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 張文瑛 梁鐵生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多因腦部血管破裂或血管阻塞腦組織缺血造成,是老年人群體中的多發(fā)癥狀,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特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腦卒中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后最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病情較重者會有輕生念頭,對腦卒中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負面影響[2]。臨床主要通過家人、社會關愛、接受心理治療以及藥物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腦源性神經細胞營養(yǎng)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體內含量最多的神經營養(yǎng)因子,在增加突觸可塑性、促進神經發(fā)生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研究顯示,其與腦卒中后抑郁發(fā)病密切相關[3]。研究表明,miRNA在腦卒中后抑郁中發(fā)揮重要作用[4],miR-26b是新近發(fā)現(xiàn)對神經元、血管再生具有作用的miRNA[5],但其在腦卒中后抑郁研究較少,通過miRanda網站預測結果顯示miR-26b與BDNF具有結合位點,因此本研究主要通過研究miR-26b與BDNF在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內表達關系以及臨床意義,為腦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神經內科首次確診的腦卒中入院治療患者95例作為研究對象,在確診14 d后根據(jù)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標準[6]將患者分為合并抑郁癥組41例(≥20分)與未合并抑郁癥組54例(<8分)并檢測患者NIHSS評分[7]。其中合并抑郁癥組男29例,女12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1.37±5.12)歲;出血性腦卒中者3例,缺血性腦卒中38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7例,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9例,進展性卒中14例,完全性卒中11例。未合并抑郁癥組男37例,女17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1.49±5.96)歲;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11例,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12例,進展性卒中9例,完全性卒中22例。納入標準:無遺傳傾向性疾?。唤涱^部MRI或CT確診腦卒中。排除標準:入院24 h內死亡或家屬放棄治療的;多臟器受損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另選取同一時期體檢健康者56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2.04±6.02)歲。3組性別比、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血清標本收集:腦卒中患者于入院14 d分組后次日清晨、對照組于體檢當日抽取空腹肘部靜脈血5 ml,平均分成2份,均在-4℃、3 000 r/min條件下離心20 min,取上清在-80℃冰箱中保存待測。
1.2.2 實時熒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檢測血清miR-26b表達:取其中一份血清標本,按照Trizol試劑盒操作說明書提取血清總RNA,使用反轉錄酶試劑盒Superscript Ⅲ將RNA反轉錄為cDNA。采用熒光定量試劑盒并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血清miR-26b表達水平,程序為95℃預熱30 s,95℃ 15 s,60℃ 15 s,72℃ 15 s,以上3個步驟重復40次。miR-26b以U6為內參基因,引物序列見下表,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反應結束后收集數(shù)據(jù),并對所得數(shù)據(jù)Ct值進行分析,采用2-ΔΔCt算法計算miR-26b相對表達量。見表1。
表1 qRT-PCR引物序列
1.2.3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BDNF水平:取另一份血清標本,使用人腦源性神經細胞營養(yǎng)因子(BDNF)試劑盒(ELISA)(上??道噬锟萍加邢薰?檢測血清BDNF水平,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操作。
2.1 3組一般資料比較 3組性別比、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未合并抑郁癥組相比,合并抑郁癥組NIHSS評分顯著升高(P<0.05)。見表2。
表2 3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3組受試者血清miR-26b和BDNF水平比較 3組血清miR-26b、BDNF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未合并抑郁癥組血清miR-26b、BDN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合并抑郁癥組血清miR-26b水平顯著升高(P<0.05),血清BDNF水平顯著降低(P<0.05);與未合并抑郁癥組比較,合并抑郁癥組miR-26b顯著升高(P<0.05),BDNF水平顯著降低(P<0.05)。見表3。
表3 3組受試者血清miR-26b和BDNF表達情況
2.3 老年腦卒中合并抑郁患者血清miR-26b與BDNF水平相關性分析 Pearson分析顯示,老年腦卒中合并抑郁患者血清miR-26b與血清BDNF水平呈負相關(r=-0.604,P<0.05)。見圖1。
圖1 血清miR-26b與BDNF水平相關性分析
2.4 ROC法評價血清miR-26b和BDNF水平對腦卒中并發(fā)抑郁的預測作用 ROC曲線顯示,血清miR-26b水平預測老年腦卒中患者發(fā)生抑郁的曲線下面積為0.807,截斷值為1.35,敏感度為68.3%,特異性為87.0%。血清BDNF水平預測老年腦卒中患者發(fā)生抑郁的曲線下面積為0.900,截斷值為11.91 ng/ml,敏感度為87.8%,特異性為88.9%。見圖2。
圖2 血清miR-26b、BDNF水平預測老年腦卒中患者發(fā)生抑郁的ROC分析
2.5 影響腦卒中后抑郁危險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 將是否發(fā)生抑郁做為因變量,以性別、NIHSS評分、miR-26b、BDNF為自變量并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IHSS評分>27、血清miR-26b水平≥1.35、BDNF≤11.91 ng/ml是影響老年腦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多元回歸分析
BDNF是神經營養(yǎng)家族中一員,在海馬體與皮質中含量較高,通過與其受體結合,激活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啟動基因轉錄,參與促進神經元生長、調節(jié)突觸可塑性等生理活動[8]。Eker等[9]通過觀察腦卒中后患者漢密頓抑郁量表與BDNF水平關系,得出BDNF水平與卒中后抑郁程度相關。王恒飛[10]研究表明,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BDNF水平顯著降低。本研究中,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BDNF水平顯著低于健康者與腦卒中未合并抑郁患者,未合并抑郁患者與健康人血清BDN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患者血清BDNF水平下降可能與卒中后抑郁發(fā)生有關。經ROC曲線分析,血清BDNF水平預測腦卒中患者發(fā)生卒中后抑郁曲線下面積為0.900,特異性敏感度均>80%,對腦卒中患者抑郁發(fā)生的具有一定預測價值,截斷值為11.91 ng/ml,提示老年腦卒中患者血清BDNF水平<11.91 ng/ml時極可能發(fā)生卒中后抑郁,需提前進行干預治療。
microRNA是一類長約20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小RNA,在生命活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1]。近年研究表明,microRNA在神經元的生成及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生成中扮演重要角色。miR-26b位于人染色體12q14.1[12],研究顯示,miR-26b在神經分化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中,腦卒中合并抑郁患者血清miR-26b表達水平顯著低于健康者與腦卒中未合并抑郁患者,而未合并抑郁患者與健康者miR-26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miR-26b可能參與腦卒中后抑郁發(fā)生進程。通過miRanda網站預測結果顯示軟件預測miR-26b與BDNF具有結合位點,且本研究通過Pearson分析發(fā)現(xiàn)二者在腦卒中合并抑郁患者血清中表達具有負相關關系,提示miR-26b高表達可能通過下調BDNF表達,參與腦卒中患者抑郁發(fā)生進程,但具體機制尚未闡明。進一步ROC曲線分析可知,血清miR-26b預測腦卒中患者發(fā)生抑郁曲線下面積為0.807,截斷值為1.35,提示血清miR-26b水平高于1.35時腦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性較高,但其特異性為87.0%,敏感度僅為68.3%,低于BDNF的預測效果,可能由于miR-26b不是影響腦卒中后抑郁的發(fā)生的直接原因,而是通過其他因子影響抑郁發(fā)生,可作為腦卒中后抑郁的輔助預測指標。研究顯示,血清miR-26b高于1.35,血清BDNF低于11.91 ng/ml均是影響腦卒中后發(fā)生抑郁的危險因素,此外,NIHSS評分也是腦卒中后抑郁的危險因素[13]。
綜上所述,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miR-26b高表達,血清BDNF低表達,二者呈負相關,miR-26b可能通過負調控BDNF表達發(fā)揮作用。檢測腦卒中患者血清miR-26b、BDNF水平對抑郁發(fā)生具有一定預測作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選用研究樣本較少,需進一步擴大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