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知 鈕瑞琴
摘要:直觀教學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比較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直觀教學法是通過利用和借助實物、語言、模型、多媒體音像等來進行具體形象的教學,使教學內容簡單化、形象化。在對培智學生進行生活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更能為學生以后融入社會提供了有利條件。本文主要闡述在培智學生生活數學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的原則,初步探討直觀教學在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關鍵詞:直觀教學;培智學生;生活數學;原則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2-0133-02
視覺是人和動物的最重要的感覺。人類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來自于視覺,可見視覺對每一個人的重要性[2]。隨著《國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實施和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辦好特殊教育的理念,國家、學生個體、家長、社會更加注重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學生融入社會的發(fā)展和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培智學生因其自身缺陷,可能在思維、觀察、理解、記憶、想象等方面存在缺陷,比如感性認識不完全,思維直觀、緩慢、遲鈍,抽象概括能力差,理解能力差,知識遷移困難。根據培智學生的認知特點,直觀教學法在生活數學教學中是最貼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生活數學中采用直觀教學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潛能開發(fā)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培智學生生活數學教學中,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不僅應當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而且應當貫穿在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全部認識過程中。在國家培智學校新課程標準推行的同時,教師要認真學習,搞清生活數學教學的標準,結合形象直觀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1.直觀教學的內涵
直觀教學就是通過實物、圖片、模型、標本、動作、語言和電化教學設備等具體形象,或以學生的現實生活舉例,讓學生觸摸或觀察事物的形狀及特性進行分析、歸納、系統(tǒng)總結,展現教材內容,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深化學生的理性認識的一種教學手段[3]。教師在運用直觀教學時,要深入了解培智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學生所能感知到的人、事、物,讓傳授的內容由靜變動,由抽象到具體,由觸不可及到近在身邊可碰、可摸、可拿等,感知傳授內容。通過直觀的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促進智能發(fā)展,同時讓學生通過自身觀、摸、碰等主動性參與,從實物中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從而增強知識的實用性、為學生走上獨立生活打下基礎。
2.直觀教學的原則
2.1?直觀教學內容的普遍性原則。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數學來源與生活,又回歸于生活。那么對培智學生進行生活數學教學時也是如此,生活數學教學必需要為學生將來生活服務。因培智學生認知的缺陷,幾乎沒有邏輯概念。所以在教學中不能和普通學生一樣對數學知識進行語法上表述或者概念上的概括。因此,我在教學中必需要用實物、模型或者現實場景,讓他們直接感知,然后通過數學學習,形成技能,用于生活。另外在進行生活數學直觀性教學時,直觀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教材,或模型,也可以是學生生活當中的事物,如帶學生到商場,教學生認識物品和數字,再初步過渡到數理加減價值概念,最后形成技能用于實踐生活。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生活數學課的教學內容通過直觀教學讓學生看看、摸摸、聽聽提供了現實可能。在生活數學教學無論是數字、數值、運算、概念、方位、圖形等,還是它的知識教育、能力培養(yǎng)和思想教育,都離不開直觀教學,都可以通過直觀教學來實現其教學目標。例如,在認識數字1、2、3、4教學中,1像鉛筆能寫字,2像鴨子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隨風飄,這樣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模型、掛圖等直觀手段配合朗朗上口的短句,讓學生對1、2、3、4數字有了一個直觀的表象,使學生對數字有一個非常直接而具體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去引導學生理解數字與生活的關系。可見,在對培智學生進行生活數學教學中,適于進行直觀教學的內容是很普遍的。
2.2?直觀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與針對性原則。
生活數學教學中的直觀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是實物模型等等,對于這些直觀手段,不能簡單地說孰優(yōu)孰劣,它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培智學生除了智力低外,他們或多或少都并存肢體、視覺、聽覺、情緒等其他問題,如情緒障礙,紅綠色盲等,所以在直觀教學手段選擇上要多樣性與針對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本著適合才是最好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能力程度、認知特點、刺激敏感度特點等,針對性選擇最佳直觀手段或最佳直觀手段組合,切不可為了直觀而直觀,只講形式而忽視效果,否則,過多的直觀不僅浪費時間,分散注意力,還會影響學生學習。
2.3?直觀教學對象的發(fā)展性原則。
培智學生雖然有缺陷,存在與正常人的生活障礙,但在《二期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全納教育和全納生活,他們最大的需求是能被正常社會所接納,能獨立生活,所以他們未來具有無限的發(fā)展性。生活數學是一門“活”的科學,它可以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條件。在生活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充分運用直觀教學手段,還要力求通過直觀教學凸顯對象的發(fā)展性。例如,在教授運算時候,用學生常見的實物,進行多少、增減的比較,形成運算的概念、顯示運算的性質、運算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直觀的狀態(tài)下發(fā)展技能,為未來發(fā)展,融入社會奠定基礎。在培智進行生活數學教學時也可利用電視、電影、電腦等直觀手段,讓學生觀看數學的運算、數學的比較、數學的應用、數學的意義等等。學生通過直觀教學手段直接感知數學,對數學逼真的認識,不僅能加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做到樂學、善學,最后是學以致用,所以采用直觀教法不僅能讓學生快速地掌握知識,也為學生以后發(fā)展提供了可能。
2.4?直觀教學方法的探索性原則。
在生活數學直觀教學中,有很多內容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索的。
因此,需要教師盡量“授人以漁”而不只是“授人以魚”。對于一些實用性的知識,也可把它們改為探索性的教學。例如,“認識數字”的教學,老師不僅可以依照掛圖或模型進行講解,也可以安排學生對數字“摸一摸”、“比一比”、“劃一劃”等探索性的練習,讓學生視覺、觸覺都參與,多感官地感知數字的形狀,同時并要求學生依據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回答,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奧妙,在此基礎上再去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應內容。
3.結束語
總之,在對培智學生進行生活數學直觀教學時要把握好學情,堅持普遍性、多樣性與針對性、發(fā)展性、探索性的原則,采取最優(yōu)化的直觀手段,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為學生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輝.特殊兒童感知覺訓練[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李曉明.淺議課堂教學中的直觀教學[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