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蒙暉,是黔南州國稅局派駐獨山縣百泉鎮(zhèn)擺羅村的第一書記。
雖然駐村已經4年了,但2016年3月上任時,擺羅村送我的“見面禮”讓我至今難忘:辦公環(huán)境簡陋;村黨組織凝聚力、戰(zhàn)斗力弱,作用發(fā)揮不明顯;村集體經濟薄弱,自身“造血”能力不強;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
對此,我沒有氣餒,而是把這份見面禮當作駐村工作的考題。我開始挨家挨戶去認門,3個月的時間,我的筆記本里記滿了全村858戶村民的家庭成員信息、住房、生產生活、勞動力素質、就讀就醫(yī)等基本情況。
對全村基本情況進行把脈后,我決定先從抓村“兩委”班子建設開始。在和村“兩委”委員商議后,我制定了《擺羅村工作紀律管理規(guī)定》,嚴明工作紀律,定期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三會一課”等黨內組織生活學習。工作之余,我還經常與村“兩委”交心談心。很快,擺羅村干部綜合能力、整體素質得到一定提高,大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樹立了全村一盤棋的思想。
隨后,我以獨山縣“五推五強”黨建扶貧模式為載體,強化“志智雙扶·十比十評”,通過實施“講、亮、評”,引導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進一步激發(fā)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同時,在各村成立11個組管委和5個黨小組,組織全村黨員以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等形式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沒有便利的交通,扶貧就是一句空話。擺羅村唯一一條進村路因年久失修,早已坑坑洼洼。我將這一情況向州、縣交通局報告,并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對進村路進行修繕。
蒙暉(右三)和群眾一起種植辣椒。(受訪者供圖)
進村路修好了,可是村里發(fā)展的路和群眾脫貧致富路在哪里?
一直以來,擺羅村村民收入來源主要以出門打工和傳統(tǒng)農作物種植為主。結合村情,我和村干部制定了《擺羅村發(fā)展規(guī)劃》,最終將刺梨產業(yè)發(fā)展列為主打產業(yè)。
對于世代種傳統(tǒng)農作物的村民來說,突然改種刺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打消村民的顧慮,我多次召開群眾會,帶領村干部挨家挨戶宣傳。同時,分批次組織村干部、黨員、組長、種植能手到外地參觀學習。通過多次觀摩學習,部分村民終于愿意試一試。
結合村情民意,我選擇了上塘和下塘兩個村組進行試種植,在村里建了300畝刺梨種植示范點,并在公路沿線規(guī)劃種植1000畝刺梨。一年下來,種植刺梨首戰(zhàn)告捷,第一次嘗到甜頭的村民思想觀念逐漸轉變,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加入到刺梨種植中來,刺梨一下子成了村里的香餑餑。
目前,擺羅村以刺梨種植、種桑養(yǎng)蠶、無患子種植等產業(yè)為主,其中刺梨種植1920畝、種桑養(yǎng)蠶400畝、無患子育苗300畝,配套了1200平方米蠶房用于養(yǎng)蠶。在大力發(fā)展產業(yè)的同時,我積極申報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采取產業(yè)開發(fā)、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和壯大村集體經濟。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將不忘初心,與村民繼續(xù)努力,傾盡所能確保擺羅村取得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最終勝利。
(口述:蒙暉 整理 / 獨山縣委組織部 曹曉琴)
問:問責決定作出后,如果出現問責對象不服,或發(fā)現問責事實認定不清楚等情況應該怎么處理?
答:問責對象對問責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問責決定之日起1個月內,向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提出書面申訴。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接到書面申訴后,應當在1個月內作出申訴處理決定,并以書面形式告知提出申訴的黨組織、領導干部及其所在黨組織。問責決定作出后,發(fā)現問責事實認定不清楚、證據不確鑿、依據不充分、責任不清晰、程序不合規(guī)、處理不恰當,或者存在其他不應當問責、不精準問責情況的,應當及時予以糾正。必要時,上級黨組織可以直接糾正或者責令作出問責決定的黨組織予以糾正。
大方:三條硬核舉措確保巡察工作走深走實
今年以來,大方縣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巡察方法,以“選、磨、拓”3條路徑推進巡察工作巡深巡透、走深走實。
聚焦隊伍建設選尖兵。以忠誠干凈擔當為標準,充分考慮巡察人員任職經歷、年齡層次、專業(yè)技能等因素,科學搭配,注重互相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力求各組隊伍最優(yōu)化,打造巡察尖兵。
聚焦蓄能充電磨利劍。通過集中學習、專題培訓、傳幫帶等多種方式,提升巡察干部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增強巡察隊伍硬本事,磨礪巡察利劍,切實推動巡察工作全面深入開展。同時,各巡察組組建了臨時黨支部,由組長擔任黨支部書記,在巡察期間開展學習。
聚焦真查嚴改拓路徑。制定巡察個性問題清單,綜合聽取匯報、座談、查閱資料、調取賬目、個別談話、抽查核實、走訪調研等多種手段,把巡察工作延伸到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縱深到底,確保問題巡得全、察得深、定得準、整改實。
(大方縣委組織部 趙春)
紅花崗:下足繡花功 打好關鍵仗
遵義市紅花崗區(qū)以“體量雖小、力度不減”為思路,聚焦“四個不摘”下足繡花功夫,精益求精抓好駐村工作,奮力打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關鍵一仗。
在人員選派上下準功。在精準研判各出列貧困村短板的基礎上,按照“1+3”模式,通過單位推薦、組織比選、審定批復,從區(qū)直單位選派4名優(yōu)秀干部駐村,有力推動優(yōu)勢兵力下沉。
在督促指導上下細功。堅持“一線工作法”,成立4支掛牌督戰(zhàn)隊,由區(qū)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帶隊,定點聯系駐村工作組,經常性深入開展走訪調研、談心談話,常態(tài)化推進工作下移。
在嚴管厚愛上下實功。建立日常管理、能力提升、激勵關懷三大機制,印發(fā)《紅花崗區(qū)同步小康駐村工作考核管理暫行規(guī)定》,將駐村干部培訓納入全區(qū)整體規(guī)劃,注重從一線培養(yǎng)選拔使用干部,全面落實駐村干部待遇保障,推動工作質量常態(tài)化提升。
(紅花崗區(qū)委組織部 乾鴻申)
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
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tǒng)攬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直面“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使命擔當,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決心意志,一以貫之、堅定不移的恒心韌勁,帶領全黨進行了一場淬火成鋼的偉大自我革命,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fā)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求是》2020年第9期
莫讓“疲勞綜合癥”遲滯決戰(zhàn)決勝腳步
當前,脫貧任務愈發(fā)繁重,由于長時間、高強度投身第一線,部分扶貧干部心態(tài)復雜,不良情緒組合而成的“疲勞綜合癥”悄然滋生,這些不良心態(tài)和行為傾向,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或及時糾正,勢必影響脫貧攻堅的偉大進程。扶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黨員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拿出韌勁、狠勁、拼勁,用心用情用力精準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確保脫貧攻堅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江淮》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