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辰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zhàn)倒計時。如何在疫情影響下如期、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考驗著各級黨組織和相關政府部門。在交通安全管理領域,啃下農村“交通安全扶貧”這塊硬骨頭,也是個重大課題,對打贏脫貧攻堅決戰(zhàn)至關重要。
啃下農村“交通安全扶貧”硬骨頭,直接關系到貧困戶和貧困地區(qū)的脫貧進度能否按時完成。近年來,各地惡性交通事故導致農民返貧致貧的案例有不少。此外,農民辛苦種植的農產品要運出去,各地支援扶貧的物資要運進來,都需要安全、通暢的道路運輸環(huán)境。延伸思考,“要想富,先修路”這句經典順口溜之后,是如何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保障能力這個大課題,也是農村社會治理亟待回應的必答題。尤其是山高路險、地形復雜的“三區(qū)三州”地區(qū),抓緊修好路,推進交通扶貧攻堅戰(zhàn)的同時,也應注重抓好、夯實農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盡最大可能降低農村惡性交通事故發(fā)生率,為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保駕護航。
啃下農村“交通安全扶貧”硬骨頭,需要有的放矢,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重點攻堅。盤點近幾年農村地區(qū)發(fā)生的惡性交通事故,面包車、農用低速貨車、拖拉機等重點車輛肇事不斷。對此應當多管齊下。一是有針對性對農村面包車超載等重點違法行為開展專項執(zhí)法,讓駕駛員減少僥幸心理。二是針對三輪農用低速貨車安全性差,容易翻車造成惡性事故的特點,抓住國家激活汽車消費的時機,呼吁推出汽車下鄉(xiāng)政策,對農民報廢低速貨車升級安全性更高的輕型貨車、皮卡等給予補貼,從農村交通運輸工具硬件上提升安全保障。三是完善農村道路的標線、警示標志等安全設施,大力排查復雜路段安全隱患。
啃下農村“交通安全扶貧”硬骨頭,還需要針對農村地區(qū)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易地搬遷上樓貧困戶等群體加大交通安全知識的宣講力度。例如,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上學、放學路,加強路面執(zhí)法護衛(wèi);針對農村空巢老人的出行,送上交通安全常識“禮包”。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剛剛住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農村群眾,居住、生活環(huán)境和出行方式的改變都需要逐步適應,這更需要交管部門及時把交通安全知識和普法宣傳送上門。舉例來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村民最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遷入縣城集中安置點,過去村民出行要徒手攀爬由藤條和木棒組成的簡陋梯子,后來條件改善,仍要攀爬2556級鋼制“天梯”。如今,村民在縣城安置點住進樓房,將面對斑馬線、紅綠燈等全新的出行安全挑戰(zhàn)。此時此刻,正需要當地交管部門及時送上交通安全“大禮包”,讓整體搬遷的困難群眾安全出行、通暢出行,真正走上脫貧致富的大道。
啃下農村“交通安全扶貧”硬骨頭,還需要拿出釘釘子的精神,把交通安全的細節(jié)抓實。以各地交管部門正在大力推進的“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來說,抓的正是交通安全最常見的“致命窗口”。不管是騎摩托車、電動車不戴頭盔,還是開車不系安全帶,都是抓了很多年沒有徹底解決的老問題,也是交通事故中導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對此,必須拿出較真到底的韌性,常抓不懈。
啃下農村“交通安全扶貧”硬骨頭,既要定下短期沖刺目標,也要著眼遠期夯實地基。從現(xiàn)在到年底正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的關鍵階段,因此,短期目標應當是年底前盡最大可能降低貧困地區(qū)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數量,避免交通事故給農村困難群體造成新的沖擊。長期目標是通過大量基礎性工作,逐步提升農村交通參與者的安全素養(yǎng),改善交通硬件環(huán)境,讓老鄉(xiāng)們安全出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