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 要:青少年一直以來被稱為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值得我們關注和教育。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呈現(xiàn)著上升趨勢,以數(shù)量,質量同時增大為基本特點的新的形式,如:犯罪的低齡化,集團和幫伙組織增多,以暴力為基本特征的嚴重的犯罪行為越來越多;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對于家庭來說也是不幸的。對于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會有多方因素,家庭,學校,社會,自身方面等,而我們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家庭環(huán)境教育,就如何在家庭教育視角下更好的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談自己簡單的見解。
關鍵詞:青少年;家庭教育;違法犯罪;預防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概況及心理發(fā)育
(1)青少年違法犯罪發(fā)展趨勢和特點
青少年犯罪種類中,財產犯罪比例占據(jù)第一位,在財產犯罪中盜竊罪往往比較多,其次是性犯罪,交通肇事,過失殺人等違法犯罪的行為。作案的特點日益呈現(xiàn)暴力化,團伙化趨勢,社會中的閑散青少年等群體違法現(xiàn)象突出,且構成青少年犯罪的主體。年齡上也是在不斷的下降趨勢,在2000年前后的5年期間,我國青少年作案年齡平均下降2歲,13-14歲兒童明顯增多。犯罪率增加,20世紀的后10年,我國的青少年犯罪在整個刑事案件的平均比例為46%。
(2)青少年的心里發(fā)育狀態(tài)
10-16/17歲的窗口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期,是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應該重視的階段。自主意識的增強,要求獨立自主權,“長大感”“成人感”會出現(xiàn)各種的不平衡感和矛盾困惑,煩惱增多,孤獨感,壓抑感增強,和他人觀念上出現(xiàn)碰撞。在情緒和行為上會有一些明顯的變化,如態(tài)度強硬,舉止粗暴,冷漠等。也不同程度的經歷著挫折和危機,他們能否輕松順利的度過,對后續(xù)的發(fā)展會比較重要,他們對外在的環(huán)境比較敏感,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引導教育作用有很大的責任力。
二、家庭教育視角下的變革
(1)家庭教育結構下的呈現(xiàn)
據(jù)少管所和監(jiān)獄的數(shù)據(jù),有近27%的犯罪青少年來自破碎家庭,有近50%的犯罪青少年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皢栴}”家庭往往容易“造就”問題孩子。家庭 是社會的縮影,家長在家庭中的教育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父母的行為和語言素質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如果家長生活環(huán)境面前表現(xiàn)出道德素質降低,語言粗俗,行為不端會成為青少年的參考版本,潛意識會收藏這樣的信息。
家長的觀念是自己在外拼搏給與孩子金錢就可以,精神上的慰藉降低或者沒有;家長認為對于孩子的教育應該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出現(xiàn)問題首先不會去尋找問題,采用的方式是辱罵或者拳腳相加,給孩子造成了心里上的創(chuàng)傷;孩子在外受到傷害,挫敗和壓力時,不能從父母那里獲得必要的社會心理版主,在這樣的家庭生活中的子女,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封閉的性格,孩子內心上不的不平衡感凸顯的會更加明顯,甚至會隔絕和父母之間的溝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父母看到孩子出現(xiàn)問題后,管束無效后喪失管理信心,放任其自由生長;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沒能及時入手,在后期入手中問題過大棘手而管不了;父母自身有其不良嗜好,打架斗毆,滋生事端,甚至引導孩子參與買賣毒品等,這些方式直接的影響著孩子的生長和健康,對法律的認知。家庭成員之間的犯罪行為,是造成其他家庭成員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父母教育行為,對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家庭是個人最重要的社會化機構之一,對于個人在早年心理的發(fā)展,起著尤其重要的作用,是將生物意義上的人轉變?yōu)樯鐣饬x上的人的關鍵性機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會促使個人健康的成長,影響個人形成親社會心理,抑制犯罪心理的產生和發(fā)展,否則,會妨礙個人的健康成長,影響個人形成犯罪心理。
(2)家庭教育背景下的預防措施
良好的道德價值觀,教育方法和行為規(guī)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發(fā)展,同時也會給整個家庭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在社會規(guī)則下,父母對于培養(yǎng)教育子女會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父母做好榜樣,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會讓孩子對整個生活充滿希望和想象力。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也會對于整個國家、社會及家庭成員擁有著十足的責任感,人生方向也會走向正確的道路。所以我們可能會要努力的方向有如下:
1、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方式,過分寵溺或者是放任,專制等都會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對待孩子要軟硬兼施,我們不僅僅要在教育中給到孩子知識上的富足,也需要再精神上給孩子營造更加豐盛的態(tài)度,教導孩子們在人生道路上應該如何更好的抉擇。給與溫暖和愛,給與關懷和呵護。讓愛滋生愛孩子的身上從而對生活的定義產生美好的想法和體驗。
2、家庭教育中的責任感提升,《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父母應當履行對未成年子女所承擔的教育責任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職責。在家庭生活中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對家庭和社會的負責,青少年是社會的希望和期待,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為其承擔角色賦予的責任感,能提升家庭的幸福力,提升孩子在社會生活中的承擔感。
3、父母學習了解簡單的法律知識,習得孩子心理發(fā)展階段的發(fā)展和變化。能夠把法制精神滲透在孩子的想法中,能讓孩子明辨是非,知曉分寸,懂得如何行事對自己具有保護機制。在規(guī)則中把控,在規(guī)則中守法;維護好自己作為青少年的“陽光”感。
4、加強并且改善家庭教育,提升個人素質教育;父母可以與其他家長進行教育探討,且對自己的行為方式有所改善,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和思維狀態(tài)。營造出和孩子和諧共處的狀態(tài)需要家長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更加需要習得怎么更好教育子女的課題。讓整個家庭都能夠前進。
5、父母關注孩子的發(fā)展,在孩子受挫時 進行教育或者能夠及時的尋求心理指導,引導孩子通往正確的方向。
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發(fā)生,家庭教育的推動在青少年身上的作用至關重要,我們共同期待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青少年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呈現(xiàn)出正確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新犯罪學{M},王牧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中國新刑法學,肖揚,上??萍嘉墨I出版社,2001
[3] 未成年人保護法
[4] 發(fā)展心理學,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