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總是在相互制衡中此消彼長,趨于平衡,和諧相生。
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中,特別是在男人和女人的親密關(guān)系中,有著更為微妙的深意。
前段時間,我聽說曉華又離婚了,為什么說是“又”,因為她幾年前曾經(jīng)離過一次婚。曉華是我的大學同學,在學校時就是老師公認的好學生,同學公認的好同學。她熱愛學習,熱心集體活動,學習成績好,為人熱情開朗,關(guān)鍵是長相也很有味道,這樣集美貌和智慧及好性格于一身的人,實在是很少。也因此, 在大學時代,她就是很多人追求的對象。但那時的校園生活,遠不如現(xiàn)在這樣開放包容,人們對于感情的執(zhí)著和追求,往往只是停留在內(nèi)心而不敢付諸行動。但一畢業(yè),就有人按捺不住了,可誰也不曾想到,那些在大學期間就蓄謀已久、一到畢業(yè)就發(fā)起追求的同學,最后都敗下陣來。曉華最后選擇的是一個性格木訥、內(nèi)向的同校高年級學長。聽說此人非常有才華,但僅限于內(nèi)才,不大會表達和展示自我。他滿腹經(jīng)綸,理性而深邃,人長得也很俊朗。
在結(jié)婚典禮上,看見他跟像喜鵲一樣嘰嘰喳喳的曉華站在一起時,大家都覺得這才是天生一對,一樣的相貌出眾,活脫脫一對璧人。他們一動一靜,一個思維跳躍一個理性沉穩(wěn),人人都說簡直太般配,互補到無縫銜接的感覺。曉華也坦言,早在上大學時,她就已經(jīng)對他深情向往,只是羞于表達。后來還是她主動聯(lián)系她,一來二去,兩個人才牽手走到一起。
曉華的婚禮過后,那些曾經(jīng)羨慕她的女同學和暗戀她的男同學,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談?wù)摃匀A的感情和婚姻,從開始的“羨慕嫉妒恨”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到后來的真心祝福和贊許,人人都覺得她找到了互補的對象,應(yīng)該會牽手一生。曉華曾經(jīng)不確定的情感終于塵埃落定,漸漸不再是話題。
而就在大家自顧不暇忙著工作和家庭時,曉華卻爆出離婚的消息。據(jù)說離婚是曉華提出來的,她覺得丈夫太理性,很難跟著她戲劇性的跳躍思維走,她許多羅曼蒂克的想法他也無法理解,那些不安定的因子在她看來是極富文藝色彩的天才成分,但在丈夫看來卻是不理性的幼稚和胡鬧。自然而然,最初雙方都覺得可以互補的那些優(yōu)點,在現(xiàn)實面前,變得蒼白無力,導致他們最終分道揚鑣。同學們得知這個消息后,都覺得曉華是好日子過膩了,沒事找事,也說曉華無中生有制造了這些離婚的理由??傊?,幾乎所有認識曉華的人都一邊倒地認為是曉華的問題。
確實是曉華提出離婚,而讓她提出離婚的真正原因,并不像外人說的那樣。曉華直到離婚前,都覺得前夫是與她非常匹配的,而這恰恰是讓曉華不滿意的地方,她覺得太過于平淡的婚姻不符合她的需求。曉華在離婚后曾找到我,并與我坦誠她的真實想法,她說出離婚的內(nèi)在動因,是想打破平衡——多年來,他們的婚姻太平淡,平淡到她都感覺不到自己,她說婚后生活毫無波瀾,平靜得讓人覺得寡淡無味。不管她有什么新的想法,前夫都完全認同和理解,卻不能與她一起去執(zhí)行;他理解她的一切行為,卻無法與她感同身受;他包容她的所有過失,卻永遠不理解她為什么會犯錯。就連她向他提出離婚時,他也只是理性地表示理解和接受,并且把離婚的財產(chǎn)分割權(quán)交給她。我對曉華說,這樣的關(guān)系很好啊,正好你太感性,而他足夠理性,所以你們才可以這樣平靜地生活,也正是因為他成熟理性,才能理解和寬容你不理性地提出離婚,而且離婚沒有大動干戈。
我覺得他們的婚姻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曉華對婚姻的認識。曉華似乎也認識到自己對婚姻認識的偏差,但她還是想嘗試著打破這種平衡。
曉華離婚后很快找到能讓她心潮澎湃的對象。他和她一樣,都是思維活躍、性格開朗、感性浪漫的人。在一片質(zhì)疑聲中,曉華勇敢地走進第二段婚姻。她曾毫不掩飾地說,她重新找回自己的激情和浪漫,她感覺獲得了重生。
我與曉華的關(guān)系僅僅停留在同學關(guān)系,她會把相對成熟穩(wěn)重的我,當成是值得信賴的大哥或是旁觀者、 傾聽者。關(guān)于她的婚姻變故,大多是來自于同學們聚會時飯桌上的話題,有些是她主動向我訴說。
她再次離婚后,許多同學已經(jīng)不想聽她講述,她也不再像從前那樣張揚,但她還是找到我傾訴。她說第二任丈夫與她性格太相似,但兩個人總是很難互相理解和讓步,沒有相互制衡的東西,也就無法做到彼此妥協(xié)退讓。他們幾乎每天都有沖突,無法化解,無法平復,矛盾越積越多,太累了,不如就此放手。她說天雷勾地火的第二段婚姻,給過她短暫的激情和新鮮感,但無法相互制衡的兩個人,終究難以長相廝守。她言語中有些懷念第一段婚姻的寧靜平和,那種一動一靜相得益彰的和諧美好,才是長久的保障,可惜她沒有珍惜。她說她沒有后悔什么,也無法挽回什么。這是她為自己的不理性付出的代價。
這是曉華說過的最理性的一句話。她在感性的年輕歲月進入第一段理性的婚姻,因而人人都說她很理性;而她在理性的中年選擇結(jié)束婚姻,所有人都說她太感情用事,但她理性地認識到,這是她成長過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價。曉華在經(jīng)歷了兩段截然不同的婚姻后,總算明白了婚姻的哲理。
小到夫妻關(guān)系,大到國家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只有相互制衡,此消彼長,才能和諧相生。但人是最為矛盾的生物,在動蕩不安的時候,恐懼的人們極度渴望和諧平衡;而當平衡的狀態(tài)維持太久,人們又渴望去打破平衡。不知道這是人性懦弱而貪婪的本性在作祟,還是世間萬物和諧發(fā)展必然要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