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璐,王泳,李海東,高亞利,劉潔,李征,陸敏杰,劉月偉,張瀟瀟
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種危重的腦血管疾病,占所有自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85%左右,30 d死亡率高達30%。盡管隨著神經外科血管內治療和重癥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aSAH的早期死亡率已明顯下降,但其致殘率仍居高不下,嚴重影響患者回歸家庭及社會,增加患者醫(yī)療負擔[1-2]。因此,改善aSAH患者的預后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內外研究表明,高壓氧治療可通過減少梗死面積、減輕腦水腫、抑制氧化應激反應等改善aSAH患者預后[3-4]。而據(jù)報道循序漸進的早期康復治療也有利于aSAH患者神經功能恢復[5]。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yī)院康復中心近年來采用高壓氧治療聯(lián)合康復技術治療aSAH術后患者,現(xiàn)將相關臨床資料和隨訪結果進行回顧分析,探討高壓氧聯(lián)合康復治療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術后患者6個月預后的相關因素,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納入2014年10月-2019年6月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yī)院康復中心連續(xù)住院接受高壓氧聯(lián)合康復治療的aSAH術后患者。
納入標準:①經DSA或CTA確診為aSAH,并接受相關手術治療;②術后直接轉入本院接受高壓氧及康復治療直至出院;③年齡≥18歲;④入院NIHSS評分≥1分。
排除標準:①既往存在腦外傷、卒中、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病史;②住院期間出現(xiàn)動脈瘤再次破裂或合并其他新發(fā)神經系統(tǒng)疾??;③隨訪數(shù)據(jù)不全。
1.2 資料收集 收集所有入組患者的人口學資料、疾病及治療相關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動脈瘤部位、Hunt-Hess分級(Ⅰ~Ⅴ級)、動脈瘤處理方式、去骨板減壓術、遲發(fā)性腦缺血、氣管切開、腦積水、高血壓、入院修訂版昏迷恢復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評分、入院NIHSS評分、高壓氧治療開始時間、高壓氧治療次數(shù)、康復治療課時數(shù)。
1.3 高壓氧聯(lián)合康復治療方案 患者入院后,接受由治療師(包括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及作業(yè)治療師)、康復醫(yī)師和神經科醫(yī)師組成的多學科康復小組的評估并積極開展相應的康復訓練,康復評定每兩周進行1次并根據(jù)評定結果進行相應康復訓練項目調整。訓練內容主要包括物理治療(分級漸進式康復活動訓練:床頭逐漸抬高,坐位,站立和步行訓練)、作業(yè)治療及吞咽言語治療。
高壓氧治療采用國產高壓空氣艙,升壓20 min,穩(wěn)壓壓力為0.2 MPa,穩(wěn)壓吸氧60 min,穩(wěn)壓期間使用吸氧面罩或頭盔吸入純氧,減壓25 min,每日1次,10次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間隔5 d再開始下一個療程,直至出院。
1.4 觀察指標 療效指標觀察出院神經功能及意識水平改善情況。采用NIHSS評分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估。采用CRS-R進行意識水平評定,分為脫離微小意識狀態(tài)(>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和處于微小意識狀態(tài)及無反應狀態(tài)(≤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6]。
預后評估通過門診或電話隨訪患者6個月mRS評分,良好預后為mRS評分0~3分,不良預后為mRS評分4~6分。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將單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明確不良預后的相關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共納入68例aSAH術后患者,年齡范圍44~82歲,平均年齡57.0±11.6歲,男性33例(48.5%)。出院NIHSS評分較入院NIHSS評分下降[13(7.25~16.5)分vs16.5(10.5~24.25)分,P=0.025]。出院>MCS患者的比例較入院增高(83.8%vs67.6%,P=0.028)。6個月良好預后率為51.5%(35/68)。
2.2 預后單因素分析 相比較良好預后的患者,不良預后的患者年齡較高、發(fā)病時Hunt-Hess分級較高、遲發(fā)性腦缺血的發(fā)生率較高、合并氣管切開的比例更高、入院時意識水平≤MCS的比例更高、入院NIHSS評分更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變量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研究對象臨床特征
2.3 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不良預后為因變量,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入院NIHSS評分(OR2.131,95%CI1.532~2.876)和遲發(fā)性腦缺血(OR1.743,95%CI1.203~2.145)為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表2)。
隨著aSAH早期診斷率的提高,治療技術的發(fā)展以及??谱o理能力的進步,aSAH患者早期病死率明顯降低,但aSAH仍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及經濟負擔。據(jù)統(tǒng)計近50%的aSAH幸存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害和持續(xù)的軀體、認知和社會心理功能障礙,影響其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1-2,7]。腦血管痙攣是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后一種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其所致遲發(fā)性缺血缺氧性神經功能損害是造成患者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對于腦血管痙攣的主要臨床管理方法包括預防(在aSAH發(fā)生后21 d連續(xù)使用尼莫地平),以及對有癥狀的患者給予“三H”方案(包括擴容——hypervolemia,升高血壓——hypertension,及血液稀釋——hemodilution)[8]。盡管“三H”療法改善了aSAH后的腦血流量,但由于血液被稀釋,其攜帶氧氣量明顯下降[9]。
表2 不良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高壓氧治療是在超過1個大氣壓的環(huán)境中呼吸100%純氧,可提高氧分壓、氧的彌散率及有效彌散距離,增加血氧和組織氧含量[10-11]。國內外研究表明,高壓氧治療在急性期(發(fā)病3~4 d)可以通過抑制腦血管痙攣、減輕腦水腫、提高血腦屏障完整性和增加腦血氧量等機制改善aSAH患者的預后[2-3]。同時,對于慢性期(發(fā)病6~36個月)卒中患者,高壓氧治療對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仍有幫助[12]。由于病情不穩(wěn)定,早期aSAH患者在重癥監(jiān)護室內往往被限制活動,而長期臥床可以加重神經肌肉功能、精神心理等的惡化。2017年Karic等[5]研究表明aSAH后早期康復是安全可行的,早期和較高強度的活動不會增加并發(fā)癥,且aSAH后早期活動組腦血管痙攣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均較對照組有所減輕。本研究中患者在轉入本院康復中心后第2天就開始階梯式康復活動方案,在康復訓練期間,治療師及康復醫(yī)師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如血壓、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等,一旦出現(xiàn)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會暫?;驕p少活動時間。本研究中經高壓氧治療聯(lián)合康復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意識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發(fā)病6個月良好預后率為51.5%。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但此聯(lián)合治療方案與單獨使用高壓氧治療或康復治療相比,是否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未來仍需要進行大樣本對照研究。
既往研究結果顯示,高齡、女性、高分級aSAH、再出血、腦血管痙攣、腦積水、較低的GCS評分等因素與不良預后相關[13-14]。在本研究中,入院時較高的NIHSS評分和遲發(fā)性腦缺血是aSAH術后患者6個月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在22例意識障礙患者中,6個月恢復良好的只有2例,而25例氣管切開的患者中只有7例恢復良好,意識障礙和氣管切開都表明患者NIHSS評分較高,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高壓氧治療和康復治療預后越差。遲發(fā)性腦缺血是另一個公認的導致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15-16]。與遲發(fā)性腦缺血相關的運動障礙及認知障礙均會影響患者的預后。為了減輕遲發(fā)性腦缺血的不良影響,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的藥物試驗,但目前只有尼莫地平在Ⅲ期臨床試驗中被證明是有效的。未來對aSAH發(fā)病后腦血管自動調節(jié)及急性腦缺血等病理生理機制的進一步探索,將有助于減少遲發(fā)性腦缺血的不良影響[16-17]。既往多認為高分級aSAH為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但在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未顯示Hunt-Hess分級較高是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aSAH神經外科和血管內治療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分級aSAH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故也可獲得良好預后[14,18]。本研究中對良好預后的定義為mRS評分0~3分,與其他研究相比,可能更多Hunt-Hess分級較高的患者被歸入預后良好組。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為單中心小樣本研究,可能存在選擇偏移。其次,本研究只在入院時及發(fā)病后6個月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嚴重程度進行單次評分,沒有進行重復測量,而急性應激、脫水、感染等情況發(fā)生時,會對評分造成一定的影響。最后,本研究的隨訪期較短,且未設置對照組,有必要進行更長時間的隨訪,并通過對照研究觀察積極高壓氧及康復治療在改善aSAH患者的預后方面的療效。
【點睛】高壓氧聯(lián)合康復治療可以改善動脈瘤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術后患者的預后,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的嚴重程度及遲發(fā)性腦缺血與不良預后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