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明
【摘 要】目的:明確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選用某院精神科22名執(zhí)業(yè)護理人員參與基礎護理質量管理工作,另外將2018年1月~2019年12月間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作為試驗對象,按照隨機方法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人員按照職稱與學歷隨機分配入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精神科基礎護理質量管理模式,而觀察組采用品管圈活動的模式展開護理工作,通過對比兩組基礎護理合格考慮與患者滿意度數(shù)據(jù),明確品管圈活動的具體作用吧;結果:對照組基礎護理合格率為68%,觀察組為94%,可見觀察組基礎護理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并且患者滿意度評分也更高;結論: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中有效融入品管圈活動,能夠為基礎護理工作提供流程化與標準化管理平臺,使護理人員專業(yè)素質水準得到顯著提高,增強護理質量管理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品管圈活動;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70-01
基礎護理是醫(yī)院診療工作中的基礎輔助措施,其中涵蓋了患者病情觀察、飲食管控與生活護理等要素,其護理目標是為患者提供更舒適的診療環(huán)境,以便患者更積極的響應后續(xù)臨床診療工作。若是基礎護理與要求預期產(chǎn)生差異,不但會極大影響患者的診療體驗,也會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如何加強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一直是醫(yī)院持續(xù)性關注的話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試驗選用某院精神科22名執(zhí)業(yè)護理人員參與基礎護理質量管理工作。護理人員年齡區(qū)間在21~39歲,平均年齡為(27.5±3.1)歲。其中,護理人員級別可分為護士(12人)、護師(8人)與主管護師(2人);學歷可分為中專(9人)、大專(11人)與本科(2人)。品管圈活動試驗對象選用2018年1月~2019年12月間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按照隨機方法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共50人,男性(32例)與女性(18例)年齡區(qū)間在60~76歲,平均年齡為(68.3±3.8)歲;對照組共50人,男性(30例)與女性(20例)年齡區(qū)間在61~75歲,平均年齡為(67.9±3.6)歲.綜合患者年齡、性別并無明顯數(shù)據(jù)差異(P>0.05),因此具備可比性。
1.2 試驗方法
本次試驗按照職稱配比隨機將護理人員分配至對照組與觀察組內,兩組主管護師擔任組長,負責擔任護理導員與監(jiān)督者。
對照組:沿用以往的護理模式,做好精神科老年患者生活管理。
觀察組:在品管圈活動中著重強調基礎護理工作的實施,以便更好的管控基礎護理工作的合格率。按照確定主題、擬定計劃、設定目標、分析問題、指定對策、進行檢討、標準修改的流程展開工作,融入質量管理的概念,將分層管理、流程化管理、防護措施與護理質量管理落實。
(1)分層管理:將精神科護士劃分為三個層級。首先,責任組長負責調動護理人員,安排查房流程與健康管理工作,嚴格按照制度要求管控組內護理質量;其次,責任護士負責聽從組長安排,嚴格按照標準對患者進行技術性操作,并負責護理文件、病情觀察與藥物管理,做好助理護士的帶教工作;最后,助理護士需遵照責任護士與組長要求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服務,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癥狀異常,需及時向上級匯報,以便使護理質量得以保障。
(2)流程化管理: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身體與精神狀況制定以時間軸為核心的精細化流程服務。如從清晨協(xié)助患者起床、更衣、洗漱、理發(fā)、大小便、服藥與進餐,而后再針對患者進行衛(wèi)生與安全檢查,在中午時叮囑患者用餐、服藥與污水、傍晚時做好會陰、口腔及面部清理工作,以便患者能夠安然入睡。
(3)防護措施:精神科老年患者病程較長,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因此需做好病房安全防護工作,例如在床頭設置拉手環(huán),地上鋪設防滑墊,洗澡時配置護理人員,并定期做好病房巡查,以避免患者受傷,無法得到及時處理與醫(yī)治。
(4)護理質量管理:構建三級管控體系,通過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三個級別對護理工作進行嚴格監(jiān)督與控制,通過早、中、晚定時檢查,了解不同患者的基礎護理狀況,若發(fā)現(xiàn)問題,應臨床示范并指導,并將相關問題記錄下來,報告品管圈平臺。
1.3 評估標準
統(tǒng)計兩組患者基礎護理合格率,通過該院自擬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主要評價內容包括健康教育、入院介紹、護理責任心、環(huán)境設施、隱私保護、基礎護理、人文關懷以及服務態(tài)度等,一共20個條目,100分為滿分。
2 結果
對照組基礎護理合格率為68%,觀察組為94%,可見觀察組基礎護理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而通過患者及患者家屬滿意度評分可知,觀察組滿意度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實施QCC活動中會采用多種多樣的品質管理工具,實施的過程中會根據(jù)PDCA程序不斷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該次研究表明,精神科老年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開展品管圈活動.結果患者基礎護理合格率高于活動前26.8%,這和以往研究學者基本相符。由此可見,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中實施QCC活動可有效提高基礎護理質量。精神科老年病房實施QCC活動后,構建了一個基礎護理三級質量管理系統(tǒng),進一步優(yōu)化了科學排班模式,護理工作流程進一步得以規(guī)范,同時實現(xiàn)了基礎護理的量化管理以及目標管理,將護理責任具體落實到某個人身上,這樣可以持續(xù)改進基礎護理質量。其次,實施QCC活動后.可以引導護理人員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這種護理服務理念,這樣有利于增強患者的主動護理服務意識,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護理服務,和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網(wǎng)。該次研究表明,實施QCC活動后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活動前(P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既能夠為護理工作提供權責更明確的平臺,使護理責任能夠細致落實到個體,以便護理質量更可控,同時也能夠提供更清晰的流程監(jiān)管標準,以便使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整體護理效率性與水準性提高。故而,如何將品管圈活動融入基礎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確保整體護理效果得到保障,便需要護理人員給予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 張秀潔.淺析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41). [2] 張鳳坤.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中品管圈活動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8(15). [3] 黃琳琳.品管圈在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校醫(yī),2018,032(004):30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