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國家提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強調(diào)勞動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然而,據(jù)筆者觀察,目前小學在勞動教育方面存在諸多不足?;诖?,筆者采用了調(diào)查法發(fā)現(xiàn)并分析小學生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歸納總結的方法提出了培養(yǎng)勞動習慣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策略;勞動習慣
二十一世紀需要培養(yǎng)自立、創(chuàng)新的人才。對于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全面素質來說,勞動技能素質是必不可缺少的。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但是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孩子健康成長,將來走向社會所需要的本領。因為在勞動中,能培養(yǎng)孩子的才能和智慧,而且,這種才能和智慧甚至比書本知識來得更長久、更有效。
而今,從學校、家庭、社會等諸多方面看,忽視少兒勞動教育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存在問題突出。尤其是在小學,我們常??吹剑杭议L過分溺愛獨生子女,“慣”得多,“管”得少,“幫”得多,“練”得少。學生中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的人普遍比比皆是。在家,書包有人收拾,房間有人整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放學值日,不會拿掃把,不會拖地,眼中無活,不知干什么,游游蕩蕩。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丛谘劾铮痹谛睦?!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怎么辦?筆者提出以下幾條策略,供大家參考。
一、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且符合本校實際的勞動教育模式
首先,在小學勞動教育方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次,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
最后,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xiàn)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根據(jù)學生差異有針對性的安排不同形式的勞動教育內(nèi)容
根據(jù)教育目標,針對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生特點,以日常生活勞動為主要內(nèi)容開展勞動教育。小學低年級要注重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知道人人都要勞動。小學中高年級要注重圍繞衛(wèi)生、勞動習慣養(yǎng)成,讓學生做好個人清潔衛(wèi)生,主動分擔家務,適當參加校內(nèi)外公益勞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的光榮。
三、利用多種形式的勞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
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勞動習慣,必須通過勞動實踐。勞動實踐的途徑很多,方式靈活多樣,關鍵安排要合理,強度要合適,活不在多少,貴在動手參與,親眼目睹勞動成效,體驗勞動后的愉快。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開展“三務”勞動,培養(yǎng)勞動習慣。
其一,自務。從小學低年段開始,凡是學生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做,這不僅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感,對自己的生活和行為負責。如:自己起床、穿衣帶帽、洗臉、吃飯,自己整理書包,疊被子,整理房間,自己剪指甲等。
其二,班務。班級的事情輪流做,學校的集體勞動能培養(yǎng)孩子的分工合作能力,并且體會合作帶來的效率和成就感,這對孩子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一些經(jīng)常性的班務勞動,必須安排“值日表”,按照順序去完成。每周五天,全班分為五個小組,每組一個小組長,值日一天,包括擦黑板、打掃教室、澆花、整理圖書角等等,各項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其三,家務。家里的事情學著做。除了在學校接受勞動教育,在家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習慣更為重要。作為父母,不能大包大攬,不能以“他做不好”為理由而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缺乏鍛煉的機會,才變得懶惰、依賴。建議家長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嘗試勞動,給孩子時間,讓他們學會勞動。孩子雖小,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感的人,不妨在家里設立一個勞動崗位,如掃地、拖地、倒垃圾、擺放碗筷、擦桌子、洗碗,你應該讓孩子知道:“我是家庭的一員,干家務是我的責任”。
四.結合綜合實踐課程開發(fā)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新高地
目前,綜合實踐課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不僅讓學生學到理論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生活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讓學生去操作,活動結束后要“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與幸福。
老師應充分利用好這門課,做好學期計劃,提早準備好所需材料,保質保量搞好綜合實踐活動。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結合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老師可以設計多種類型的課程,如烹飪課,編織課,縫紉課,剪紙課,種植課,手工制作課,小發(fā)明……學生在進行這些專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shù)剡M行引導、幫助,對學生制作的作品,教師在給予肯定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其不足。
綜上所述,要培養(yǎng)小學生熱愛勞動、自覺勞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重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重視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勞動教育專題活動,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勞動習慣。
參考文獻:
[1]任麗麗.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勞動習慣[J].現(xiàn)代教學,2009(04).
[2]林亞輝.綜合實踐活動視域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研究[D].揚州大學,2009.
[3]蔡如軍,車松玲.新時代中學生勞動教育的反思與優(yōu)化[J].中國德育,2019(22):7-10.
[4]孫熒熒.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實施途徑探究[J].教育觀察,2020,9(07):88-89+95.
[5]常保晶.當前小學生勞動教育問題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李艷玲(1969.04-)女,民族;漢,籍貫:廣東肇慶市,學歷:大專,職稱:小學高級,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