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們還是喜歡用“突然”來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現(xiàn)象。比如風,它來的時候也是有路數(shù)的。如果站在田野的高處,哪怕一個小小的墳包也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遠處的那些亭亭玉立的玉米、高粱,開始悠悠地搖曳起來,一起一伏的,形似一個水波的巨弧,慢慢地推過來,推過來,經(jīng)過身邊時,“嗖”的一聲,就躥過去了。節(jié)氣也是如此。就說驚蟄吧,也不是陡然的一聲響雷這么簡單。據(jù)我多年的觀察,驚蟄也有著懷柔的一面。在它到來之前,常常會有幾個暄透的好日頭,笑容可掬的樣子,把藏匿于瓦礫、枯草里星星點點的殘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軟了,然后才是一記重雷。
對于草木、莊稼和一些小生靈,驚蟄是一道關,霜降也是一道關。這兩道關,一個主興,一個主衰,可謂一陽一陰,一道一魔,它們配合得多么默契!在我看來,驚蟄的那一記霹靂,無疑是春天提煉出的一顆靈丹,那些沉睡的草木、莊稼和小生靈們,就著甜絲絲的雨水服下去,嘴巴咂呀咂的,一個個如靈魂附體,仿佛剎那間,一切該醒的都醒了,就連落在房頂瓦溝里的小小草籽也不肯錯過機會。此時,沉寂已久的村莊和田野,到處眨動著惺忪的小眼睛,到處彌漫著慵懶的哈欠聲。至于霜降,我想它更像是秋天念出的一句黑色的咒語。一語既出,該謝的,得謝;該落的,得落。沒有什么好通融和商量的,即使心懷不滿與怨恨,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姑且抱著“留得青山在”的態(tài)度,暫時蟄伏下來,或者遠走他鄉(xiāng)吧。
不知你留意過沒有,霜降之夜總是出奇地靜。一切生靈都緘默不語,就連絮絮叨叨的風婆子也閉上了嘴巴。是的,草木、莊稼和一切生靈也該靜一靜了。佇立在霜降之夜無涯的寂靜里,呼吸著清冽的空氣,我們不難從這大靜大美之中,隱隱感悟到天道的偉大。
(節(jié)選自許俊文《節(jié)氣》。題目是編者加的)
心香一瓣
節(jié)氣是自然規(guī)律的體現(xiàn),來去有序,因果相偱,不可抗拒。二十四節(jié)氣雖然不會張口說話,但它心里比什么都清楚,人是糊弄不了它的。
閱讀下面短文,并默寫古詩。
古代文人墨客根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作出的一首首優(yōu)美雋永的詩詞,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如:杜牧在“清明”寫下了“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 ①? ?”的傷感之作;杜甫在“白露”的夜晚曾寫過“? ?② ? ?,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思鄉(xiāng)之篇;喜歡田園風光的韋應物在“驚蟄”到來的時候,寫下了“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的句子;孤身異鄉(xiāng)的白居易在“冬至”寫下“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的詩句;在“雨水”的春日,讀一讀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 ? ③? ??”;在“小滿”的夏夜,吟一吟辛棄疾的“? ? ④? ? ?,聽取蛙聲一片”;在“寒露”的清晨,感受一下李煜“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的寂寞蕭索;在“大雪”的傍晚,欣賞柳宗元“? ? ⑤? ??,獨釣寒江雪”的遺世獨立;在“小寒”的黃昏,和好友一起分享“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溫暖;在“大寒”的夜晚,與知己一起等待“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的美妙時刻……天地、自然、季節(jié)更替與個人的思想情感如此和諧地融為一體,怎能不讓人身心俱醉、渾然忘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