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都組織一次下鄉(xiāng)慰問貧困戶的活動。一次我們來到一個村莊,慰問五戶貧困戶,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們已搬離搖搖欲墜的土坯房,住進了鋼筋混凝土建成的平房,但由于沒有錢裝修,房子依然是毛坯,屋內(nèi)空蕩蕩的。
五家困難戶的硬件條件差不多,但給人的感覺卻截然不同。我印象最深的,是只住著兩個老人的貧困戶。老人家都是六十多歲的年紀(jì),男主人常年臥病,老婦身體也很羸弱,他們養(yǎng)育有一雙兒女,女兒早已遠嫁他鄉(xiāng),兒子為了掙錢給老父治病,背井離鄉(xiāng)去城市打工。老婦是個勤快人,要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兒已很艱辛,但她把家里打理得干干凈凈,床榻上的老漢,也衣著整潔,沒有難聞的氣味。屋外種植著各種當(dāng)季蔬菜,屋內(nèi)也擺著幾盆植物,破舊的水桶或殘缺的瓦罐,就是花盆,里面種著虎皮蘭和不知名的植物。老婦說,因為她沒有能力帶著老伴兒出門看看,所以就把下地干活常見到的花花草草搬進來,給老伴兒養(yǎng)養(yǎng)眼,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心情。我突然覺得灰暗的土坯房里滿室芬芳,眼前這兩位風(fēng)燭殘年的老人燦爛得像花兒一樣。交談中,臥病的老漢滿是對政府扶貧的感謝,老婦口中也充滿了感恩之辭,雖然子女不在身邊照顧,生活也是清貧如水,但他們卻在艱難中努力行進,在苦悶中營造歡樂,在陋室中種植春天。他們熱愛生活,感恩生活的樣子,是一道多么美麗的風(fēng)景。
我常常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去菜市場走走,那些青的、綠的、紅的、紫的瓜果蔬菜,熙熙攘攘為生活奔忙的人濃重的煙火氣,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的聲音,都洋溢著十足的生活氣息。在菜市場走一遭,你總能感覺到生活的五味雜陳,體會到生活的五彩繽紛。
蕓蕓眾生中,形形色色行走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漫無目的地閑逛,總有一處風(fēng)景,或某一個人,會讓你不自覺地駐足。
我好幾次被一個女?dāng)傌溛?,她售賣新鮮的菠蘿,行情好的時候賣十元兩個,水果旺季,競爭的攤販多,她就賣十元三個,不稱斤,按個賣,而且?guī)拖髌?。這樣的生意并不是很好做,利潤很微薄, 而且很辛苦。且不說兩個菠蘿賣十元錢能有多少利潤,光是給兩個菠蘿削皮,就是很大的工程。換作是我,十塊錢作為給兩個菠蘿削皮的工錢我都嫌少,但就是這樣粗糙而繁重的營生,也沒有影響她對美的追求。她看起來大約四十歲出頭,每次在菜市場看到她,她都穿戴很整齊,頭發(fā)不是編辮子就是盤發(fā)髻,美觀大方,衣服雖然是廉價的的確良或人造棉,卻搭配得當(dāng),最讓我欣賞的是,她每次都畫一點淡妝。她那雙被菠蘿蛋白酶腐蝕過的粗糙的手與她淡雅精致的妝容顯得有些不協(xié)調(diào),但她對美的熱愛,已經(jīng)讓我不自覺地忽略她的不足。況且,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變得粗糙的雙手,也是值得贊美的。我原本并不是很喜愛吃菠蘿,但為了與她自然交談,便趁買菠蘿的時候與她聊天,她很大方地說起這門生意的“內(nèi)幕”,說不管是賣十塊錢兩個還是十塊錢三個,每賣一個菠蘿就賺一元錢左右,賺的都是辛苦錢,雖然很累,但踏實。我試探性地問她關(guān)于化妝的事,她說她從小就很臭美,讀書的時候沒錢也省吃儉用買廉價的化妝品,她覺得化妝會讓自己心情好很多,早已習(xí)慣了,也曾有人嘲笑她一個小攤販還假裝臭美,但她說這不是裝的,是一直以來的習(xí)慣。她說,也沒人規(guī)定小攤販不能化妝,我喜歡我自己化妝的樣子。我由衷地肯定她的做法,并當(dāng)面表揚她:“你熱愛生活的樣子,真的很美?!?/p>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辈还苁鞘裁慈?,都有縈繞自身的煩惱。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不會被煩惱左右。熱愛生活的人,都是生活中的藝術(shù)品,他們不會讓生活變得邋遢混亂,也不會讓生活把自己壓得灰頭土臉。即使在生活一片灰暗時,熱愛生活的人也會在灰暗的籠罩中努力扒開一條縫,讓陽光透過縫隙,照進現(xiàn)實,照進心里,讓生活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