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傳播,成為一個波及甚廣的“黑天鵝事件”。所謂“黑天鵝事件”是指非常難以預測、極不尋常,會引起市場連鎖反應的事件,而對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被評級為“百年一遇”。在經濟放緩和預期通貨膨脹的壓力下,傳統(tǒng)投資項目諸如大宗商品、房地產、股票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3月,美股在兩周內四次熔斷,5月,原油期貨報價史上首次跌至負值區(qū),投資的安全性和流動性超過收益性,成為資產配置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近五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走勢圖(來源:英為財情中文站)
中國高凈值人群投資偏好(來源:胡潤百富《2019中國高凈值人群藝術品投資白皮書》)
經濟學有一個說法,風險不能被預測,只能通過充分配置被分散,投資的核心就是風險的分散。投資本質上是在不確定性的收益和風險中進行選擇。文物藝術品,是屬于資產擁有類的財富存藏,本身就具有資產保全和代際傳承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高凈值人群分散投資風險的需求。所謂保值,一般來講,C P I、社會平均財富增速和特定人群財富增速是三個關鍵參考值,區(qū)別于股票的浮動收益,藝術品,尤其是精品和典藏品,其價格依托多元價值和市場認知。藝術品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的時代氣象與人文精神,使得購藏藝術品本身即是一種充滿獲得感的審美體驗和精神享受。
自古至今,參與藝術品收藏的多為具有一定審美能力和財富實力的人群,據胡潤財富報告,2019年大中華區(qū)千萬資產“高凈值家庭”持“規(guī)避風險”投資理念的比例在增加,并且更愿意在精神層面上支出,說明藝術品市場依然擁有一定規(guī)模的潛在客戶。伴隨著財富積累和文化精神需求的上升,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和企業(yè)參與到文物藝術品收藏投資,反映到拍賣市場,呈現(xiàn)出新買家的規(guī)模入場,傳統(tǒng)藏家和新晉買家在審美觀念、價值認知上的差異,進一步影響市場行情的波動。
波動創(chuàng)造收益。經濟周期論的研究指出,投資收益并非來源于一個穩(wěn)定上升的市場環(huán)境,換言之,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客觀存在的市場波動周期,使得投資者要審慎評估投資的流動性和收益性,結合自身的實力,選擇合適的時機進入市場。
徐悲鴻《巴人汲水圖》北京翰海2010年秋拍拍品成交價:1.71億元
關于藝術品的投資避險和資產配置功能,時間曾經給出經典的回答。上世紀70年代,英國鐵路養(yǎng)老基金在專業(yè)的指導和嚴謹的監(jiān)管下,開啟25年的藝術品投資計劃,這一備受矚目的投資行為,源于當時英國多年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率、持續(xù)的股指震蕩。迫于資金保值與收益壓力,英國鐵路養(yǎng)老基金在經濟下行的時期,選擇藝術品作為資產配置和分散資金風險的渠道,從每年可支配的總流動資金中撥出3%(大約400萬到800萬英鎊),以品類組合的方式進行藝術品投資,投資周期設定為25年左右。盡管最初的意向是長期投資,但根據市場情況,在1983年至1997年間,英國鐵路養(yǎng)老基金分階段通過拍賣專場的方式成功售出藏品,最終獲得1.68億英鎊的總收入和11.3%的年平均收益率。在此之后,無數的研究者通過贏利模式、平抑風險、監(jiān)管機制、套現(xiàn)機制去分析這段珍貴的操作經驗,其本質無外乎入場及離場時機的把握,與專業(yè)機構的合作,選擇具有價值的藝術品,以及品類組合的方式分散風險。
英國鐵路養(yǎng)老基金的藝術品投資行為,是一個清晰的長線計劃和中周期(7年至11年)操作模式。有研究指出,藝術品市場每十年經歷一個“提升-繁榮-調整-回升”的發(fā)展周期,如果用回溯的眼光看,2003年非典疫情后,藝術品拍賣市場以突破傳統(tǒng)價格箱體的行情走勢,開啟了拍賣史上第一個蓬勃發(fā)展的高峰,在2004年至2014年十年發(fā)展期中,也曾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引發(fā)的市場恐慌,2009年4萬億經濟計劃帶來的充裕市場流動性,新貴資本、企業(yè)機構的實力入場,促成藝術品拍賣市場在2008年至2009年的板塊調整后,高調進入“億元時代”。歷史的經驗表明,一個引發(fā)負面連鎖效應的“黑天鵝”事件后,往往會有積極有力的救市舉措出現(xiàn),人們也會主動地尋找新的價值投資點。按照周期論,2014年至2024年當為一個市場發(fā)展階段,行情波動迫使市場在沉淀中擠壓泡沫,梳理價值脈絡,經歷V形探底的行情后,回調的過程也必然會是秩序規(guī)范、價值清晰的進程,而2020年恰是周期中自“調整至回升”的節(jié)點。
陳逸飛 《長笛手》北京翰海2009年秋拍拍品成交價:3248萬元
清乾隆 粉彩霽藍描金花卉大瓶北京翰海2007年春拍拍品成交價:2408萬元現(xiàn)藏于觀復博物館
根據雅昌藝術品市場監(jiān)測數據,2019下半年整體市場表現(xiàn)出較強的穩(wěn)定性,總體走勢自2014年下調后,已連續(xù)5年呈現(xiàn)小幅回升??傮w回升一方面來自于高端藝術品出色的成交業(yè)績給予市場提振,一方面來自于傳統(tǒng)板塊的價值深耕和新興板塊的潛力發(fā)掘。2020年,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和疊加共振風險的藝術品市場,將進一步加速價值梳理和結構調整的步驟。
數據表明,近5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總體成交率一直在5成左右徘徊,2019年下半年,這一數據降至40.24%,高于市場接納能力的委托價,成為制約成交的重要因素。判斷市場的活躍度,交易量是一個主要的指標,換言之,交易的達成才能實現(xiàn)資源和資金的有效流動,有充裕流動性的交易環(huán)境,才能使各方參與者獲得生機。拍賣價格形成的特點,是在一個聚合多元力量,破除信息壁壘的開放交易環(huán)境中產生的,藝術品拍賣的功能,是通過專業(yè)的價值研究、資源脈絡和信息推廣,達成符合當下市場行情和收藏意愿的交易結果。故此,具有資深經驗的拍賣機構,可以幫助收藏者調整寄售預期,滿足寄售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