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燕
一、教學目標
1.體會保持儀表整潔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2.重視自己的儀表,愿意做干凈、整潔的孩子。
3.知道保持整潔的方法。要保持整潔,并不是不參加游戲、勞動、體育鍛煉等。
二、課程標準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它旨在使兒童從小懂得珍愛生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環(huán)境與人的生存的關系,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發(fā)展打下基礎,《我們愛整潔》一課側重培養(yǎng)兒童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因而體現(xiàn)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反映的“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中的第2條“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三、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一年級孩子年齡小,天性活潑好動,自理能力較弱,一些孩子還沒有掌握正確的洗臉刷牙等保持整潔的好方法。整潔干凈的儀表在與人交往中的重要性,他們的感受和體會也幾乎為零,因此很難保持儀表的整潔。盡管他們有做個干凈、整潔的孩子的愿望,但在實際生活中還很難真正做到。如何引導學生養(yǎng)成愛整潔的好習慣,在活動后、勞動后及時整理自己,保持整潔;怎樣才能既不傷害兒童的自尊又能引起兒童重視講衛(wèi)生習慣等問題需要我們精心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正面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一些保持整潔的好辦法,并督促學生在生活中不斷這樣去做,從而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重視自己的儀態(tài)、儀表,產生良好的自我認同感,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師準備:PPT、手帕、書包、文具盒、書本等若干件(干凈與不干凈的),臉盆若干。 學生準備:抹布、手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經是小學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了。能告訴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 些什么嗎?(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帶子??) 很多同學都非常能干,學會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會整理房間、打掃教室衛(wèi)生,并保持它們的整齊清 潔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們愛清潔》 ,看一看什么叫整潔和怎樣做到愛整潔。
(二)學習新課
1.在家愛整潔。出示課件,領會“整潔”的含義。出示:這塊手帕干凈嗎?這一塊呢?這個書包不僅外面臟,再看里面的書本放得怎樣?
我們說:這個書包不干凈、不整潔。
投影片:這個小朋友的家干凈又整齊。我們說:他的家很整潔。
2.了解“按時”的含義。
你們知道清晨大約是指什么時候?(天剛亮)你每天幾點鐘起床?是誰叫醒你的?每天都在這個固定的時間起床,就叫按時起床, “按時”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3.提問: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樣做的?
4.講述:我們所做的這些事都是圍繞著個人衛(wèi)生來做的。你們看,劉娟同學穿的衣服多整齊,李紅同學的手、臉洗得真干凈,張帆的頭發(fā)(小辮)梳得真整齊?他們真整潔。
5.除了個人衛(wèi)生做得好,你房間里的被子誰疊?枕頭、床單誰鋪、誰撣?桌子誰來抹?我們應當自己 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錄像片)
6.指定學生復述自己平時的做法。 突出:疊、鋪、撣、抹。表現(xiàn):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塵不染。
(三)我們愛整潔
1.了解學校環(huán)境整潔的內容與保持環(huán)境整潔的方法。
(1)掃教室的步驟是怎樣的?
(2)為什么要先開窗戶,再灑水、擦黑板、掃地、抹桌椅?不這樣做會怎樣?步驟顛倒又會怎樣?為什 么?
(3)老師為什么要夸獎我們?是怎樣夸的?
2.身心健康與環(huán)境整潔。
(1)為什么生活在干凈、整齊的環(huán)境里才會真開心?
(2)怎樣才能長久保持這樣的美好環(huán)境?(指定學生上臺表演、操作)
(3)小結全課學習內容。
(四)反饋檢測
1.游戲。比賽穿衣、系鞋帶。請四位同學脫掉外衣,解開鞋帶,看誰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帶。
2.思考題。 說一說怎樣才算整潔?你做得怎樣?
板書設計: 按時起床:穿衣、洗漱 在家里
整理房間:疊、鋪、撣、抹
教學反思:
1.學生通過教學,雖能認識到要愛整潔,但要想形成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依靠課堂教學可是還遠遠不夠,課下還要和家長多溝通,督促學生在校內校外都保持愛整潔的好習慣,需要讓學生明白“愛整潔”不是一節(jié)課的事,要加強家校合一,促進學生愛整潔習慣的形成。
2.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平時應從班里多找?guī)酌麗壅麧嵉耐瑢W,號召向他們學習,帶動所有同學,做愛整潔的小模范。
3.在班級里應設立監(jiān)督員,促進學生們改掉邋遢的毛病,使學生時時刻刻都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把愛整潔落實在生活的細節(jié)中。小學生由于自理能力較差和責任心不強,導致他們明知不干凈也很難自覺整理??紤]到學生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應強化榜樣和督促的作用,使他們不斷學習改進習慣。要擴大學生對整潔認識的廣度和深度,讓他們產生對整潔的儀表的欣賞,產生想做、愿做整潔干凈的孩子的價值認同。教學的目的在于明理導行,只有當課堂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時,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養(yǎng)成愛整潔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