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夢
內容摘要:情智語文由小學名師孫雙金提出,在小學語文領域頗有成效。筆者在資料搜集、整理的基礎上,通過對孫老師教學實錄的研究,探索情智語文教學藝術在高中語文課堂的運用,以期為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設計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情智課堂 高中語文 教學藝術
時代洪流中涌現(xiàn)了許多教育名家,孫雙金老師就是其中之一。孫老師的“情智語文”旨在“追求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全面進步”,這與《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不謀而合。通過對孫老師情智語文教學實錄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筆者對孫老師在進行教學時三種常用的,具有普適性的方法進行了歸納。
一.“增”添滋味
“增”是“增加、增添”的意思。孫雙金老師課堂教學中的“增”,是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通過擴充教學內外延以理解教學內容內涵的方式。主要包括“馳騁想象加內容”“擴充語句解題目”“補充資料長知識”三個方面。
1.馳騁想象加內容
“馳騁想象加內容”,簡言之就是教學中常用的“創(chuàng)設情境法”。孫老師的“創(chuàng)設情境法”特別之處在于,教師通過鋪墊情景,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和前經驗,走進“自己的情境”而非“教師的情景”中去?!抖吃隆方虒W中,孫老師并不直接描述阿炳所處的困境,而是通過音樂和簡短的提示文字引導學生結合前經驗,自主創(chuàng)設“阿炳艱難度日”的情景。結合學生前經驗的情景是有著學生自我特色的情景,因而更能引發(fā)情感共鳴。
高中課堂的“創(chuàng)設情境法”不應囿于“導入課堂”和“激發(fā)興趣”,高中學生較之于小學生,擁有更多的生活經歷,前經驗也更為豐富。因此,通過“馳騁想象加內容”在高中階段有更好的實踐基礎。在恰當?shù)囊龑Ш弯亯|下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更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為文本理解服務。
2.擴充語句解題目
所謂“擴充語句解題目”,即通過對某些文章的標題的“補充”,以達到初步把握文章內容的目的。緊緊圍繞文章題目,更容易把握文章的內容、思想、論點等。因此,要通過“擴句”解題目,就要明白標題“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独先伺c海鷗》的教學中,孫老師先引導學生向標題提問,延展標題的外延;后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見解把標題補充成為一個句子,理解文章的內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步分析出文章的內涵,邏輯思維得到了有效訓練。
于高中學生而言,語文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也是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關系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通過“擴句解題目”訓練語文邏輯思維能力,是目的也是手段,于高中生而言很有必要。
3.補充資料長知識
“補充資料長知識”即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相機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或課外知識,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滿描寫對象形象、促進學生文學積累。這里的“補充”,是根據(jù)課堂節(jié)奏和教學情景,相時、相機而增?!饵S河的主人》中,孫老師了解學生對黃河的印象之后,順勢引出我國歷史上文人墨客描述黃河的詩,再進入文本,形成黃河磅礴氣勢的“三重奏”。詩句補充過程,是學生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體會文章基調的過程。
高中階段資料補充實用性較強,靈巧性、有效性較為欠缺。學習孫老師適時、適當、有效的補充,可以使補充資料成為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橋梁,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增加課堂活力,豐富課堂內涵。
綜上所述,適用于孫雙金老師小學語文課堂的“增”加藝術,即“馳騁想象加內容”“擴充語句解題目”“補充資料添知識”,在把保證“增”得適時、適當、適度的情況下,同樣適用于高中語文課堂。
二.“刪”出意味
《說文解字》有言:“刪,除也?!睂O雙金老師語文課堂的“刪”,是刪繁就簡,把厚書讀薄,為把握文章內容和情感的服務,為品味語言和風格服務?!皠h”包括“刪除多余理思路”和“刪除成分品句子”兩個方面。
1.刪除多余理思路
“刪除多余理思路”,是指忽略和隱沒文本中的次要信息或干擾性觀點,梳理出描寫對象“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或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進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老人與海鷗》中,孫老師以日常生活中從“附小到大禮堂”的路線為例,引導學生通過“用一個字概括”,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撮文章之要點,省句段之累贅,迅速高效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于無形中訓練學生歸納演繹的能力。
歸納演繹不僅僅是教學的目標與要求,更是學習與生活的一種能力,高中生相當有掌握的必要。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對文章思路的梳理、文章內容的把控,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歸納演繹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奠基。
2.刪去成分品新句
分析句子,品味語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避免的一項教學任務?!皠h去成分品新句”是指通過去掉句子關鍵成分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或通過對缺失成分的補寫檢驗教學內容掌握程度?!栋讞睢返慕虒W中,對于文中白楊“從來就那么直”,孫老師沒有直接解釋“從來”的意思,而是引導學生先“把‘從來去掉了讀讀看”,然后再引導學生“把‘從來放進去讀讀看”。在“去”與“放”的過程中,僅需約略點撥,學生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兒童詩》的教學中,孫老師先引導學生讀詩,再去掉后半部分文本,引導學生續(xù)詩,挑戰(zhàn)原文,既掌握了學生對習得內容的掌握程度,又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勇氣。
無鑒賞無提升,無挑戰(zhàn)無突破,大部分高中學生缺乏立足文本的鑒賞能力和挑戰(zhàn)質疑能力。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通過“刪”,引導學生進行立足文本的語言鑒賞和補寫續(xù)寫,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挑戰(zhàn)權威的勇氣。
綜上所述,孫雙金老師小學語文課堂的“刪除”藝術,即“刪除多余理思路”“刪去成分構新句”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和較大的實踐空間,值得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借鑒和改進。
三.“改”易識味
“改”是“改換”“更換”的意思。孫老師的“改”,指通過改換關鍵詞或短語,體會前后表達效果和思想情感的不同;通過改換文章過程或結局,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訓練學生思維?!案摹卑ā案淖冴P鍵賞文筆”和“改寫內容善思辨”。
1.改變關鍵賞文筆
“改變關鍵賞文筆”中“改”的對象是一個句子之內的關鍵動詞、形容詞或短語。大多數(shù)情況下,文章的妙點美點、人物的思想情感、作者的風格特色等就潛藏在關鍵動詞、形容詞或短語之中。在《景陽岡》教學中,孫老師引導學生找出對武松對動作描寫后,讓學生“把‘閃換一換”并順勢問“你們覺得是‘一閃、一躲、一藏號,還是‘一閃、一閃、一閃好?”學生經過教師的點撥,迅速掌握了方法,自主體會不同詞語的表達效果。
高中語文課堂語言鑒賞過程中,教師一再強調要說明白“如何生動形象”,也就是要將詞句的表達效果說具體。孫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刪改關鍵詞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就是使語言鑒賞落到實處,分析體會更為具體,有效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一種方法,相當值得老師們的借鑒。
2.改寫內容善思辨
“改寫內容悟道理”中“改”的對象是一篇文章中的某個片段或故事的過程、結局。這既是對文本的“二次創(chuàng)造”,也是對教材的“二次開發(fā)”。《小偷罷工》作為一篇童話故事,其特點是情節(jié)的夸張、大膽。孫老師在僅僅把握住文章主要情節(ji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通過改寫、自創(chuàng)具體故事內容,完成了學生思辨力、想象力的訓練。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17)要求教師要“用教材教”,這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再僅僅是“教教材”。孫老師在立足原文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引導學生重構文本內容,就是“用教材教”的方式。這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有解構文本的能力,能夠引導學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跳出文本,得到系統(tǒng)的、有效的思維訓練。
綜上所述,適當、有效的“改”,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訓練。語言鑒賞能力培養(yǎng)和思辨能力訓練在高中階段更是培養(yǎng)的關鍵。因此,孫老師語文課堂的“改”更值得高中語文教師們關注。
總的來說,孫老師“增”“刪”“改”教學的著眼點不單是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更是切切實實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的全面進步,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這不僅僅是孫老師的訴求,更是高中語文課堂的訴求,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訴求。所以,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圍內,孫老師的教學藝術在高中階段仍然有一定的適用性,值得廣大高中語文老師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R].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
[2]孫雙金.聽孫雙金老師講語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雷玲.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雷玲.好課是這樣磨成的(語文卷2)[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熊炎華.孫雙金.“情智語文”教學理念及實踐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9.
[6]李穎楨.孫雙金.情智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