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自古多泉井。到1950年,長沙城內(nèi)尚有公私水井3446口,大部分仍在使用。在城市化、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中,一方面,作為實物形態(tài)的井,迅速退出了城市的舞臺,成了一種“古董”。另一方面,作為歷史遺存的井,和其他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一樣,日益突顯出難以抵擋的文化魅力和無以替代的文化價值。
井文化是長沙文化特征的顯著標識之一。漫步岳麓書院濯纓池,仿佛聽到屈原“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的歌吟;端詳賈誼故居長懷井,仿佛聽到杜甫“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的感嘆。這“井”不正是長沙“屈賈之鄉(xiāng)”的文化符號嗎?
井名與地名也使長沙的井成為文化得以記載和沉淀。井名有的贊美水的清冽,如白沙井、東沙古井、甘露井、玉泉、清泉;有的刻畫井的細節(jié)和特質(zhì),如平地一聲雷、泉嘶井、螃蟹井;有的描繪井的環(huán)境,如桂花井、桃花井;有的寓含美麗的傳說故事,如白鶴泉、鴛鴦井;有的以名人為名,如賈誼井、太尉井、黃香井;井名與地名成了一組文化符號,寄寓的是一種民俗心理,澆灌的是一種民俗文化,井也就成了長沙的一道民俗文化景觀。
白沙井位于長沙市天心區(qū)白沙路旁,自古為江南名泉之一,附近白沙街、白沙井街、白沙巷、白沙里、白沙灣、白沙游路等街道皆因白沙井而名。明《長沙府志》載:“白沙井,縣東南二里,井僅尺許,清香甘美,通城官民汲之不竭,長沙第一泉?!鼻迩』实墼凇队袢教煜碌谝蝗洝分袑咨尘c北京玉泉、塞上伊遜水、濟南珍珠泉、揚子江金山泉、無錫惠山泉、杭州虎跑泉一道御定為全國七大名泉。
白沙井在錫山西坳,山基底為板巖,上部覆蓋很厚的紅土礫石層,地下水有承壓性,泉脈甚旺,原老龍?zhí)都礊槿鶇R集。據(jù)清光緒《善化縣志》記載:“白沙井,舊建亭,為游息品賞之處。亭廢,建石坊一座,右題玉醴流甘,左題星泉溥潤。巡撫覺羅敦福有記,勒石旁有南沙井、老龍井,涓流不竭,清冽次之?!?/p>
民諺云:“無錫錫山山無錫,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卑咨尘疄榕f時長沙市民的主要飲用水源之一。康熙年間岳麓書院講席曠敏本《白沙井記》載:“時炎夏,近井居民凈夕舀之,貯以巨缸,平日擔入城,擔可得錢七八?!鄙乘纫殉缮唐?,白沙井旁便出現(xiàn)了排隊汲水的景象,汲水者以“后先為班次,擔頭各掛一瓢,班可容兩人并舀。”文中記載,白沙井砌有闌甃,寬尺許,長倍之,深度略大于寬度,其形制已與今無異。
白沙井水水質(zhì)極佳,清乾隆年間學者張九思《白沙泉記》描述:“其泉清香甘美,夏涼而冬溫。煮為茗,芳潔不變;為酒,不酢不滓,漿者不腐;為藥劑,不變其氣味。三伏日飲者,霍亂、嘔吐、泄瀉,病良已?!鼻迥╅L沙名流、史學家王先謙對白沙井水情有獨鐘,有詩詠曰:“寄我新芽谷雨前,呼奴飽汲白沙泉。怪君詩思清如許,更有廬山活水煎?!?/p>
(摘自《長沙:長島人歌動地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