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喆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一)指導思想
以音樂的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文化理解三方面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的感受與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于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能力。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把對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基本技能的學習滲透在音樂聽辯與欣賞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音樂特有的魅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
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在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開發(fā)的同時,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個體展現(xiàn)出來的個性差異,尊重這些不同的發(fā)展方式,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欣賞、學習和創(chuàng)造音樂。
3.強調(diào)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藝術的特點決定了音樂學習過程中必須具有實踐性與創(chuàng)造性,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理論依據(jù)
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3-6年級學生隨著生活范圍和認知鑊域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chuàng)造的活動能力增強。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合唱、樂器演奏及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的分置,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1.本課教學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五年級(上冊)中第四單元的欣賞曲目。本單元的單元名稱是“音樂中的故事”,每個作品都講了一個故事,作品有:《彼得與狼》和《盧溝謠》。
2.具體教學內(nèi)容及分析
《彼得與狼》是前蘇聯(lián)作曲家普羅柯菲耶夫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童話,完成于1936年春,是普羅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交響童話是一種與交響詩類似的音樂體裁,只是將內(nèi)容換成童話,即用交響樂的形式講述一個童話。
(1)主要故事情節(jié):少先隊員彼得與他的好朋友鳥兒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鴨在池塘嬉游,與小鳥爭吵。小貓趁機要捕捉小鳥,被彼得阻攔。爺爺后來嚇唬他們說狼要來了,把彼得帶回家。不久,狼真來了,吃掉了小鴨,還躲在樹后要捉小鳥和小貓。彼得在小鳥的幫助下把狼拴在樹上,獵人趕來把狼抓進了動物園。故事寓意深刻,表現(xiàn)了兒童彼得以勇敢和機智戰(zhàn)勝了兇惡的狼。
(2)樂器運用:作品中主要運用了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圓號、定音鼓、弦樂四重奏等樂器。
(3)作品特色:作曲家運用樂器來刻劃人物和動物的性格、動作和神情,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極具個性特征的短小旋律主題,代表不同的角色。為了使音樂更易于領會,普羅科菲耶夫別開生面地采用了交響童話的新體裁,即一邊用管弦樂隊演奏表達不同的音樂形象,一邊用富于表情的朗誦詞,來解說音樂內(nèi)容的情節(jié)。
(二)技術準備
1.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的交響樂演奏視頻片段。
2.準備每個主要樂器的主題旋律音頻。
3.每條主題旋律附加五線譜。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體驗:通過欣賞音樂體會主人公們的團結、堅強與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明白真善美總能戰(zhàn)勝假惡丑的道理,并通過參與模仿與編創(chuàng)對交響童話有更深的了解以及激發(fā)學生對交響樂的興趣。
2.知識與技能:分辨六種樂器的聲音,能準確地說出名稱并簡單的模仿音色,感受并開始了解樂器的音色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能夠繪聲繪色地講述《彼得與狼》的故事。
3.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提問、多媒體展示、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學習,保持學習積極性以及激發(fā)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聽辯作品中多種樂器的聲音,說出樂器名稱并能夠準確與所代表的形象進行連線。
(二)教學難點
了解樂器的聲音和旋律后,對樂器的音色以及對各個樂器代表的主題旋律進行模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里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由交響樂隊里的樂器扮演的,請注意聽哦。
◆設計意圖:留下懸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和探索欲望。)
(二)新授
1、繪聲繪色且結合音樂和PPT講彼得與狼的故事
◆一個角色后運用PPT演示角色形象,并播放角色所對應的音頻,播放音樂過程中可與學生進行互動,如作出樂器演奏姿態(tài)等。
◆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和課堂時間適當增加或減縮故事細節(jié),
過程:
(1)在一個美麗的清晨,小彼得打開了花園的門,走到外面碧綠的草地上……(弦樂)
(2)在一棵參天大樹的高高的樹枝上,停著一只小鳥,它是彼得的朋友?!斑@里好安靜啊?!毙▲B高興的啾啾叫著……(長笛)
(3)過了一會兒,一只鴨子搖搖擺擺的走來了,他發(fā)現(xiàn)彼得沒有關上花園的門,便高興的走出了花園,跳進了草地中央的水塘里戲水……(雙簧管)
(4)彼得忽然看到遠處有一只貓正在草叢中匍匐前進,想要吃掉小鳥和小鴨子,但被彼得制止了。(單簧管)
(5)突然,爺爺出現(xiàn)了,他看見彼得在草地上,他很不高興,嚇唬彼得說狼要來了,并把彼得帶回了花園。(大管)
(6)然而,彼得剛走,一只大灰狼就從森林里竄了出來。一口把小鴨子吞到了肚子里(圓號)。
(7)身處花園內(nèi)的彼得目睹了發(fā)生的一切,但他一點都不害怕,彼得和小鳥一起,抓住了狼,把狼拴在了一棵大樹上。
(8)這時,幾個獵人追著狼從森林里跑了出來,彼得和獵人一起把大灰狼送到了動物園。(定音鼓)
2、提問:
(1)故事中出現(xiàn)了幾種樂器?分別代表了怎樣的形象?
(2)展示PPT,將樂器與相應的角色連線。
(3)介紹《彼得與狼》作者、形式、創(chuàng)作背景等。
(4)這個故事寓意深刻,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開放式回答)
(三)拓展
了解樂器的聲音和旋律后,生動形象的模仿各種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或樂器的音色、旋律等,也可自己進行創(chuàng)造,師生、生生進行交流。
(四)小結
作業(yè):搜集了解更多交響童話或有故事情節(jié)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