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吉
內(nèi)容摘要: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是教育的新形式,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補充,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參加集體旅行中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參觀體驗的活動,通過自主學習、溝通協(xié)作、問題探究、創(chuàng)造實踐,更好地獲得相應的學習、生活與生存能力,這與生涯教育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關鍵詞:研學 語文 意義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2016年12月,教育部聯(lián)合十一部委出臺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到中小學生的課程體系中,激發(fā)了學校、企業(yè)、家長、學生等各方的關注和興趣。教育部、國家發(fā)改委等11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中小學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積極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有機融合。之后,研學旅行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并涌現(xiàn)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實踐成果。如重慶巴蜀小學組織實施了系列研學旅行課程,并將其納入學校綜合育人課程體系,相關成果榮獲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但是,從全國范圍看,研學旅行普及程度較低,國家推進研學旅行的愿景還沒有真正落地。
這種根源于古代孔子師徒周游列國的教育經(jīng)歷,盛行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活動,逐漸被我國當今的教育界接受和推廣。因其在促進傳統(tǒng)教育改革、增長文化知識、培養(yǎng)興趣愛好、提升綜合能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研學旅行迅速成為社會熱點之一,更是教育研究者的重點課題之一。
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是教育的新形式,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補充,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參加集體旅行中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參觀體驗的活動,通過自主學習、溝通協(xié)作、問題探究、創(chuàng)造實踐,更好地獲得相應的學習、生活與生存能力,這與生涯教育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研學旅行的活動設計一樣遵循的是人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到要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xiāng)土鄉(xiāng)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課程體系。長距離、長時間的研學旅行活動需要的資金和資源都很多,組織的難度自然也很大,不可能成為常態(tài)的學校課程。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xiàn)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就必須善于從自然風光、革命歷史、傳統(tǒng)文化、改革發(fā)展等多個方面深入挖掘、盤整本地的研學旅行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研學活動。結合甘肅、甘南自然人文旅游資源開展研學活動很有前景,對學生教育很有意義。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姿的青山異水、蜚聲中外的名勝古跡和自治州本身獨具的濃郁古樸的藏民族風情,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文化及豐實的民族民間藝術構成了甘南旅游特有的資源優(yōu)勢。境內(nèi)中西部草原遼闊,牛羊肥美,牧業(yè)譽滿天下;南北部森林茂密,物產(chǎn)豐實,溝谷間梯田層層,五谷飄香。州內(nèi)山脈縱橫,山勢高亢陡峻,以阿尼瑪卿山、西傾山、岷山為代表的各山脈縱橫交錯,主要峰脊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為迭山主峰措美,海拔4900米。在甘南遼闊的大地上,以黃河、洮河、大夏河、白龍江為主的眾多河流奔騰于深山峽谷、廣袤的草原之間,奇特的山水草原風光融入獨特的高原氣候,則更顯得風格迥異。由于甘南地形復雜,海拔差異明顯,在廣袤的草原地帶還是寒風習習,山頂白雪皚皚之際,東南部的舟曲卻是陽光明媚,鮮花盛開,五谷飄香。甘南的湖泊也是獨具特色,夏河的大力加翠湖、碌曲的尕海湖、臨潭的冶海、迭部的骨麻海等眾多湖泊宛如天際晨星,撒在甘南美麗的大地上,部分湖泊海拔在4000米以上,堪稱“天湖”。
甘南地域遼闊,歷史悠久,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甸、寺洼文化都曾駐足其 間,其遺址發(fā)掘中的諸多發(fā)現(xiàn)都充分說明了此處人類活動的久遠,尤其是座落在甘南各地的百余座藏傳佛教寺院,更是呈現(xiàn)出五彩繽紛的藏傳佛教文化的豐厚底蘊,尤以建寺于1709年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位于卓尼縣的建于元初距今已有900余年歷史的禪定寺和位于甘川交界的堪稱人間仙境樓閣的郎木寺為最。諸多的寺院以其雄渾的建筑,精湛的雕塑、至美的唐卡,以及浩如煙海的經(jīng)卷、聲震內(nèi)外的高僧大德等,而享譽海內(nèi)外。
甘南州主要的自然景觀有神奇俊秀的蓮花山、迭山、翠峰山、太子山,深不可測的白石崖溶洞、臘子口溶洞、崗岔溶洞,天然藝術大觀園、扎尕那石林、赤壁幽谷、象形山石睡佛望月、黃河母親石、六字真言石,令人嘆為觀止的黃河首曲、冶木峽、尕海湖、達宗湖、冶海湖(常爺池)等水域風光,老龍溝、大海溝、黃捻子、大峪溝等森林景觀以及??撇菰?、甘加草原,尕海候鳥保護區(qū)、阿夏溝熊貓棲息地、鴨蛋島等天然生態(tài)旅游景觀60余處。這些奇特的自然風光融入獨特的高原氣候,充滿了神奇色彩。
在甘南,一年四季中,宗教活動及民俗節(jié)日接連不斷,形成奇特的人文景觀。如農(nóng)歷正月法會、七月法會、九月法會是宗教活動的盛典。其它民俗民間節(jié)日如“插箭”、“娘乃節(jié)”、“香浪節(jié)”、“蓮花山花兒會”、“朝水節(jié)”、“燈棚會”、“萬人拔河比賽”等也是各領風騷?!白俊薄ⅰ耙馈?、“諧”、“則柔”、“格爾”,《格薩爾王》說唱,拉卜楞特有的“南木特”藏戲等民族民間藝術表演,這一切構成了甘南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獨特范疇。還有甘南藏區(qū)人們的豪爽性格及其民間的婚嫁、喪葬,種類繁多的服飾,獨具草原特色的飲食等,處處顯露出這片土地既淳樸古老又雍容華貴的民族文化特色。
甘南的旅游,從舉世聞名的拉卜楞領略藏傳佛教文化的風采后,直抵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則岔石林,然后到達候鳥棲息地尕海湖,再領略黃河首曲雄偉壯觀的大草原,體味蓮花山工筆般的秀美,再會古剎禪定寺和風景秀麗的郎木寺,迭山的蒼翠令人流連忘返,舟曲的風情更具南國特色,一路美景盡在眼前。
結合甘南豐富的旅游資源開展小學研學活動,尤其結合語文學科開展作文寫作和實地體驗,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何大的提高。我們以“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研學之旅、成長之旅”的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主要目標,采用行前準備、行中體驗、行后展示“三段板塊式”實施范式,關注各個景點蘊含的詩歌詩人和文化元素,讓學生參與、主導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注重學科知識融合,通過研學任務單進行觀察、訪談、操作、驗證和體悟等多種學習方式,從而產(chǎn)生對文化、對家鄉(xiāng)更新的認識和更深的情懷。
(作者單位:甘肅省夏河縣拉不楞藏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