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偉
網絡新詞“小確幸”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甚至還出現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官方媒體中,例如:
(1)一間既是演出室也是排練室的小劇場,一個既是演員也是朋友的小團隊,支撐起她的夢想,帶來讓她和身邊同伴愉悅的“小確幸”。(《人民日報》2019年12月30日)
(2)李銀接著鼓勵他走上“士兵講壇”。雖然第一次講得磕磕絆絆,但戰(zhàn)友們的熱烈掌聲,讓他找到了被認同的“小確幸”。(《解放軍報》2019年12月30日)
那么,什么是“小確幸”?“小確幸”產生的機制又是什么?本文將探討這些問題。
從組合上來看,“小確幸”是具有多層修飾成分的偏正式,“確”修飾“幸”,“小”修飾“確幸”,即[小[確[幸]]]。在意義上,“小確幸”是指說話者心中隱約期待的小事剛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種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感與滿足感。在語用上,“小確幸”表達出說話人輕松愉悅的滿足情緒,也營造了一種別具一格的“小資”情調,例如:
(3)這么多伙伴逆行武漢,而留守家里的大家每天不辭辛苦地奔波在這個寒冷的城市里,給每一位家屬送來這春寒里實打實的溫暖,時刻關心我們的生活與感受,有這樣的家人是我們的小確幸。(光明網,2020年2月24日)
(4)除了海外青年創(chuàng)意過年和跨國夫妻因為中式婚禮而帶來的“小確幸”之外,本次華人春晚也將華僑的家國情懷和團圓的主題貫穿始終。(《新快報》2020年1月23日)
在例(3)中,逆行者的大愛和留守人員的默默奉獻,讓遭受巨大壓力和恐慌的市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小確幸”一詞將市民心目中這種細小而確實存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逼真地展現出來。在例(4)中,創(chuàng)意的過年方式和中式婚禮讓海外華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得到暫時的滿足,“小確幸”將華人的期待和愿望得到實現后的愉悅心情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使充滿力量而又積極向上的語用價值得到了圓滿體現。
從分布上來看,“小確幸”可以作主賓語,可以受數量成分修飾,還可以作介詞的后置成分,例如:
(5)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人們的日?!靶〈_幸”經常是由這一件件美好的小事所組成的。(《蘇州日報》2019年4月12日)
(6)十九大代表徐川現場感受南京玉帶河的今昔變化,感慨地說:“這讓人民從生活當中感受到了小確幸、大溫暖”。(《光明日報》2019年10月24日)
(7)一次再普通不過的翻看朋友圈,就這樣把我和文化館連在了一起,也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一個小確幸,我通過了那次招聘考試,成為文化館的一員。(《光明日報》2019年12月5日)
(8)希望你不要被小確幸、小幸福絆住手腳,要只爭朝夕地學習實踐,將來承擔起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歷史重擔,給自己的青春增加一抹奮斗底色。(《光明日報》2019年9月21日)
在例(5)(6)中,“小確幸”分別作主語、賓語,這是名詞的典型句法功能;在例(7)中,“小確幸”受數量成分“一個”的修飾,這與“一個蘋果”和“兩支鉛筆”結構完全相同;在例(8)中,“小確幸”為介詞“被”的后置成分,或者說是“被”的賓語。從上述句法分布來看,“小確幸”具有典型名詞的語法功能。因此,“小確幸”的語法范疇應是名詞。
另外,并列結構也為把“小確幸”劃歸為名詞提供了證據,請看例(9):
(9)國家是每個人成長成才的土壤,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德行。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有大目標,也有“小確幸”,有舒適區(qū),也有“硬骨頭”。(《光明日報》2020年1月21日)
在例(9)中,“大目標”與“小確幸”、“舒適區(qū)”與“硬骨頭”分別構成對舉結構。對舉結構“舒適區(qū)”和“硬骨頭”的語法范疇相同,它們都是名詞,那么同是對舉結構的“大目標”與“小確幸”也應具有同樣的語法范疇?!按竽繕恕笔堑湫偷拿~或名詞性成分,那么“小確幸”也應是名詞或名詞性成分。
眾所周知,詞是人類在認知客觀世界過程中通過命名活動而給予特定事物或現象的語言標記。詞匯是人類認識成果的體現,它總是反映人們在認識過程中的思維特點?!靶〈_幸”反映人類的認知方式和思維特點,同樣也是人類認知客觀世界的成果。從釋義上來看,“小確幸”表示“小的但確實的幸運或幸福”,顯然是經過刪略壓縮而成的縮略詞,也就是從三個關鍵詞“小”“確實”“幸?!备魅∫徊糠趾喛s而成。從外在環(huán)境上來看,社會的高速發(fā)展、時代的巨大變革、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這些都要求言語交際在單位時間內要增大信息量,還要加快信息傳播的速度。要滿足這些要求,詞語必須能夠經濟而簡練地指稱客觀事物。短語簡縮成詞是語言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具體表現。
從語言經濟性上來看,短語縮略并進而凝結成詞,這不僅是漢語的一種重要構詞方法,同時也滿足了話語交際省時省力的需要,又體現了語言的經濟性原則。短語縮略成詞,并不是濃縮為一種離散的認知意義,而是會保持或多或少的模糊而主觀的聯想,這最終會衍生出特殊的語用價值。當然,這種構詞法在漢語中絕對不是孤例,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郵政編碼”可以縮略成“郵編”、“知識青年”可以縮略成“知青”、“人民代表大會”可以縮略成“人大”等。
從認知上來看,“小確幸”這一網絡新詞的生成和流行有著深刻的認知基礎。概念整合理論認為,人類能夠通過組合、完善和細化等認知手段進行跨概念空間的整合。具體來說,在人類的認知世界中存在著輸入空間Ⅰ、輸入空間Ⅱ等多個輸入空間,如果各個空間在屬性上存在同一性的話,那么它們之間就很容易建立起映射關系,反映在認知上就是生成新的心理空間。心理空間形成的過程就是輸入空間Ⅰ、輸入空間Ⅱ等各個空間壓縮的過程。具體到“小確幸”,它是由兩個概念空間組成的,即輸入空間Ⅰ“小幸福”和輸入空間Ⅱ“確實的幸?!?。雖然這兩個輸入空間的外延并不完全一樣,但是它們有著共同的內涵。換言之,“小幸?!焙汀按_實的幸?!笔蔷哂胁煌愋吞卣鞯氖录臻g,在本質上它們卻都具有“幸?!钡膶傩?。由“小幸?!笔录嫵奢斎肟臻gⅠ和“確定的幸?!睒嫵傻妮斎肟臻gⅡ,在“同一性”特征的作用下形成映射關系,經過壓縮、組合和細化等認知手段最終形成心理空間“小確幸”。而語言上的“小確幸”正是心理空間上的“小確幸”的表征。
語言的經濟性說到底還是語言適應社會交際的產物。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要求言語交際在加大信息量傳遞的同時還要取得特殊的話語修辭效果,這正是“小確幸”生成和流行的外在條件。但從根本上來說,“小確幸”的存活卻是人類認知上概念整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