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節(jié)律是指以24小時為單位表現(xiàn)出來的機體活動一貫性、規(guī)律性的變化模式。無論是人還是動植物,都有特定的生物節(jié)律。睡眠是生物節(jié)律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初,科學家開始研究人類特別是未成年人群的生物節(jié)律,以及睡眠對身體和大腦的恢復、補充和重建作用。2017年10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花落三位美國遺傳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生物節(jié)律分子機制領域的研究發(fā)現(xiàn)。2019年4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首次發(fā)布了《5歲以下孩子運動、靜態(tài)和睡眠指南》。該指南聚焦5歲以下兒童身體活動、久坐行為、睡眠與情緒發(fā)育,評估了睡眠不足,屏幕暴露等對兒童成長的影響。本期受訪星友江帆,正是較早進入我國兒童睡眠與節(jié)律研究前沿,深耕在兒童保育領域的專家。
江帆1975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一個教師之家,父母都是老師。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使江帆從小就立志當老師,長大后教書育人。談及兒時的夢想,性格爽朗的江帆笑著分享了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我經常站在家里的小黑板前,模仿老師的樣子,給‘空氣’上課?!敝袑W時期,江帆的外公因胰腺癌離世,外婆后又癱瘓中風在床。“我忽然感到很無助,意識到家里有醫(yī)生該多好,如果我就是那個醫(yī)生就好了。我后來想考醫(yī)學院,加上我天生喜歡小孩,所以對兒科專業(yè)很感興趣?!?993年,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以下簡稱二醫(yī)大)兒科系在浙江省只招兩人,江帆成為幸運者之一?!岸t(yī)大兒科系很出名。如果說我原來只是出于對孩子的喜歡而選擇兒科,進了二醫(yī)大后是真正喜歡上了這個專業(yè)。如果時光倒流三十年,我還是會選兒科。做自己喜歡的事,會越做越帶勁兒,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p>
二醫(yī)大悠久獨特的歷史,“中法”合璧的校園建筑文化,特別是開學典禮上王一飛校長的雙語致辭,深深吸引并鼓舞了江帆,燃起了她對醫(yī)學人生的無限憧憬?!巴跣iL的演講滲透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對培養(yǎng)能肩負21世紀使命的醫(yī)學生的獨特想法,加上他的極具穿透力的聲音,讓我感到做醫(yī)學生的驕傲。很多年過去了,那次開學典禮和王校長的演講我一直記得”。讓江帆難忘的還有這所大學的與眾不同:“這所學校和我想象的大學很不一樣,校園小而精致,教學樓和宿舍樓都是法式建筑,學生基本上都是上海本地人,一到周末校園里更顯得靜無聲息。原來我覺得大學應該很大,二醫(yī)大的經歷讓我覺得一所大學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化、內涵更重要,包括要有一位富有激情、能點燃學生思想火種的校長?!?/p>
本科五年的十個學期,江帆每個學期都獲得一等獎學金(每學期200元),正好可以覆蓋她的學費。周末同學們回家了,江帆就利用這段時間在圖書館里安靜看書。有一年暑假同學們相約去外地玩,懂事的江帆不想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所以想假期前先去打個短工掙點錢補貼旅游費用。正好看到淮海中路上有家飯店招晚上六點到十點的臨時服務員(負責拉門迎客),江帆和兩個同學一起去應聘,只有她應聘后堅持了一個月。期間還要準備考試,江帆就一邊拉門,一邊看書。這個過程中江帆認識了一位做糕點的師傅,看她勤工儉學不易,就請江帆去她家里做家教。江帆答應了,她說這正好圓了她的教師夢。
本科畢業(yè)江帆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獲得直升碩士資格和選擇專業(yè)的機會。她當時就選了沈曉明老師的兒童保健專業(yè),這個專業(yè)的特色是做群體,以預防為主,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兒童這個群體少生病。當時(1996年)沈老師剛從美國學成歸國受命擔任二醫(yī)大附屬新華醫(yī)院副院長,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院長,他帶領的兒童保健科研團隊主攻的方向一是兒童血液中含鉛量(血鉛)超標的成因及其防治,二是兒童睡眠障礙原因及其防治。江帆從導師那里領受的任務正是兒童睡眠健康研究。
研究生學習階段,江帆依然保持著“爭第一”的狀態(tài):1998年,尚在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她就已在《中華兒科醫(yī)學雜志》發(fā)表文章。該論文是基于對上海10個區(qū)幼兒園近2 000名兒童所作的睡眠時間和障礙問題的流行病學研究資料。江帆全程參與了調查問卷設計、現(xiàn)場采血、保存血樣等工作。她也因此和上海幾十家幼兒園園長建立了很好的聯(lián)系,用她的話說,這些年不斷在幼兒園做兒童健康相關課題,全上海的幼兒園園長她差不多都認識了。文章發(fā)表后沈老師比她還開心,因為團隊首次報道了中國兒童的睡眠數據。這篇論文還獲評全國兒科大會青年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
2001年碩士畢業(yè)后,江帆就到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以下簡稱兒中心)發(fā)育行為兒科工作。兒中心這個地方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很多醫(yī)生到國外學習過,國際專家也經常來交流。沈老師有一次把他的美國導師請來做血鉛報告,而且指定江帆擔任翻譯,“接到任務的那一剎那我的腿都在打顫”。壓力之下江帆只得笨鳥先飛,在這位教授作報告的前兩天就找到他,一張張幻燈片的內容先求教,理解后就一一記下來?,F(xiàn)場翻譯時她就憑著這些事先掌握的內容翻譯,居然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認為翻譯意思到位準確,而且沒有翻譯腔。這段經歷讓江帆收獲了不少自信。
步入兒童睡眠健康研究之路的江帆一直記得沈老師的話,“我們的工作地點,絕對不僅僅是在方寸的診間,更要面向社區(qū),面向幼兒園與學校,我們的專業(yè)更多的時候是在服務群體?!苯f她選擇兒童睡眠作為研究方向,一開始主要是導師的建議,隨著逐漸進入角色她越發(fā)感到國內鮮有人關注的兒童睡眠課題實際上是有極強社會需求、科學認知上也有許多盲點的領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可能去改善、推動一個群體的健康的愿景讓江帆興奮不已。正是循著這一愿景,江帆在做了幼兒園的流調課題后又啟動了小學生、中學生的睡眠研究課題,“目前從胎兒在母體到7歲每個階段我們都有數據采集,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刻畫出從出生到7歲,什么因素影響了睡眠?睡眠出了問題后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有怎樣的影響?進一步又從睡眠效果關注到孩子的活動水平,從單純研究睡眠到研究孩子白天的活動,現(xiàn)在更進一步拓展到研究靜坐行為與睡眠、身體活動間的關系?!?/p>
2001年到2005年,江帆課題組在全國九省市開展了3萬余名各年齡段兒童睡眠健康多中心流行病學研究,揭示了中國兒童睡眠不足與睡眠問題存在的普遍性,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發(fā)育階段性和多維性特征,并發(fā)現(xiàn)“課業(yè)負擔過重”和“上學過早”是導致兒童睡眠不足的高危因素?!八邔τ趦和粏渭兪切菹⑸系男枰?,更是促進身體和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催化劑?!睆氖聝和哐芯拷?0年,她帶領睡眠研究小組不斷證實睡眠對兒童神經發(fā)育以及認知記憶的影響,同時也揭示了睡眠不足對兒童肥胖發(fā)生的相關作用機制。
為了深入研究提高兒童睡眠健康的有效舉措,江帆課題組對上海地區(qū)10所小學的學生進行了長達4年的追蹤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適當地推遲上學時間可以顯著提高兒童睡眠的質量,進而可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這一研究結果引起了上海市教委的高度關注,最終經多方論證后在上海地區(qū)率先推動了“中小學推遲上學時間”政策的出臺。而在該政策實施后3年通過第三方評估,進一步證明了這一政策推行后,兒童睡眠健康有了顯著改善。這一成果得到了教育部高度認可和建議推廣。其后,該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表彰。成為健康研究推動政府循證決策,造福百姓的成功案例。
在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三年行動計劃支持下,江帆帶領的多學科團隊在上海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學生身體活動監(jiān)測平臺。在評估大量監(jiān)測的基礎上,發(fā)布了國內第一部兒童身體活動循證指南。該指南從改善孩子的生活方式開始,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準確性、科學性的指導?!拔覀兿群笞隽怂牟恐改?。這些指南和政策建議的目的就是改善中國兒童健康狀況。我們服務的人群占了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但他們是百分之百的未來。”江帆說這也是自己這些年能堅持下來的原因?!捌鋵崉傞_始也有過遲疑,因為周圍的同學和同事從事科研的大多都在做高大上的基礎研究,我其實當中也去做過細胞老鼠。但后來在導師的支持鼓勵下,也在不斷的實踐中,現(xiàn)在的我非常明確,推動健康需要不同領域的研究團隊各司其職,藥物靶點的機制研究很重要,但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人群健康促進研究也很重要。目睹這么多的社會需求,特別是國際同行對我們這個領域都非常關注,這些年我們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許多世界頂尖大學的人群研究團隊不斷合作提升,讓我更堅定了走這條路的決心,無論基礎研究還是人群研究,能真正改變人群健康的研究就是好的研究。”
除了精進于專業(yè)、管理和帶教學生等工作,江帆還熱心于科普等公益事業(yè),逢世界睡眠日等節(jié)點她都會結合當下兒童睡眠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向公眾做科普解讀。2016年世界睡眠日前,《自然》雜志刊發(fā)的一項針對全球0~3歲嬰幼兒的研究表明,亞太地區(qū)嬰幼兒的睡眠時間顯著低于歐美同齡孩子,多達76%的中國家長認為自己的寶寶存在睡眠問題。中國孩子的睡眠問題出在哪里?江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結合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睡眠研究中心的一項綜合了全球77萬嬰幼兒群體的跨文化研究,發(fā)現(xiàn)頻繁夜醒是我國嬰幼兒主要睡眠問題。而導致嬰兒無法建立良好睡眠習慣的核心問題是父母缺乏正確培養(yǎng)寶寶良好睡眠的知識,不正確的哄睡是罪魁禍首。奶睡(含著奶嘴睡)和抱睡(抱著或搖晃哄睡)是絕大多數家庭嬰兒哄睡的方式。以奶睡為例,1歲的嬰兒,如果奶睡的話,夜醒頻率會增加80%。江帆說,奶睡、抱睡都養(yǎng)成了孩子依賴外界條件入睡的習慣,他們只要進入較淺的睡眠階段就無法獨自入睡,需要哭吵讓父母再次給予這樣的條件。這類孩子睡眠比較淺,易驚醒。
江帆說,以上研究涉及的嬰兒家長80%以上受過大專以上的高等教育,但嬰兒睡眠知識仍然匱乏,“我們依然需要加大兒科和兒??漆t(yī)生對嬰幼兒睡眠知識的宣教力度,早期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利于孩子一生的健康”。
采訪最后聊到江帆他們最近與斯坦福大學同行合作在我國陜西國家級貧困區(qū)所做的項目,“這種不同社會經濟發(fā)展地區(qū)兒童發(fā)展的差距在全球許多地方都得到了證實,也就是說,貧困地區(qū)養(yǎng)育環(huán)境的差異導致50%的驚人差距。這種差異叫“發(fā)展商”,“我們之前在農村地區(qū)通過簡單的早期干預可以提高兒童7~9分發(fā)展商,相當于提高了0.5個標準差,估計可減少近15%的發(fā)育高風險人群?!?/p>
江帆馬上想到自己做過的那么多指標有否可能在貧困地區(qū)推動呢?“兒童的早期發(fā)展是可以改變的。3歲以前兒童的腦發(fā)育是最可塑的。越是在兒童早期投入,越能縮小不同社會階層間的社會經濟差異,因此也被業(yè)界認為是社會發(fā)展公平性的‘均衡器’?!苯f,她已經確定了自己今后的科研重點將放在貧困地區(qū),放在那里兒童的“發(fā)展商”提升上:“因為兒童能健康養(yǎng)育意味著一戶家庭、一個地區(qū)才真正有了健康的可預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