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雅瓊
初見霖霖,是新學期開學,一個四歲的小男孩,身形偏高大、目光游移,臉上滿是眼淚,嘴里還嘟嚷著:我不上幼兒園,不上幼兒園……第一天上幼兒園,霖霖是被爸爸媽媽強行送來的。被留在幼兒園,霖霖非常不適應,在班里哭鬧,甚至是躺在地上哭,霖霖不坐椅子,也不同小朋友說話,也不吃飯,不睡覺,從早到晚尿了三次褲子……一連一周時間,霖霖天天都是這種狀態(tài),任憑爸爸、媽媽、老師的道理講一堆,霖霖無動于衷,還是不喜歡幼兒園,這可把我們愁壞了……
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霖霖同一般孩子的差異。我和他溝通時,發(fā)現(xiàn)他難以和我有眼神及語言的交流,他不喜歡與他人有肢體接觸,他在區(qū)角里遇到別的小朋友時會下意識的往后退,對于他人的接觸也會掙扎閃躲;他走路顫顫巍巍,像剛會走路的孩子,缺乏平衡和穩(wěn)定,走路的姿勢十分緩慢謹慎,在上下樓梯走路時,他甚至不敢去抬腳邁步,手需要有人牽或者扶,他的運動能力相當于兩歲左右孩子的能力。看霖霖繪畫作品,幾乎沒有明顯的表達圖案,只有不規(guī)則的線條和零碎的點。他手部的發(fā)展狀況也只是等于一個兩歲的孩子。他的專注力不好、不合群、運動發(fā)展遲緩等種種表現(xiàn),讓我們焦急。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霖霖非常反感入園,每天都哭哭啼啼的不肯來幼兒園,都是被爸爸媽媽強行送到幼兒園的。
可這不是辦法,總得想辦法解決。首先,霖霖不喜歡上幼兒園,哭鬧、排斥的行為,是入園初期的孩子常見的情緒和行為障礙。霖霖需要獨自面對陌生的幼兒園環(huán)境。在與霖霖爸爸媽媽的交流和溝通中了解到,霖霖從小到大是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嬌慣長大的,而上幼兒園,霖霖需要從多人圍著自己轉(zhuǎn)的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境被迫轉(zhuǎn)向較少受到關注的集體生活環(huán)境,這突如其來的轉(zhuǎn)變對于霖霖來說,無疑于一下遭遇多個突發(fā)事件,他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是相當巨大的,哭鬧、拒斥入園、行為退化等表現(xiàn)就成為霖霖宣泄情緒、應對困境的方式。
看到這特殊的霖霖,我雖無奈,但更多的是心疼,想要幫助霖霖,盡快戰(zhàn)勝“弱小”的自己,成為一個能夠適應集體生活,獨立“行走”的“健康”人。于是,我不再焦慮霖霖的狀態(tài),有的更多的是信心。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里,我給予霖霖多于其他孩子的愛和寬容,允許霖霖早晨入園時哭鬧、傷心、想媽媽的時間;區(qū)域活動時,陪伴他玩他喜歡的游戲,允許做自己想做的事;上下樓梯牽著霖霖的手,扶著他走路;午睡時多次主動詢問他是否要去上衛(wèi)生間;在集體面前表揚霖霖的進步;當著霖霖的面,告知爸爸媽媽霖霖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越來越棒……
就這樣,在情感上支撐霖霖,兩個月過去了,霖霖對我也越來越信任,隨著霖霖入園的焦慮的消失,霖霖自身的各種能力也進步了許多。如在鼓勵下自己一個人上下樓梯、嘗試與同伴合作進行區(qū)域游戲、主動穿脫衣服、自己吃飯……總之,在幼兒園把自己照顧得很好,現(xiàn)在的霖霖愛上幼兒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