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濟良
2014年12月26日,組織上安排我到揚州中學就職。剛上任,我就領略到揚州中學“自治自動”的文化表現(xiàn):學校公告欄內,貼滿了學生對于新校長到任的擔憂,甚至不滿。我也不回避,和學生站在一起閱讀。存在即合理,我要求辦公室和學工處負責人,不要急于清除這些張貼,讓它存在一段時間。
我與班子成員談心、討論,形成共識:要讓學校高品質發(fā)展,首先得從加強學校思想文化建設著手,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其中正確理解“自治自動”是前提、是基礎,構建教育教學載體是重點、是關鍵,只有知行合一,方能匯聚學校發(fā)展正能量,生成發(fā)展新動能。一個月內,我給全校學生來了三次頭腦風暴。
第一次是適逢新年,我發(fā)表新年賀詞,同時也借此機會,回應學生對學校未來變化的關切。我坦誠地告訴大家,由于履任時間短促,尚沒有形成完整的工作思路,但有兩點是肯定的。一是方向和目標是有的,二是變化肯定也是有的,是改良式漸變,是循序漸進的變化。變化的重點是提高求真力與執(zhí)行力,讓學校長期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核心價值觀得以“知行合一”。
第二次是在元月中旬,我給學生做了一次學校文化微講座,主題是“自治自動真義”。追溯揚州中學“自治自動”理念的來龍去脈和內涵要義,分析目前學校日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源。
第三次是在學期結束時的典禮上,我對全校學生做了簡短的講話,指出寒假是用來豐富自己、調整自己的,而不是用來貪圖安逸、吃喝玩樂的,要求學生“自治自動”過好寒假。
我組織學工處研討、商定,以積極的文化認同為前提,形成高中三年一貫制的“三全四自”德育模式,通過全員育人、全程育人,落實全面育人,促進學生行為自律、學習自主、活動自治、評價自省。為了使發(fā)展學生自治自動能力的要求落到實處,我重點指導學工處與校團委共同建設三個載體。
一是勞動課程。2016年春,學校對食堂加固改造時,我提出將第三層打造成學生勞動課程基地,專門用于烹飪實訓,這個設想獲得大家響應。2017年春學期起,我校在高一、高二兩個年級正式開設烹飪課程,課程內容是在專業(y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燒6個淮揚菜、學會炒揚州炒飯,學時為18個小時,是必修的校本課程。
二是社團活動。我的責任是規(guī)范社團組織,劃定活動底線,使命是保護學生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社團活動更加豐富,決不簡單限制,更不會蠻力廢止。每逢學生社團招新、展示、義演等,我會給予支持。到2018年底,學校已經建有70多個學生社團,涵蓋文學、科技、奧賽、藝術、公益、體育等十個領域,學校的體育節(jié)、讀書節(jié)、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等,大都由學生組織。
三是學生發(fā)展中心。2017年以江蘇省教育廳建設品格提升工程為契機,“自治自動,人格健全”學生發(fā)展中心建設獲得批準,經過一年努力,學校將綜合樓三樓一個600多平方米的舊物倉庫,建設成了集心理輔導、自主研學、社團活動策劃、生涯規(guī)劃指導于一體的學生活動場所,該中心已經成為富有親和力、學生最愿前往的場所。
經過幾年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揚州中學“自治自動”思想,已經化為學生“文化認同、習慣養(yǎng)成、生涯規(guī)劃、活動激勵、評價促進”五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和學習文化。2018年底,揚州市教育局對我校進行教育視導,學生問卷調查中有一問:“你最想對校長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學生寫道:“您在各方面的指導為我們提供了放心的學習環(huán)境,辛苦了!”這樣的回答很暖心。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