。
母親三下五除二開著大客車往農(nóng)場走,碾起一路揚塵,引來一路圍觀,驚出一路尖叫,這是邊陲縣城第一次看見女人開車。
例二,1990年,母親退休,做的第一件事是買墓地,給自己買一塊墓地,當?shù)厝私猩?。許多老人相信這個習俗:生基買得越早,老人活得越長。可見,生性好強的母親是多么熱愛生命啊,面對死亡也不能免俗。她打電話分攤生基的經(jīng)費,命令我“總共四萬塊錢,你哥你弟各出一萬,你出兩萬。因為你不在身邊,平時有個病痛,都是他們照顧我。你是我們家唯一的大學生,職稱做到教授級,職務做到縣處級,三個兒女,你地位最高,理所當然出錢最多。作為女兒,你知書達理。作為母親,我通情達理。你說我分攤的合不合理?”
合情合理。我啞口無言。
這,不是我舉例要說的,我要說的是買了生基后發(fā)生的事情,這是轟動邊陲縣城并登上地區(qū)報紙“街頭巷尾”的新聞:母親在生基旁埋葬了一條狗,還為狗立了一塊碑,碑文赫然兩行紅字“人———給我煩惱,狗———給我快樂!”
一石激起千層浪,公墓里有生基的活人以及公墓里死人的家屬紛紛奮起反抗,主題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
狗,怎么能和人死后同居呢?
那段時間,我們家的門檻被踏破了,接踵而至的人登門說理,沒一個人能說服母親。私了無果,對簿公堂。幾百號人聯(lián)名公訴,還請了律師。母親一人上堂,微笑面對。她振振有詞“它,在你們眼里———是狗,在我眼里———是人!它,整整陪伴了我18年,比我的三個兒女陪伴我的時間還長。它壽終正寢了,我把它埋在我的生基里,等我百年之后讓它繼續(xù)陪伴我,犯什么法了?咳……咳咳……”母親開始咳嗽,這是母親的習慣,凡是重要講話前,她都要咳嗽,以此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母親目光掃視全場一圈,確認所有人都翹首以待后,才字正腔圓地說“請問,中國哪部法律規(guī)定不準狗與人同葬?再請問,我把愛犬埋在我出錢買的四平方米的生基內(nèi),沒占別人一絲一毫的土地,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哪一條、哪一款了?”
頓時,法庭鴉雀無聲。
法官宣布休庭。
經(jīng)過合議,最后,法官宣判公訴人集體敗訴。
贏得勝利的母親,高昂著頭顱接受記者的采訪。從事情發(fā)生就跟蹤報道的地區(qū)報紙,在這條像電視連續(xù)劇的新聞結(jié)尾處配發(fā)了編者按,特別強調(diào)“百姓懂得用法律武器維權了。這是一個合理但不合情的案例?!?/p>
母親簡直是個神話。
在我心目中,母親像變形金剛,無所不能。
其實,無所不能的是時間。
半年前,哥哥打電話來說母親出現(xiàn)幻覺,醫(yī)生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綜合癥,說白了就是老年癡呆。
哎呀,如此聰明能干乃至厲害的母親,怎么會得老年癡呆呢?
所有人聽到這個消息,都異口同聲“你母親的大腦堪比電腦啊,醫(yī)生有沒有搞錯???”
電腦也會癱瘓,也會死機。
糟糕的是,無法重啟,無法更新。
84歲的母親,意識時斷時續(xù),活著的人她認不得,死了的人她成天與之對話。短短半年,換了三個保姆,人家看到她與死人(都是她去世多年的老朋友)談笑風生,感到毛骨悚然,先后辭職了。母親只認得與她相依為命的哥哥,連弟弟都不認得了。
2018年春節(jié),我迫不及待回家,回家陪母親過年。心中反復念叨,但愿母親還能認得我,但愿母親還能認得我。
一進家,我便撲到母親身邊。她木然地坐在沙發(fā)上,兩眼呆滯地望著我,面無表情,無動于衷,任我左一聲右一聲呼喊“媽,媽,媽啊———我媽———”喊得我淚如雨下……
哥哥湊近母親耳邊,大聲說“你姑娘回來了。你逢人就夸讀書成器的姑娘,回來陪你過年來了?!?/p>
緩過神來的母親,聲音低沉遲緩地說“過完年,她……還不是……要走,我……還不是……沒有姑娘?!?/p>
哥哥邊遞給我紙巾邊勸慰“別哭別哭。你多和她說說話,多陪陪她,她時好時壞,好起來,也許能認得你?!?/p>
我寸步不離地守護著母親,伺候她吃飯,幫她洗臉腳,攙扶她散步,湊在她耳邊不停地講話。
第三天,我發(fā)現(xiàn)一個可喜的細節(jié),我在廚房忙活時,保姆想攙扶她起來坐到餐桌旁,她用力甩開保姆的手,掉頭來尋找我,她想要我攙扶。
過完年,我得走了。
臨別那天,我緊緊握著母親的手,一遍接一遍地交代“媽,你好好聽我哥的話,按時吃藥,盡快好起來,然后到昆明來,來跟我在啊。”我的語氣像極了小時候她交代我注意事項的語氣。
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無情的歲月將母親變成了孩子,將孩子變成了母親。
突然,母親拽緊我的手,結(jié)結(jié)巴巴地問“我……死了,你……回不……回來?”
我喉頭發(fā)硬,胸口發(fā)慌,眼淚奪眶而出,趕緊扭開頭,生怕被母親看見。
母親笑了,笑得從容而坦蕩“莫難過,我姑娘,人人都會死嘛?!?/p>
聽到嗎,她認得我了,終于認得我了。
她以這種訣別的方式,喚醒了沉睡的記憶,喚醒了母女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
就在那一刻,我真后悔當初考起大學,從此離家很遠,照顧母親愛莫能助。按照兒子班主任的邏輯,母親的女兒是幫國家養(yǎng)的。難怪,母親抱怨“過完年,她……還不是……要走,我……還不是……沒有姑娘?!?/p>
哎,母親一語道破了望子成龍的悖論:兒女成龍了,往往離家就遠了,孝敬父母就成一句空話了。
這,就是生活的無奈??!
此文脫稿,正值2018年3月18日正午,手機鋪天蓋地的新聞是臺灣學者李敖去世,不由想到他的語錄“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咳嗽、貧窮和愛,你想隱瞞,卻欲蓋彌彰。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揮霍的:身體、金錢和愛,你想揮霍,卻得不償失。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生命、時間和愛,你想挽留,卻漸行漸遠。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回憶的:災難、死亡和愛,你想回憶,卻苦不堪言?!?/p>
可見,滋養(yǎng)身心的只有一樣東西,這就是———愛!
其實,無論孩子是幫國家培養(yǎng)還是幫自己培養(yǎng),無論孩子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終其一生都無法割舍的,這就是———愛!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