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軒
這個假期,作為一名科幻迷的我,把《三體》讀了一遍又一遍。這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力作,每次閱讀都能使我產生不同的感受和豐富的聯(lián)想。
《三體》講述了葉文潔借太陽向宇宙進行了廣播,并使得四光年外在三顆無規(guī)則運動的太陽的星系中生存的,經(jīng)歷了數(shù)百次毀滅的“三體文明”發(fā)動了侵略地球的計劃?!叭w人”可以將身體的水分排出,成為一卷“干纖維”,再次“復活”則需浸泡在水中,一切都是那么的撲朔迷離且真實。
如果《三體》已經(jīng)足夠震撼,那么《三體Ⅱ》則能讓你拍案叫絕。在前沿科學被三體智子鎖死,龐大艦隊即將前來毀滅地球文明之際,人類啟用了“面壁計劃”—由四位“面壁者”獨立思考設計對抗方案。在《三體Ⅱ》中,我認為最令人咋舌,同時最令人發(fā)以深思的情節(jié)是“黑暗戰(zhàn)役”。在“水滴”與太陽系艦隊的作戰(zhàn)后,人類損失慘重,只幸存了幾艘飛船。其中五艘組成星艦地球,準備前往天鵝座。這時候,生存成了問題,燃料和配件,保險點只夠一艘飛船;人數(shù)也是問題,如果將所有人集結到一艘飛船上,即會超負荷——食物、空間皆為問題。正如文中所言,“要么所有人一塊死,要么只有少部分人活下來,其他人死”。于是,爆發(fā)了“黑暗戰(zhàn)役”。果然,面臨生死存亡,道德人性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太空人類已經(jīng)“非人”,再制訂什么法律也是無用的,畢竟這“非人”的誕生經(jīng)歷了罪惡的洗禮。正如《三體Ⅱ》的名字一樣,這就是“黑暗森林”狀態(tài)的縮影。
在第三部中,“萬有引力”號奉命追捕“藍色空間”號,并誤入了四維空間,在得知地球已被三體文明管理后,他們向宇宙廣播了三體星系的坐標。云天明為拯救人類,將大量信息編進了三個故事內。但人類卻確定錯了研究方向,使得太陽系被二維化,僅有程心和AA乘坐光速宇宙飛船得以幸存。她們來到了云天明送的一顆行星上生活,在接收到“歸零者”的廣播后,他們離開小宇宙,重回大宇宙生活。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題目叫“死神永生”?我認為,生命即為死神,如果生命消失了,死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也會消失;如果死神消失了,生命就會快速膨脹,自然會再產生死神。“死神永生”則代表生命不會終結,一定會存在著,死亡和毀滅也隨之存在著。而地球的死神不僅只有強大的外星文明,還有圣母,她也是一個死神。她第一次害死了地球—身為執(zhí)劍人的她軟弱無能;第二次害死了太陽系—將初有進展的光速飛船扼殺在搖籃里;第三次則可能害死宇宙—可憐生態(tài)球里的一條小魚,未歸還到大宇宙中,“大自然的精巧有時超出想象,也許大宇宙真的會因為相差一個原子的質量而由封閉轉為開放”。
《三體》的結局雖然讓人付之一嘆,但又在意料之中。人類引以為傲的事物,能在一瞬間就消失殆盡,讓人深覺自身的渺小。這本書既有歷史的長度,又有空間的廣度,既有人文的思考,又展示了人性黑暗的一面,讀完使人意猶未盡。
(指導老師:陳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