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壽鑄 韓朝
1重慶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重慶400014)
2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重慶400020)
3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咽喉醫(yī)院耳神經(jīng)顱底外科(上海200031)
耳鳴是指在沒有外部聽覺刺激的情況下耳內(nèi)或顱內(nèi)或顱周產(chǎn)生的聲音感覺,是一種聽覺感知的錯覺。耳鳴的聲音有嗡嗡聲、嘶嘶聲、蟋蟀聲或鈴聲等[1]。幾乎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短暫的輕微耳鳴,但是對一些人來說,這種聲音可能是長期性的。據(jù)歐美國家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成人耳鳴的發(fā)生率約占總人口的10%-15%,約1-2%的患者生活治療受到耳鳴嚴重影響[2]。據(jù)估計,嚴重耳鳴患者的數(shù)量將在未來幾年顯著增加。這種持續(xù)的惱人的耳鳴會導致焦慮、抑郁和睡眠障礙,對個人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負面影響[3]。
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定制一種個性化的音樂治療將為耳鳴患者提供更大的益處[4]。鑒于這一思路及現(xiàn)有耳鳴治療方法的局限性,我們采用了一種令人愉快的,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治療,這種治療有可能為耳鳴患者提供持久的緩解。本研究為觀察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對耳鳴患者治療效果,對耳鳴患者進行6個月的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治療,采用耳鳴評價量表比較治療效果。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診于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耳科門診以耳鳴為第一主訴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年齡≥18歲和耳鳴持續(xù)時間>6個月的主觀性耳鳴。排除標準:客觀性耳鳴(如血管異常或肌陣攣引起);頭顱MRI提示有器質(zhì)性病變;有精神病史,溝通障礙及目前正在接受另一種聲音或掩蔽治療的耳鳴患者。
接受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并符合入選標準且收集資料完整的耳鳴患者共有357例,所有患者都進行了常規(guī)聽力學檢查和必要的MRI檢查,平均年齡41.69±13.03歲。其中聽音樂治療的有285例(男223例,女62例),未聽音樂治療的有72例(男44,女28例)。患者每天聽音樂至少兩個小時,連續(xù)使用6個月定義為本研究的治療組,患者接受了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由于各種原因沒有聽音樂的為本研究的對照組。
采用的是基于網(wǎng)絡的定制的個性化的音樂(由桑德歐聲公司提供,網(wǎng)址:www.soundoceans.com)。該公司將患者的耳鳴評估測試結果輸入其專利核心軟件-耳鳴大腦,模擬耳鳴的中樞反應,定位出大腦產(chǎn)生病變的區(qū)域,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軟件利用保密的計算方法對音樂進行編輯,定制出適合患者的個性化的音樂。患者是通過app的定制流程而獲得該音樂。app會記錄聽音樂的時間,定期發(fā)放電子版問卷(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耳鳴殘疾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藛T通過app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并督促其按要求聽音樂。
HADS:包括焦慮(A)和抑郁(D)2個亞表。0-7分屬于無癥狀,8-10分屬可以存在焦慮或抑郁,11-21分屬肯定存在焦慮或抑郁。THI:THI共25個項目,每項回答“是”得4分,回答“有時”得2分,回答“否”得零分,各項評分相加,計算總得分。響度VAS:對耳鳴響度進行0-10分的評分,由患者自己判斷耳鳴響度,得分越高耳鳴響度越大,影響也越大。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均值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的HADS(A)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治療能改善患者的HADS(A)評分。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HADS(A)評分逐漸下降(F=27.190,P<0.001)。對照組患者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的HADS(A)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間HADS(A)評分在治療前無顯著差異(t=1.528,P=0.127),治療1個月及3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47,P=0.213;t=-0.404,P=0.686),治療6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64,P=0.004),表明按照要求聽音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
治療組患者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的HADS(D)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治療能改善患者的HADS(D)評分。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HADS(D)評分逐漸下降(F=14.447,P<0.001)。對照組患者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的HADS(D)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間HADS(D)評分在治療前無顯著差異(t=0.385,P=0.700),治療1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09,P=0.045),治療3個月和6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04,P=0.838;t=-0.235,P=0.814),表明按照要求聽音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
治療組患者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的THI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治療能改善患者的THI評分。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THI評分逐漸下降(F=33.742,P<0.001)。對照組患者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的THI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間THI評分在治療前無顯著差異(t=0.844,P=0.399),治療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44,P=0.003;t=-2.744,P=0.006;t=-3.246,P=0.001),表明按照要求聽音樂,耳鳴對患者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弱。
表1 療效較基線的差值隨聽音樂時間的變化趨勢-HADS(A)Table 1 Trend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urative effect and baseline with the time of listening to music-HADS(A)
表2 療效較基線的差值隨聽音樂時間的變化趨勢-HADS(D)Table 2 Trend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urative effect and baseline with the time of listening to music-HADS(D)
治療組患者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的VAS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治療能改善患者的VAS評分。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VAS評分逐漸下降(F=24.347,P<0.001)。對照組患者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的VAS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間VAS評分在治療前無顯著差異(t=-0.606,P=0.545),治療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963,P<0.001;t=-2.250,P=0.025;t=-2.780,P=0.006),表明按照要求聽音樂,耳鳴對患者的整體影響逐漸降低。
耳鳴病因復雜,有關耳鳴的發(fā)病機制的主流觀點認為,耳鳴發(fā)病機制的假設觸發(fā)因素是耳蝸輸入改變引起的中央聽覺處理失調(diào)。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對外毛細胞尤其是耳蝸區(qū)域的損傷會導致相關神經(jīng)纖維自發(fā)活動的減少,并導致興奮性和抑制性網(wǎng)絡的失衡,從而導致相關神經(jīng)元的過敏和過度活躍[5-6]。過度活躍也可能是耳蝸損傷后皮質(zhì)層重組的結果,這種重組導致在失去皮質(zhì)表征的特征頻率上從側抑制中釋放出來[7]。在聽覺通路的不同層次即耳蝸背側核、下丘和聽覺皮層,發(fā)現(xiàn)自發(fā)性放電率增加[8]。由于大腦無法識別這種異常的信息傳入是否與真實的環(huán)境聲音有關,因此可能會產(chǎn)生一種“幻覺”即耳鳴。耳鳴是神經(jīng)可塑性的結果,可能由于來自耳朵的輸入減少、缺乏聲音刺激、過度刺激或未知因素導致異常[9]?;谝陨戏治黾坝捎诖蠖鄶?shù)形式的嚴重耳鳴是由功能性變化引起的,因此利用大腦的可塑性,通過聲音治療逆轉耳鳴應該是可能的[5]。此外,神經(jīng)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了邊緣系統(tǒng)(處理情緒的地方)和聽覺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耳鳴在壓力或負面情緒時加重是很常見的[5]。因此有效的耳鳴治療策略應該是令人愉快和積極的,并且應該考慮到每個患者耳鳴聲音聽起來的不同。
本研究的音樂治療是根據(jù)患者的聽力圖和耳鳴的頻率匹配而量身定制的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法。治療組患者按照要求聽音樂,治療后1個月、3個月、6個月,HADS、THI及VAS指數(shù)較治療前均降低(P<0.05),說明該個性化的音樂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對耳鳴的感知,進而避免因耳鳴而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和困擾。同時說明音樂本身沒有副作用,相反還有促進作用。而對照組,耳鳴則沒有明顯改善。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患者按照要求堅持聽音樂,隨著時間的延長,HADS、THI及VAS評分均逐漸下降(P<0.001),表明治療效果與治療時間呈正相關,讓患者能堅持聽音樂,會使耳鳴逐漸的改善。進一步表明隨訪體系的建立,增加患者依從性的重要性。我們有一套完整的隨訪體系,定期電話隨訪,告知患者治療進展及結果,同時,耳鳴之光大型公益網(wǎng)站的建立,為醫(yī)生和患者之間建立了一個更方便快捷的診治模式[10]。一個完整的隨訪體系,可以減少治療所需要的時間,減少患者的壓力、焦慮和希望的喪失。并且在治療前,我們就對患者進行安慰,并對其耳鳴的情況做出了解釋,包括病因和相關痛苦的發(fā)展,幫助他們從困擾的環(huán)境中解脫出來。不論最初耳鳴的嚴重程度如何,已有研究顯示,咨詢對耳鳴患者生活質(zhì)量、耳鳴痛苦及煩惱的具體指標都是有益的,雖然耳鳴的感覺并沒有停止,但它確實提高了患者生活質(zhì)量,并減少了對耳鳴的反應和意識[11,12]。Li等[13]研究顯示:基于頻譜改變的個性化的音樂治療主觀性耳鳴3個月及6個月后,能明顯降低THI評分,改善患者耳鳴,本研究結果與其基本一致。
表3 療效較基線的差值隨聽音樂時間的變化趨勢-THITable 3 Trend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urative effect and baseline with the time of listening to music-THI
表4 療效較基線的差值隨聽音樂時間的變化趨勢-VASTable 4 Trend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urative effect and baseline with the time of listening to music-VAS
本研究中使用的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有許多的優(yōu)點:1、治療過程在家中,患者易于接受,成本低,定期長期的隨訪有利于患者長期的堅持治療。2、對患者個體化、有針對的治療。3、沒有副作用。我們相信這種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治療是目前治療耳鳴的一種有效而有前途的治療方法。這種音樂治療可以作為耳鳴常規(guī)治療的有益選項之一,也可以幫助那些不能經(jīng)常去看醫(yī)生或住在偏遠地區(qū)的病人。不過一些不會使用網(wǎng)絡的老年患者可能會需要一些幫助。總之,我們相信,在耳鳴機制不明了,針對性耳鳴治療缺乏的情況下,基于網(wǎng)絡的個性化的音樂治療是一種實用而有潛力的耳鳴治療方案,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可以讓耳鳴患者獲得最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