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兵
上海碳索能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在原料藥生產工序中,存在大量的酸堿、有機及惡臭氣體排放源。廢氣組分復雜、負荷變化大,單一的治理工藝無法滿足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依據廢氣特性,參考相關標準和規(guī)范,選擇合理的組合治理工藝,探討原料藥廢氣治理工藝設計要點,實現達標排放。
本文根據生產線流程,對過程中的產污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核查、統(tǒng)計排放源,厘清廢氣組分、性質、排氣特征等因,進行廢氣采樣、檢測,得出具體數據。
根據排放特性,可以分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兩類,以某原料藥廠為例,具體分析如表1所示。
1)根據廢氣物性,酸堿、有機廢氣、有劇毒廢氣分開收集[1]。
2)根據排氣特性,同一產線有組織排氣和無組織排氣分類收集、分類預處理。
3)根據點源位置,不同產線或樓棟的廢氣宜分開收集。
表1 排氣特性分析
根據排放源類別和排氣特征,采取相對應的收集措施。排空口或呼吸口處,由于在貯存和進出料時,廢氣的風量、濃度和壓力變化較大,其收集方式采用“大管套小管”和高負壓抽吸措施,在每個支管安裝微壓單向閥,防止廢氣倒灌。投料口處,為了避免影響人員操作和廢氣經過呼吸帶,安裝外部集氣罩,具體型式采用頂吸或側吸,也可配合車間內的獨立風扇,設計吹吸式收集罩,在罩口接管處設置手動或電動閥,投料前打開,投料后及時關閉。過濾或活性炭沖洗區(qū)域,可單獨設計一個帶操作門或軟簾的密閉空間,將收集管安裝在頂部或側邊。不易設置收集罩的排放源,采用“支管+百葉”的收集方式進行整體換風。污水池廢氣采用玻璃鋼或反吊膜的加蓋方式進行密封,將收集支管接入預留口位置。原有排風系統(tǒng),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拆除或再利用,排風支管斜接入總管中。
根據輸送介質的溫度和性質,選擇管道材質類型[2]。
管道沿一定坡度進行布設,沿固定間距安裝排液管,排液管集中引入污水池[3]。
收集管道進行阻力計算,支管以適宜角度接入總管,同時保障并聯支管壓力損失差額低于15%[2],每只支管設置檢測口和風閥。
風管進行靜電接地,防靜電措施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4-5]。
在墻體或樓板設置防護套管,風管從套管中穿出,并使用不燃柔性材料進行封堵[4]。
系統(tǒng)的風量影響到廢氣設備處理負荷和收集效率。
排氣中的排空口或呼吸口,依靠手持式檢測儀器進行周期性的風速檢測,核算各階段下的排風量,然后核算單位時間內的排氣量[6]。
收集罩的風量依據罩口面積與平均風速進行計算,由于投料操作時間較短,一般是根據生產工藝流程進行依次投加固體粉料,因此投料口排風可適當選取風量,避免簡單的風量疊加造成處理能力的浪費。
對于真空泵、實驗室排風機、烘干機、排風機的排風量,可根據設備銘牌進行統(tǒng)計。
整體換風可根據換氣次數進行計算。
根據管道布置圖和各點源排風量,進行沿程阻力計算[7]:
根據前端管口負壓設計值、設備壓降,并考慮一定余量,即可匯總得出系統(tǒng)負壓。在廢氣收集管道最遠端和設備入口處均安裝差壓變送器,進行負壓調節(jié)與監(jiān)控。
分析組分物性特征,根據其物性及廢氣治理技術的工藝原理,選擇合適的治理技術。本項目廢氣組分的物料性質如表2所示。
本案例中含氨廢氣進行2 級酸溶液吸收預處理,含氯化氫廢氣進行2 級堿溶液吸收預處理,處理后再匯入廢氣治理系統(tǒng)中,進行后續(xù)治理設備,后續(xù)采用“1 級堿吸收+UV 光催化+2 級堿吸收+除霧+活性炭吸附+蒸汽脫附冷凝”治理工藝(見圖1)。
噴淋吸收塔是廢氣預處理常用的手段,可有效去除酸、堿、顆粒物及親水性物質,塔頂除霧器進行氣液分離,去除廢氣中的微小液滴。廢氣經過UV光催化設備的催化劑微孔表面,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分子鏈發(fā)生斷裂,在羥基自由基、臭氧、催化劑的進一步作用下,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CO2、水、小分子有機物、未反應有機物。廢氣再次進入吸收塔,在藥劑的中和、氧化作用下,進一步去除小分子和未反應有機物,最后廢氣進入一吸一脫的活性炭吸附裝置,廢氣組分吸附在活性炭的微孔表面,達標廢氣在風機的牽引下從排氣筒高空達標排放?;钚蕴课斤柡秃?,切換至脫附模式,利用高溫蒸汽進行脫附,脫附后的氣體進入冷凝器,冷凝后的液體進入分液槽進行分離。
在噴淋吸收塔設計時,選取合理的空塔氣速、停留時間、填料類型及厚度、噴淋液循環(huán)量[5]。
UV 光催化的紫外燈管波長分為185 nm 和254 nm,配備不同型號燈管,利用185 nm波長產生的臭氧參與催化氧化反應,同時避免過剩的臭氧造成二次污染。燈管間距宜低于10 cm,燈管模塊與光觸媒相間安裝。
在活性炭箱設計時,選取合理的氣速、動態(tài)吸附量、炭層裝填量及厚度[8]。
脫附時間可以根據經驗值進行選取,也可以根據炭層溫度和脫附濃度監(jiān)測進行調節(jié)、控制。脫附階段完成后需及時進行炭層干燥,可以利用蒸汽與新鮮空氣進行氣氣換熱,控制好干燥溫度和風量進行炭層干燥。
為了達到系統(tǒng)一用一備輪轉控制措施,必須保證吸附時間≥脫附+干燥+冷卻時間。
1)為了保障系統(tǒng)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綜合考慮工藝控制點,采取嚴格監(jiān)控炭箱壓力與炭層溫度、選取帶位置反饋的電動或氣動閥門、設置爆破片或安全閥等措施。
2)利用減壓閥對蒸汽進行調壓,防止蒸汽壓力超過炭箱設計壓力。
3)收集管道定距離進行靜電接地,防止電位差產生靜電。
4)風機、電機和置于現場的電氣儀表等不低于現場防爆等級[7]。
5)炭箱做好保溫措施,外表面溫度低于60 ℃[9]。
6)治理設備具備短路保護和接地保護,接地電阻小于4 Ω。
表2 物料性質
圖1 系統(tǒng)工藝流程圖
7)安裝區(qū)域設置消防設施。
8)排氣筒安裝避雷裝置。
9)在廢氣設備入口端設計阻火器,防止回火或爆炸。
10)為了防止廢氣或廢液在局部集聚造成潛在危害,可設計壓縮空氣進行定期吹掃。
11)閥門密封性良好,漏風率小于1%。
依據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可以計算出氯化氫、甲苯、非甲烷總烴的去除效率分別為33.77%、90.7%、90.0%,廢氣排放濃度符合制藥工業(yè)排放標準限值[10]。
表2 廢氣檢測結果
在進行廢氣系統(tǒng)設計時,首先需排查、統(tǒng)計排放源的廢氣性質及特征,對收集系統(tǒng)進行科學設計,依據廢氣治理工藝原理,合理地選取組合工藝。以本項目為例,廢氣治理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能夠對廢氣中的多種組分有較高的處理效果,保障廢氣的達標排放。在設計好末端治理工藝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從源頭治理的方向去考慮,例如反應釜放空管增設冷凝器或降低原有冷凝器循環(huán)水的溫度,讓更多的溶劑能夠在源頭就回收利用,降低后續(xù)廢氣治理設備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