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紅
在這個互聯(lián)網無處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打開電腦電子書滿天飛,浮燥彌沒在空氣中。又有誰會手捧一卷書香,坐在窗前,靜靜地與古人對話,與賢者對話,與智者對話。
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對此深深地憂慮,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多重要,對一個民族又有多重要,又有多少人能意識到這一點??纯茨情T可羅雀的圖書館,看看那盜版叢生的小地堆,看看那雙手沾滿銅臭味的“高產”的“作家們”,我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再也不能這樣坐以待了,為了孩子們,我想我們應該做點什么。
前不久,看到了朱水新教投的一篇文章《閱讀改變了我們的一切》,深有同感。文章明確提出了這樣幾點:閱讀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就是改變,通過閱讀能夠改變我們的一切。首先,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閱讀史。第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第三,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水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第四,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麗的城市。朱教授最后指出數(shù)育是喚醒,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著不為人知的神秘,而閱讀能夠喚醒這種蘊著的美好與神奇。教育又是給予,無論是民族文化的特質,還是普世文明的價值,都需要教師和家長按符合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慢慢地通過閱讀,通過故事傳授給孩子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讓閱讀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讓閱讀成為我們的國家戰(zhàn)略!
是的,閱讀是如此的重要,它的好處不僅僅是為了寫出一篇好文章來,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在閱讀中豐富知識、吸收信息,陶治情操,完善人格。那現(xiàn)實又如何呢?以下是我對本校及周邊各校做的一個閱讀調查報告(簡要稿)。
大多數(shù)學生的閱讀面較為狹窄,主要以學習輔助類書籍為主,內容比較單一;學生在課余,尤其是雙休日,對閱讀比較隨意、消極。一部分學生幾乎不讀書,讀書的這部分學生以個人的興趣來選擇課外讀物,各年級學生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對漫畫感興趣。另外,從談話調査結果來看,學生看消遣類的,如漫畫、連環(huán)畫、腦筋急轉彎的人數(shù)較多,況且,此類書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給學生負面影響較多;看知識性書籍、名著的則偏少。還有就是許多家長急功近利地買一些教材輔導類的讀物,認為孩子閱讀其他讀物便是浪費時間,分散學習精力,是閑書。
那么針對這樣一個嚴竣的現(xiàn)實情況,我們又當如何入手解決呢?我想應從以下五方面先做起。
一、圍繞教材中的文本,拓展閱讀范
在“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強調學科知識之間的溝通與綜合”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的語文課程在內容編排上呈現(xiàn)出廣泛性、綜合性,就其文章體裁而言,形式多樣,記敘文、散文、詩歌、童話、應用文等,而課程內文章所涉及的知識則更為豐富多彩,有狀物、記事、繪景、想象等方面,這一點為廣大學生的課內閱讀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但是,如何做好課內閱讀的拓展與延伸,正確的做法就是以課本知識為出發(fā)點,結合文章體裁的多樣性和知識面的廣泛綜合性,從多層次、多角度作好課外閱讀指導。如在學習了《普羅米修斯》文后,可指導學生選擇一部分古希臘神話進行閱讀,從而領悟神話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又如學習了《種子的力量》一文后,可誘導學生去閱讀一些科普讀物,增長科技知識。當然,在指導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長此以往,必定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閱讀、樂于閱讀的習慣和興趣。
二、充分利用校本資源,學生個體資源,加大閱讀力度
教師可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及教室內的圖書角,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比賽,故事演講比賽、征文活動,讀書筆記展示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還可利用學生手中現(xiàn)有的讀物互相轉閱,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首先指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讀書時間,每天不少于一個小時,其次教給學生一般的讀書程序,最后提出讀書要求,調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使閱讀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具體操作標準可為,低年級重點做到“口到、眼到”,由于低年級學生識字量較少,加之朗讀能力還未成熟,因此,可允許學生動口朗讀,朗讀過程中做到“眼到”,即要求學生達到正確、流利。中年級重點做到“眼到、心到”,在掌握定詞匯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看書有一定的速度,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善于思考,不懂就問。高年級重點做到“手到、口到”,即閱讀時善于摘錄好詞好句,同時把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即樂于寫體會,寫讀后感)并把自己的情感與同學、老師互相交流,如此以來,學生表達能力將得到提高,獲得的知識面將更為廣闊,心靈震撼將更為深刻。
三、以家長會為平臺,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溝通
學??沙浞掷眉议L會這一平臺,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輔導,以此來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把閱讀的理念傳遞給廣大家長,把新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千家萬戶。
四、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領和感染作用
教師的閱讀情感對于學生也是一種良好的閱讀榜樣。我們要以入神人情的閱讀為學生們作出榜樣。教師在閱讀時,也要沉浸其中,得意處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傷心處,也會一聲嘆息,甚至淚水浸滿眼眶。教師的這種閱讀情感對于學生有著一種極為重要的熏陶作用,起著一種巨大的感染力,這種氛圍的形成是現(xiàn)代化的手段所無法替代的,這就是教師的意義。
五、有據(jù)可依,有標可循,有計劃,有進度地開展閱讀工作
學校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從立法上來保障這閱讀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編排各年段的課外閱讀序列;其次制定閱讀指導總目標和子目標:最后劃定內容;(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1-6年級的閱讀量,依次不應少于5萬字、10萬字、20萬字、30萬字.40萬字、50萬字(合計約150萬字),低段年級以文學作品類的閱讀指導為主,包括兒歌、謎語、古詩、童話等中,高段年級以科技知識類閱讀為主,重點指向現(xiàn)代社會中的科技新成就與新問題等方面的內容。有了這一目標和計劃的指導,我們的閱讀工作開展起來會更扎實,更有方向性。
古今中外有多少偉人、名人、或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提及陪伴自己一生的閱讀習慣。是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的長相,但可以改變人的品位和氣象。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成熟。為你,為我,更為了我們的民族!