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茂
摘 要: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時代,信息社會飛速發(fā)展,移動通訊與移動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導致手機與圖書館功能的互聯(lián)互通使得當下社會圖書館服務的泛在化。本文以智能手機時代為研究背景,就智能手機應用于圖書館服務這一“互聯(lián)網+”的圖書館管理模式進行進一步探討,并就如何進一步將智能手機應用于圖書館服務中提出一些見解。
關鍵詞:智能手機;圖書館;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1-0-01
一、引言
智能手機的普及程度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中可見一斑,而智能手機的閱讀功能在功能發(fā)展上大有取代傳統(tǒng)書籍、圖書館業(yè)務這一傳統(tǒng)模式的趨勢,如何讓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與當下智能手機這一工具結合起來,讓傳統(tǒng)服務業(yè)“觸網”,以“互聯(lián)網+”的模式提升圖書館服務的寬度與廣度,是當前圖書館管理工作的主要課題。本文就此進行研究,為將智能手機應用于圖書館服務提供意見。
二、智能手機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分析
(1) 交流溝通。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而手機的交流溝通加速全媒體社會的到來,智能手機的時代,交流溝通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比如微信、QQ既能滿足用戶的視聽需求,還可以實現(xiàn)圖片互傳、信息共享、實時定位,甚至是網絡會議等一系列日常交流溝通。
(2) 便攜辦公、科研、學習。手機的不斷升級、更新?lián)Q代,安卓、蘋果系統(tǒng)的APP,層出不窮,更加方便了用戶的學習、交流,互聯(lián)網與物聯(lián)網讓用戶便捷購物;針對白領等消費者也更加方便了日常辦公。文檔、表格、制圖等一系列軟件在當前的軟件市場中層出不窮,手機工作與電腦工作兩種方式結合更能滿足廣大工作者的需求,外出出差可以放下沉重的電腦用手機完成很多日常性事務工作。廣大黨員還可以利用手機學習強國完成每天的積分,洞悉國內外大事,獲得正能量,收益每天都滿滿,真正做到不負韶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3) 拓展了二次元群體的范圍。所謂二次元群體是指動畫,影視,漫畫,輕小說等平面用戶的休閑娛樂游戲活動。智能手機的娛樂功能可謂是異彩紛呈,日常應用的功能則更加生活化,出門導航、查看天氣預報再到出門訂機票、訂酒店、購買火車票等,智能手機方便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據騰訊CNNIC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8.54億,較2018年底增長2598萬,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61.2%,較2018年底提升1.6個百分點;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8.47億,較2018年底增長2984萬,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較2018年底提升0.5個百分點。
三、當前圖書館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1) 服務時間非對等性。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大多數人的時間安排都是白天工作,晚上休閑,有很多人在晚上下班后飯后有閱讀的習慣,但是在整體的時間安排上,這一時間段的圖書館已經處于關閉狀態(tài),部分高校圖書館已經調整圖書館工作的作息時間,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差強人意。
(2) 服務內容的局限性。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從閱讀者的個人角度來說,圖書館的館藏數量較高、館藏質量較高。但是信息社會海量信息爆炸性增長,很難做到及時更新,用戶感覺杯水車薪。盡管部分高校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號登陸掌上圖書館可以查詢圖書信息,預約,續(xù)借圖書,確實也大大方便的高校師生,但是如何滿足新時代圖書館走向智能化,還相差甚遠。
(3) 服務方式的陳舊性。從借書閱讀、摘、抄、打印、整理都比較繁瑣,這就是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能為大家提供的服務,要想實現(xiàn)文字的拷貝、粘貼、往往是自己摘抄、復印、裝訂,效率比較低與時代發(fā)展的節(jié)奏不相稱。
四、如何將智能手機應用在圖書館服務工作中
(1) 圖書數位化。數位化是未來圖書館存儲主要媒體,適應智能圖書館發(fā)展的需要,同時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如知乎、超星移動圖書館學習通,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QQ群、網頁網站的模式豐富自己個性化的需要。部分高校已經數字化大部分資源,但還不能滿足廣大師生等消費者的需要。
(2) 開展教學聯(lián)合體,通過地方高校自發(fā)聯(lián)盟擴大資源優(yōu)勢,共享發(fā)展空間。另外,通過館際互借,文獻傳遞解決一部分需求,還可以通過將其他地區(qū)或者本地區(qū)其他相關圖書館網頁鏈接、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一系列網絡化傳播模式展示在相應的本圖書館網絡頁面中,供讀者隨時參考點擊閱讀。
(3) 提供更加便捷的文字復制與保存模式。圖書閱讀的目的閱讀思考寫文章,用戶可以通過百度文庫搜索所需文章轉存到手機號碼注冊的百度網盤,作為海量存儲中轉,便于學習科研工作的進行。
(4) 優(yōu)化信息咨詢服務。利用QQ,微信群等做好學習支持工作與科研支持工作。學科館員主動開展個性化信息咨詢服務。提升圖書館服務的科學化、智能化、人性化。
(5) 圖書館智能機器人的服務引進,擴大服務時間,配合自動借還系統(tǒng)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為了方便師生的閱讀,圖書館管理工作可以通過網絡化模式進行實時推送,將工作人員安排、開館時間、閉館時間、各項活動時間以日歷的形式展現(xiàn)在網頁或者公眾號中,讓更多想要進行傳統(tǒng)書籍閱讀的群體能夠及時了解相關情況。
五、結語
信息社會也是學習社會,智能手機是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產物,同時又推動了互聯(lián)互通的交流,我們應該通過將互聯(lián)網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的方式對圖書館服務進行改進。既有利于提升圖書館當下服務能力又能以此為契機大力推廣文化發(fā)展,為我國新時代整體文化發(fā)展工作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杏.智能手機應用于圖書館服務[J].金融科技時代,2012(2): 102-103.
[2]張麗明.移動智能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微信”服務應用[J].蘭臺世界:中旬,2015(01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